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制衡治理效果研究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劉偉著

導師

劉星指導

學科專業

會計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重慶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上市公司 股份公司 股權 公司治理

館藏號

F279.24

館藏目錄

2009\F279.24\158

摘要,股權制衡,研究方向,論文特色,

摘要

自從La Porta等人(1999)發現當前公司股權結構中普遍存在的是大股東持股而不是Berle和Means(1932)所認為的分散持股以來,有關大股東與小股東的代理問題逐漸成為公司治理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然而,對現有文獻的分析發現,已有文獻主要圍繞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的問題展開分析,而甚少討論抑制大股東侵占的機制性安排;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文獻主要通過考察大股東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來分析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代理衝突,少數研究直接分析了大股東的具體侵占行為;此外,少量文獻初步探討了股權制衡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然而所提供的證據卻相互混淆、甚至結論相反。這樣,股權制衡是否能夠抑制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的侵占行為,進而提高公司績效呢?或者說,股權制衡的治理效果如何?這一問題尚有待研究。

股權制衡

鑒於此,論文在深入剖析了幾個大股東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具體探討了“股權制衡”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果,並按照下列兩條線索展開:
(1)對股權制衡是否有助於抑制大股東具體侵占行為的命題進行檢驗;
(2)對股權制衡的經濟後果展開分析,即檢驗了股權制衡對公司價值、股改對價等的影響。

研究方向

具體而言,本論文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工作: 首先,通過擴展LLSV(2002)的模型,描述了股權集中以及股權制衡對抑制大股東具體侵占行為的作用,並利用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數據進行了實證檢驗;同時,文中討論了關聯交易的侵占觀點、以及控制性股東“掏空”與“支持”動機對此的影響等;此外,文中還提供了大股東監督與共謀的初步證據,即憑藉不同股東性質對股權制衡效果存在顯著差異的結果來反推大股東對監督與共謀的選擇。 其次,通過構建一個簡單的理論模型,分析了股權集中、股權制衡對公司價值的影響,並利用我國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支持了上文對股權集中、股權制衡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的觀點;同樣,研究也表明股東性質對股權制衡的效果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文中還討論了壁壘效應、公司價值指標等對結論的可能影響。 最後,利用股改公司的樣本數據進一步檢驗了股權集中、股權制衡的經濟後果。該研究進一步支持了本文對於股權制衡有助於改善公司治理的觀點,即股權制衡能夠降低大股東對小股東的剝削,由此,投資者對股權制衡的公司會要求較低的對價水平,且股權制衡程度越大,對價水平越低。 與當前國內外相關研究比較。

論文特色

論文的特色與創新點主要體現在:
1)在理論方面,已往有關股權制衡的研究往往強調了大股東之間的監督機制,而忽略了大股東之間同樣存在共謀以共同剝削小股東的情形;實際上,股權制衡能否發揮作用,其核心是幾個大股東相互博弈的結果是採取監督或共謀的方式。文中研究發現股東性質影響了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制衡的治理效果,這暗示著股東性質可能是影響大股東採取監督抑或共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在理論上擴展了我國現有股權制衡的研究視角。
2)在實證方面,文中較為全面、直接地檢驗股權制衡的治理作用,結果表明股權制衡在抑制大股東侵占、提高公司價值以及降低股改對價方面具有積極效果;而以往研究多數採取間接的方式(如公司績效)且結論各異;因此,文中所提供的證據將會對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問題有更好的理解。
3)在具體分析上,文中採取合併關聯股東的持股比例以及利用Shapley權力指數以減少對股權集中度與股權制衡度的估算誤差,而之前的大多數研究均未加以調整;這些測量方法的改進對於今後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