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與社會資本研究(1978~2008)

長期以來,人們喜歡從不同的路徑來研究社會,認為這樣可以更為清晰和深入的揭示社會的本質。實際上,這種人為割裂的研究並不能真正把握住人類社會的整體規律,相反,可能容易造成對社會發展的認識偏頗和片面。因此,本文試圖以一種“合”的理念,結合治理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的研究路徑,通過從整體上去研究我國城市社區問題,從而見微知著的去理解社會的發展規律。 從理論上來說,雖然,治理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分別從不同的路徑和角度去解讀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然而,這三大理論存在基本互通的邏輯關係,這就是合作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向今天的人們始終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合作促進發展,對抗導致災難。如何實現人類社會的廣泛合作成為西方理論界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治理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恰好符合這一取向,並成為重要的理論工具。 制度變遷需要兩大行動集團的合作才能實現,這種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合作正是治理理論所倡導的精神和途徑,而社會資本理論所強調的參與網路、信任和互惠規範等因素又恰恰為合作行為中所謂的集體行動困境提供了解困的良方。這種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邏輯關係為本文將三大理論整合起來作為理論工具奠定了根本基礎,而作為邏輯起點的制度變遷則成為貫穿全文的基本分析視野。在制度變遷的分析視野下,本文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和社會資本的互動關係進行了從“面”到“點”的深入剖析。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一種制度變遷的分析視角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易晉著
導師
竺乾威指導
學科專業
行政管理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復旦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城市 社區管理 社會資本
館藏號
D669.3
館藏目錄
2010\D669.3\25

內容簡介

首先,是“面”上的研究。本文從整體上梳理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的歷程,分別從前治理階段、過渡階段和治理變革階段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的內容進行了回顧,並從中歸納出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的三大特徵,即體制變革為主、政府主導和地區模式化,同時也揭示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形式上過渡依賴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模式,這導致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推動制度變遷的效果大打折扣,容易造成城市社區治理變革成為政府的“獨角戲”;另一方面,內容上過於注重體制變革,而導致作為正式制度重要支持的非正式規範因素相對落後,嚴重影響了體制變革的成效和治理變革的整體績效。因此,本文從制度變遷的角度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的未來方向進行了探討,並指出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需要社會資本為社區治理變革掃除“絆腳石”。而從“面”上來看,我國城市社區社會資本也經歷了比較明顯的兩大歷史變遷過程,一是從傳統社會資本向單位社會資本的轉變,二是從單位社會資本向公民社會資本的轉變。但是,由於體制變革的不完全,第二次轉變尚未徹底完成,目前形成了傳統社會資本、單位社會資本和公民社會資本多元並存的局面。本文通過對我國部分城市社區的實證分析,歸納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社會資本的總體特徵,即多元並存、分布不均和發育不良。我國城市社區社會資本的這種現狀和特徵阻礙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走向“善治”的步伐。 其次,是“點”上的分析。本文通過對上海市Z社區的個案研究來深入探討城市社區治理變革與社會資本的互動關係。在回顧了Z社區的治理變革過程和內容的基礎上,Z社區的體制變革對社會資本轉型的影響隨著社區居民的歷史回憶越來越清晰,單位體制的解體和單位功能的消弱促使Z社區單位社會資本開始向傳統社會資本、單位社會資本和公民社會資本多元並存局面轉變。單位社會資本的“強聯繫”制約了社會資本整體水平和存量提升,而公民社會資本的“弱聯繫”則擴展了社區內的廣泛合作。但是,在治理變革的路徑依賴作用下,單位體制依然具有自我強化的基礎和條件,目前仍然在發揮其影響力,這勢必造成單位社會資本難以在短時期內徹底轉型,在某些領域和場合下,單位社會資本甚至會排擠公民社會資本。在單位體制自我強化的同時,傳統社會資本和單位社會資本也為單位體制提供了報酬遞增的可能,使得單位體制仍然具有自我強化的動力,於是,正式規則和非正式規範的的相互依存讓城市社區治理變革的路徑依賴效應更為明顯和持久,單位體制和單位社會資本的影響難以在短期內徹底消除。如果要擺脫這種對單位制度的路徑依賴,必須用公民社會資本和社區制的相互依存來增強社區制的自我強化機制,從而推進社區治理的變革。 而推進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變革必然要從正式制度上確立社區制的地位,讓政府和民眾都意識到這一制度的報酬遞增效應,形成推動制度變遷的兩大行動集團。而政府中的政治精英和社區自治組織中的社會精英則分別扮演了兩大行動集團中的先驅角色。為了防止這些精英在推進城市社區治理變革過程中因為追逐自身利益而損害公共利益,必須通過培育充足的公民社會資本來確保民主和集體行動的績效。於是,通過構建公民社會與城市社區自組織系統,發揮政府的外在促進作用,來培育由開放性網路承載的普遍信任和互惠規範等要素的公民社會資本便是理所當然的邏輯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