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成功有個約會》一書講述了知足常樂,這是中國人做人的一種境界,這說明人獲得滿足和快樂並不那么困難,關鍵取決於人的精神狀況。就這一點來說,所謂幸福的內涵是很難確定的,誰也不能保證美國的一個百萬富翁,能夠比中國鄉村的一個農民活得更幸福自在,原因就在於誰能知足。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和成功有個約會
- 作者:知足人生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品名稱,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
我和成功有個約會
作品概況
顯然,知足或不知足,還有一個欲望大小問題。知足的人慾望很低,或者自己不願受欲望所控制,他把欲望看作是一種可大可小、可有可無的東西,能夠實現一點就已經福分不淺,如果不能實現,也毫不在意,放棄或轉移到其它方面就是了。知足的人照樣知足,照樣歡樂。就拿愛情生活來說,知足者永遠不會為失戀而痛苦,為愛情而自殺。如果他愛上一個人,若能獲得成功,自然是皆大歡喜,但是若不能達到目的,他也不會死命堅持和苦苦追求,因為他會給自己找理由,比如“強扭的瓜不甜;”“有一禍必有一福”之類;如果換上了另一個女人,他仍然會高高興興,因為他會比較,而且認定這是前世姻緣,早就是命中注定的了。反正他總會使自己知足,給自己找到快樂的理由。
知足者當然知命.而且認命。所謂知命,就是絕不貪得無厭,知道什麼都要適可而止,見好就收;所謂認命,就是承認和接受現實,絕不進行抗爭。所以一切不幸和苦難對知足者來說,都是一種必然,沒有什麼必要去痛哭流涕。相反,知足者能夠“陶陶然樂在其中”的事很多,有琴有書,載彈載詠,是一樂;有朋自遠道來,酣飲不知醉,亦能不亦樂乎;天高氣清,臨清風,對朗月,登山泛水,是一樂;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也能不亦樂乎;好男兒志在四方,出去闖蕩世界,是一樂;他鄉遇故知,寂寞還故鄉,亦是一樂……只要人的思想能放能收,能緊能松,能縮能伸,什麼情況都能理解,什麼地方都能找到知足快樂的理由。
當然,知足人生最重要的法寶是“退一步想”,所謂退一步天高地廣,人生的奧秘在這裡得到精緻的發揮。例如,一個人如果考試不中,他會想“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連考場都進不去呢”,於是心裡不但不悲,反倒頗有點得意的樣子。
如果他窮困潦倒,他會想到很多餓死的人,並且得出“不知痛苦那知甘甜”之類的結論,反而會甘於貧困,樂在其中。如此等等,不管別人怎么’分析,反正知足者得到了滿足和快樂。
雅致人生
使生活過得優雅而精緻,這大概是雅致人生的含義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紳士式的生活。優雅是一種高文化修養的表現,舉止言談時時處處都顯得有格調,有晶位,萬不能毛手毛腳,粗魯不堪。精緻決不是小氣,而是美觀而不落俗套,表現出高雅的情趣。
雅致人生絕對體現了一種生活格調,屬於一種從一般生活中挑選出來的生活,和一般的“俗”有著清楚的分界。俗在生活中有兩種,一種是窮俗,一種是富俗,皆是文化低下的生活形式。窮俗尚可忍受,人生貧窮無法雅致,不過多了一些粗魯和愚蠢;而富俗尤其不可忍,有錢只能買些豪華排場,骨子裡還是低俗不堪。如果還要冒充高雅,那真是比豬八戒當秀才還更糟糕,必定可笑之極,醜態百出。
情趣是從一個人的性情和志趣中表現出來的,是使生活充滿生氣和樂趣的重要因素。沒有情趣,情調也就無從而來;有了情趣,人生才不顯得刻板枯燥。情趣同時也使生活充滿人情味,充滿鑑賞色彩,我們好像把生活看作是一件藝術收藏品,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推敲和欣賞,從中不僅感到賞心悅目,精神愉快,而且培養審美水平。
情致則是一種優雅的生活觀,深深浸透在人生意識之中。它意味著把生活也看作是一種美學,有它獨特的精神追求。人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藝術的醞釀,可以找到詩意的表現。正因為有了這種情致,雅致人生才能脫俗,自己創造一種人生境界。
不用說,雅致人生是一種“修剪”過的人生。你大概見到過整齊的榆樹牆吧;對了,就和它們一樣,生活經過一番人工修剪後才能成為那樣。至於把它修剪成什麼樣,那全憑著修剪者的水準和意願了。
閒適人生
閒適,也許是中國獨到的一種生活方式,浸透著中國人對完滿人性的理解和品味。它反映了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修身養性的人生狀態,以及自我滿足的個人選擇的結合。
閒適人生,關鍵就在於“閒”“適”二字。閒者,有空餘也,身心完全處於一種自在的狀態,不是在為什麼奔忙,更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閒,不但指有餘暇,而且包括有閒心,有閒情,閒情逸緻是也。適者,就是合適,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合乎自我的閒情逸緻。如果違背自己的天性和興趣,不能使自己感到身心愉快,就是不適。有閒情逸志,再加上非常自在,能夠賞心愉目地活著,那么就離閒適人生不遠了。
由此說來,閒適人生是自我享受、自我陶醉的一種方式。
所追求的是人心理的一種徹底的放鬆,身心極度的和諧,生活非常的舒服閒散。從這個意義講,閒適是和緊張、壓力、複雜和焦慮相對的。 閒適人生有多種多樣的樂趣。飯後一支煙,在煙霧繚繞中靜思玄想,細細品味自己的愛好;或者出去散散步,無憂無慮,任意而行,人隨腳便,腳隨心便,一副悠悠自得的神
態;或者心不在天高地廣,而在於鳥獸蟲魚,養一缸魚,隨意而觀,看它們前後追逐,左右戲異,不由得心有所動,也是一種境界;再比如品茶,啜酒,哼京調,搓麻雀,猜謎語,下棋,養鳥,看戲,午睡,深呼吸,玩字畫,等等,無不充滿著生活的情趣和快樂。閒適實際上是一種高雅的活法,把人生看作是一種消遣,一種享受,而不是拼搏和競爭。
閒適也不等於無聊或者沒事找事,按照林語堂的說法,閒適是中國人性靈的一種表現。換句話說,真正的閒適人生來自於人心智的一種藝術活動,是一種人生品味。有了美的性靈,有了高雅的品味,你才能在各種生活中找著風韻,體驗到雅致、柔和和親呢,才能享受閒適的快樂。
當然,人有閒適的心境,未必一定能夠擁有閒適人生,問題很簡單,人首先得滿足自己的;—日三餐,然後才能談得上閒適不閒適,否則,人還得奔忙,還得緊張,既不得“閒”,也無法獲得“適”。可惜,這個世界總有這樣的悲劇,有閒適之心者,卻沒有閒適之身,而有閒適之身者,卻缺乏閒適之心。
寧靜人生
寧靜人生是對人生的一種開悟,其美妙絕倫不僅在於外在生活的平靜,而且在於內心的寧靜。所謂心平如鏡,就是這種人生最好的寫照。心靈寧靜,人生就猶如明鏡一樣平光’潔亮,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會被攝入其中,映於其上,非常清晰可見,細緻入微。同時,它又不至於擾亂人的思緒,給人生帶來苦惱和憂煩。
但是,寧靜難得。
寧靜源於內心,但是它的敵人也源於內心,差不多和它是同根所生。。細細說來,寧靜有五大敵人,這就是嫉妒之心、功利之心、貪婪之心、驕傲之心和野心。
有野心的人,肯定得不到寧靜,因為他總是樹立一種高不可攀的目標,非得要不斷拼搏才行。有野心,肯定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而不滿則永遠得不到寧靜。心靈的寧靜,首先得有‘種對人生的滿足感,不企求更高的生活目標,只圖自己一日三餐,心靈保持自由自在。
嫉妒之心更是人心惡念叢生的根源之一。它會像毒蛇一樣吞噬著人的心,然後再把毒液吐向別人。
功利之心,更是人心疲憊的重要原因,老是不斷計較自己的得失,為一分一毫費盡心思,忽喜忽憂,心理一點都無超脫,人生也就根本無乾靜而言。
驕傲之心得時時處處保護自己,為自己辯護。他在看不起別人、指責他人的同時,必定也會招來許多不愉快的回報,人生必不平靜。
壞就壞在這五大敵人都來自人之內心,所以克服它們很不容易。而人好像生來就是不寧靜的動物,就連基督教都很難救人,因為人有原罪。一個生來就有罪的人,如何能心靈寧靜呢?倒是佛家的四大皆空比較貼近些,但是要人從七情六慾中解脫出來,也頗為艱難。
好在還有大自然的恩賜,人可以在大自然中享受片刻或永久的寧靜。這種寧靜也是一種交流,但是已超脫了功利、貪婪、自私、驕傲和野心,就像李白《獨坐敬亭山》中所描敘的境界: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和平人生
人生經過很多苦難之後,會逐漸趨於和平。所謂和平,就是能忍受苦難,能知足常樂,能淡化欲望,不再對生活寄予厚望,不在乎人生的苦辣酸甜,只圖和和平平,安安全全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和平人生所尋求的是生命的安寧,他們深知生活是充滿痛苦和憂愁的,生命能安然延續已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不求大智大勇,創大業成大事,只願生命能躲開各種各樣不可預知的災難。因此,和平人生中缺乏野心、宏圖大志、革新欲、創造欲、冒險精神等等,但不缺乏勤勉、忍耐、慎重、寬厚與平和。而最令人驚嘆的是,和平人生的樂趣就產生於一種平凡平庸的生活之中,人們在這種生活中可以享受到人生的愉快和樂趣,體驗到生命一種靜態的美。
中國人的人生比較傾向於和平。和平成了一般有教養人的美德。這也就形成了對人評價的另一種態度,就是不喜歡不安定的性格,稱之為不成熟或者不穩當。因為他們思想中有許多不安定的因素,不安定就容易和社會生活發生衝突,和平自然也就會受到威脅。
話又說回來,和平人生是一種高文化高修養的理性人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的人生形式。和平人生顯示人對生命本身的一種極度尊重和悲憫,沒有絲毫自我膨脹的欲望。所以,和平人生者是最不喜歡戰爭的;從表面—卜看,他們好像膽小、怯弱,沒有反抗和勇氣,實際上是不願看到生命的毀滅,不願意把生命投入戰爭;這種人不是怕死,也不是沒有能力戰勝對方,只是覺得這樣做毫無意義,除非到了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是不會丟失這種理性的。這種情況常常遭到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認為中國人軟弱可欺,想用武力征服中國,結果證明中國人並非不是一個能打善戰的民族。
就此來說,和平人生注重於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具有後發制人的特點。這種人生雖然缺乏競爭意識和創造性,但是卻能夠知足常樂,維持自己的存在。中國文明綿延幾千年,中國人雖歷經苦難,卻有今天如此眾多的子孫後代,與此不無關係。當然,和平人生最後仍需要條件,一是再艱苦也不至於餓死,二是再貧窮也得有文化,否則什麼人都不會再和平,戰爭起來照樣兇狠無比。
藝術人生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理想,也是一種美學品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藝術從來是和人生聯在一起的,它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美的體驗。所以,中國人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品味有境界,非得一種藝術化的生活不可。而這種藝術化並非僅僅指詩琴書畫之類,而是美對生活的全面浸透。對中國人來說,生活中的…切都是藝術,從飲食男女到種花、養草、打拳、散步、釣魚、解牛,等等,藝術無處不在,無處沒有藝術。
所以有人說,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美學,而不是哲學。哲學也是為了追求美。
藝術人生最基本的快樂就是賞心悅目。這種人總是用一種藝術眼光來看待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種細節的,即使對於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他們也會帶著一種新鮮的、痴迷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欣賞它們,一點也不感到乏味。他們的幸福就在於,能夠在所有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種藝術感覺,比如早晨起來悠然自得地散步,不慌不忙地看報,從容不迫地開始工作;或者在小院子裡踱踱步,欣賞房間裡的某一個小擺設、小物件;或者和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憑一時酒興慷慨激揚一陣;或者坐在海邊觀賞日落,登上山峰迎接日出——這一切都是一種藝術享受,是人生無窮無盡的快樂之源。
就此來說,人生的藝術也就是發現美、體驗美和創造美。這中間就有一個藝術的“內化”和“外化”問題。所謂“內化”也就是藝術的心靈化,通過各種美的薰陶、美的教育和藝術訓練,逐漸培養成一種愛美之心,具有藝術格調、修養和眼光,也就是說,人成了藝術的人。所謂藝術的“外化”,就是用一種藝術的眼光、品味和修養,去發現、感覺和體驗生活的過程。這二者是互相聯繫著的,有了二者的統一,才有了藝術的人生。
藝術人生講究閒情、靈性,但是更講究品味,而品味就是通過飲食、庭園、內部裝飾、舉止言談、品茶喝酒、交友讀書等各個方面體現出來的。品味之中當然有鑑識的高低,智慧的大小,靈性的敏晦,格調的雅俗;但是,這似乎是另一範圍內的問題了。藝術人生關鍵在於自得其樂,並不在於別人如何評價。
美好人生
很多人告訴我們,人生就是苦難,人生來就是受苦,君不見那剛生下來的嬰孩第一聲就是哭泣嗎?所以,儘管你有運氣中了頭彩,發了大財;你當了英雄,得了勳章;你娶了個漂亮妻子,生了個漂亮兒子;你出了名,無數人求你,崇拜你,最後還是不行。這些都是無常的,人生仍然充滿痛苦,痛苦將伴隨你一生,直到你合上雙眼。
那么,人是否最好去自殺呢?當然不是。生活是一種苦難,沒錯,但是要使它美好也不難,關鍵是你要有一種美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幾種使生活變得美好的方法,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為我們提示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燃起來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要是有窮親戚到你家裡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要喜洋洋地叫到:“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頭扎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裡!”
如果你的妻子或小姨練鋼琴,那你不要發脾氣,而要感激這份福氣:你是在聽音樂,而不是在聽狼嗥或貓的音樂會。
你該高興,因為你不是拉長途馬車的馬,不是細菌學家做實驗的細菌,不是旋毛蟲,不是豬,不是驢,不是茨岡人牽的熊,不是臭蟲。……你要高興,因為眼下你沒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沒有看見債主在你面前逼債。
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邊遠的地區,那你一想到命運總算沒有把你送到邊遠地方去,豈不覺得幸福?
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
要是你給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該樂得跳起來,因為多虧沒有把你送到地獄和大火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頓樺木棍子的打,那就該蹦蹦跳跳,叫道:“我多運氣,人家總算沒有拿帶刺的木棒打我!”
要是你妻子對你變了心,那就該你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國家。
諸如此類,還有許多。
照著契訶夫的話去做,那就是美好人生。
甜蜜人生
有一則童話,講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在森林裡迷了路,他們走啊走啊,終於看到了一間精緻的小屋,就急忙奔過去,沒想到這是一座用糖蓋成的小屋。小屋的門是赤褐色的朱古力,窗戶是薄而透明的水晶糖,而屋頂是鮮紅的菱形糖塊。
據說,很多人小時候都讀過這則童話,這則童話在他們心裡建造了一個更為美好、更為精緻的世界:甜蜜人生。
我小時候沒有讀過這則童話。雖然我很喜歡吃糖,但是我對人生同樣有一種甜蜜的幻想:和糖一樣甜。再大一些,上大學的時候,我還學會了一首歌叫《甜蜜的生活》,最後一句歌詞是’“生活比蜜甜”,我記得清清楚楚。
現在已輪到我寫甜蜜人生的時候了,但是竟然是一點都寫不出。是我已經過了愛吃糖的年齡了嗎?是的,我已經早忘記自己有過愛吃糖的習慣,小時候曾有過的最大幸福,竟是手裡捏著母親給的二分錢,走很遠的路,到一位老爺爺擺的小攤子上買一塊最劣的水果糖……。是我沒有體驗過任何生活的幸福嗎?不是,妻子的愛,家庭的寧靜,孩子撲進我懷裡的那種激動,都曾經給予過我極大的快樂和安慰。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對自己說: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
那么,到底為什麼呢?
我開始回味起小時候吃糖的甜蜜印象,然後我又聯想到了人生。所謂甜蜜人生,大概就是一種歡歡喜喜、開開心心、非常幸福、愉快舒服的生活吧。這種生活必定是沒有煩惱、沒有慪氣、沒有隔閡、沒有憂心重重的生活,必定是充滿甜蜜、充滿芬芳、充滿色彩的,也必定是無比纏綿的……我問我自己:你有過這樣的人生嗎?
沒有。我只好這么回答我自己。我也許有過幸福,有過愉快,有過舒服,但是都說不上是甜蜜,差不多總是甜中有苦,苦中有甜,有時候還要夾雜著苦、酸、辣等各種味道。生活是一個五味瓶,幸福也是。
甜蜜人生只是一個童話,一種幻想,一種夢中的小屋,只是一種永遠可以想像而不可以真正品嘗到的味道。
但是,誰又能拒絕那美麗的童話的誘惑呢?人一生總是想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這種期待本身就是童話產生的土壤,人就是在這土壤上構想自己的人生的,甜蜜的感覺在生活還沒有真正到來之前,就已經深深印在我們的意識之中了。
趣味人生
趣味人生是近代大學者梁啓超所倡導的。他自稱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認為人生最合理的生活就是趣味至上。
他說:“我認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中國人見面最歡喜用的一句話:‘近來作何消遣?’這句話我聽著便討厭。話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煩了,幾十年日子沒有法子過,勉強找些事情來消他遣他,一個人若生活於這種狀態之下,我勸他不如早日投海。”
按照梁啓超的說法,所謂趣味是指“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的事,凡趣味總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終的,所以最能有趣味者莫過於勞作、遊戲、藝術、學問四項。至於趣味人生的秘訣是什麼,梁啓超談到下面幾點:第一,趣味主義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無所為而為”,為趣味而趣味。因為凡是有所為而為的事,就有了手段和目的的區別,往往目的達到了,手段便拋棄,就無所謂趣味了;第二,趣味要長久不息,久了才能上癮,.才能趣味無窮;第三,要不斷深入研究,趣味會越來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吃越甜;第四,要找同道朋友,經常互相切磋,趣味就好比摩擦放電,不斷摩擦就不斷有電放出。
顯然,趣味人生是一種自我找尋、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生活有千萬種樣式,趣味也不可計數,關鍵要靠你自己去領略,去探尋,去體驗,靠別人給你提供是不行的。
趣味人生也是一種嗜好人生,趣味是和嗜好緊密聯在一起的。沒有嗜好,趣味就不知從何而來,而沒有趣味,嗜好也就無從建設。有了嗜好和趣味,人生就好比有了寄託,感到生命不空虛,有事可做。而更重要的,做事不再是一種負擔,一種強求,而成為一種自覺,一種快樂,越做越覺得生命奇妙無比,越做越覺得世界奧秘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