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拾穗者》是一部受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名畫《拾穗者》啟發而拍攝的紀錄片,描繪了法國當今時代的拾荒者們的形象,本詞條對此部電影的基本信息、創作背景和內容進行了介紹,並對這部電影的思想起源《拾穗者》這部畫作進行了簡介。
基本介紹
- 導演:阿涅斯·瓦爾達
- 編劇:阿涅斯·瓦爾達
- 主演:阿涅斯·瓦爾達,François Wertheimer
- 發行公司: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 對白語言:法語
- 中文名:我和拾穗者
- 外文名:Glaneurs et la glaneuse, Les
- 其它譯名:艾格妮撿風景、同是天涯拾荒客、拾荒者、拾穗者
- 出品時間:2000年
- 製片地區:法國
- 拍攝地點:法國
- 拍攝日期:1998年
- 類型:紀錄
- 片長:82分鐘
- 上映時間:2000年7月6日 法國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247380
- 主要獎項:第13屆歐洲電影獎 最佳紀錄片獎
演職員,電影視頻,基本信息,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製作,發行上映,獲獎情況,世界名畫,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我和拾穗者
外文名稱:Glaneurs et la glaneuse, Les
更多中文片名:艾格妮撿風景 / 拾荒者 / 拾落者
更多外文片名: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Les
The Gleaners & I
導演:阿涅斯·瓦爾達 Agnès Varda
主演:阿涅斯·瓦爾達 Agnès Varda
影片類型:紀錄片
片長:82分鐘
國家/地區: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無聲標準銀幕
級別:Argentina:Atp / Sweden:Btl / France:U / Spain:T / Netherlands:AL /Norway:A
攝影機:Sony DV Camera
攝製格式:Video
洗印格式:35 mm
發行公司:Filmmuseum Distributie
上映日期:2000年7月6日 法國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劇情簡介
《拾穗者》是法國19世紀畫家米勒的名作,以夏收為背景的三個彎腰揀拾麥穗的農婦為主要形象,以此為靈感來源將“拾落”這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法國傳統轉化為對現代社會中大量浪費現象的深入探究。
描繪了法國當今時代的拾荒者們的形象,而且拾荒者們在瓦爾達的鏡頭前講述自己對拾荒的看法。有感於消費社會的種種浪費現象,瓦爾達說“這是一部關於浪費的影片”,拾荒者們的存在使浪費現象得以減少。
在瓦爾達看來,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可以大致分為三類:“有些人拾荒是因為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是藝術家,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喜歡拾荒。”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過七旬的阿涅斯·瓦爾達帶著數碼攝像機在法國的城市和鄉村“閒逛”的過程中,拍攝了一些關於當今時代法國拾荒者們的影像:流浪漢和生活貧困的人為維持生計揀拾各種生活必需品,藝術家們從廢銅爛鐵堆里尋找創造藝術作品的原料,喜歡拾荒的人的動機是出於反對浪費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還有一條游離於主線之外的副線,表現了一些表面看來與拾荒毫不相干、其實關係密切的人和事,比如採訪一位兼做心理醫生的葡萄園主,與發明電影的先驅者之一馬萊的後代談論電影問題。
這部受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名畫《拾穗者》啟發而拍攝的紀錄片,描繪了法國當今時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爾達看來,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為三類:“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是藝術家,有些人拾荒是因為他們喜歡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們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爾達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爾達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揀拾被人遺忘的記憶。本片的藝術成就不僅表現在瓦爾達創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實驗性數碼紀錄片,而且表現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與“主觀”以及電影作者的“自我”與被拍攝的社會現實中的“別人”之間的細微界限。這部影片是用DV拍攝的,然後擴轉成35毫米電影膠片發行,曾經在30個月的時間裡獲得過30個獎項。
職員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監製 | 原著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道具 | 選角導演 | 配音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動作指導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燈光 | 錄音 | 劇務 | 場記 | 布景師 | 發行 |
---|---|---|---|---|---|---|---|---|---|---|---|---|---|---|---|---|---|---|---|---|---|---|---|---|
---- | ---- | ---- | ---- |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 ---- |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 Didier Doussin Stéphane Krausz Didier Rouget Pascal Sautelet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 Joanna Bruzdowicz Isabelle Olivier | Laurent Pineau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幕後製作
這部華達的力作是她步入創作晚期的一部極具分量的紀錄片,她採用數碼攝影機拍攝,先是在法國電視台播出,後來在影院放映時叫好又叫座。影片用DV的方式採訪仍然在拾荒的人們,從農村拾土豆的農民,在超市垃圾堆里尋找食物的流浪漢,到尋求創作原料素材而收集廢棄物的藝術家鏡頭下出現形形色色的現代“拾落者”。導演對這些人拾落背後的動機也分別作出不同的闡釋。這部紀錄片拍得流暢優美,詩意十足,顯示導演多年的專業功底。影片在歐洲受到滿堂喝彩的原因,除了華達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她的社會責任感。
一部以DV拍攝的低成本實驗性藝術紀錄片,在兩年多時間裡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重要國際電影節,並且獲得30個獎,無論如何不能不說是奇蹟。這部影片就是《拾荒者》,導演就是享有“新浪潮之母”美譽的阿涅斯·瓦爾達。《拾荒者》於12月13日在洛杉磯獲得第30個獎,即國際紀錄片協會頒發的“先鋒獎”。74歲的瓦爾達領獎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我拍了48年電影,數這部影片得獎最多。”她還說:“我在這把年紀獲得的獎項大多是對我的終生事業所做的評價,這裡的人們以雅致的方式為我頒發先鋒獎,他們多少有點把我看作新浪潮的祖母了。”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過七旬的瓦爾達帶著數碼攝像機,在法國的城市和鄉村“閒逛”的過程中,親自拍攝了一些關於當今拾荒者的影像。經過一年的後期製作,於2000年6月完成了一部82分鐘的紀錄片,法文片名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漢語可直譯為“拾荒者們與女拾荒者”。“拾荒者們”是指瓦爾達拍攝的人物,“女拾荒者”則是指瓦爾達本人。
這部受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名畫《拾穗者》啟發拍攝的影片,描繪了法國當今時代的拾荒者形象:從在鄉村農田裡揀拾土豆的農民,到那些在食品超市的垃圾堆里翻找仍然可以食用的食物的城市居民,再到尋找可供製作藝術作品的廢棄物的藝術家,拾荒者們在瓦爾達的鏡頭前講述自己對拾荒的看法。瓦爾達將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分為三類:“有些人拾荒是因為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因為他們是藝術家,有些人拾荒因為他們喜歡拾荒。”流浪漢和生活貧困的人為維持生計揀拾各種生活必須品,藝術家們從廢銅爛鐵堆里尋找創造藝術作品的原料,喜歡拾荒的人的動機更多是出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品德。瓦爾達說:“這是一部關於浪費的影片。”
《拾荒者》的主要線索是拾荒,同時還有一個游離於主線之外的副線,即表現了一些表面看來與拾荒無關的事情。比如,瓦爾達在訪問一個葡萄園時得知,葡萄園的主人恰好是發明電影的先驅者之一馬萊的後代,這個意外發現使瓦爾達有機會向這位被她稱為“所有電影工作者之父”的人致敬。她說:“在一部關於拾荒的影片中表現馬萊顯然非常困難,但這的確是一個驚奇。我允許自己自由地去發現這樣的事情,因為我可以說這也是一部關於我自己的尋訪拾荒者之旅的影片。”《拾荒者》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游移於攝影機前後的瓦爾達本人也在揀拾和追憶那些被遺忘的人與事。
《拾荒者》還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畫像。瓦爾達不時從鏡頭後面走到鏡頭前面,即使當她在鏡頭後面時也有意地適度表現自己,而且有些鏡頭還是由她親自拍攝的,就像照相的人按動自拍按鈕之後迅速跑到鏡頭前面拍攝自己那樣。《拾荒者》的藝術成就不僅表現在瓦爾達創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實驗性數碼紀錄片,而且表現在影片導演如何把握“唯我”和“主觀”之間、影片作者的“自我”和被拍攝的社會現實中的“別人”之間的細微界限,這同樣是經常被人遺忘的東西。
發行上映
製作公司:Ciné Tamaris [法國]
發行公司: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2004) (Australia) (DVD)
Filmmuseum Distributie [荷蘭]
Zeitgeist Films [美國] (2001) (USA) (subtitled)
Ciné Tamaris [法國]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法國 France2000年7月6日......(TV premiere)
法國 France2000年7月7日
加拿大 Canada2000年9月8日......(Toronto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2000年10月1日......(New York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2001年3月7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捷克 Czech Republic2001年4月4日......(One World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 Hong Kong2001年4月12日......(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比利時 Belgium2001年4月25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2001年4月26日......(Olomouc Animation Film Festival)
波蘭 Poland2001年5月28日......(Cracow Film Festival)
瑞典 Sweden2001年9月14日
德國 Germany2001年12月6日
芬蘭 Finland2002年3月20日......(TV premiere)
荷蘭 Netherlands2002年5月23日
墨西哥 Mexico2002年9月27日......(Sexto tour de cine Frances en México)
西班牙 Spain2002年10月31日
墨西哥 Mexico2003年8月22日
丹麥 Denmark2003年11月8日......(CPHDOX Festival)
獲獎情況
第13屆歐洲電影獎 European Film Awards (2000)
最佳紀錄片獎 阿涅斯·瓦爾達 Agnès Varda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