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常有目光短淺的時候,憤怒的時候,萬念俱灰的時候,無聊度日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需要文學和藝術。
這是新世相創始人張偉的唯一隨筆集。84篇用文藝解決人間煩惱的樣本。
84篇樣本里你會看到,原來折磨你和賈伯斯、海明威、夢露、卡波特、原研哉……的,是同一種東西。大師們 未 必有生活的解藥,但你會從他們的故事裡發現一些實用而不失格調的生活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丈量世界坐標系。
保持鎮靜、不被生活吞沒,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 作者:新世相
- ISBN:9787020116607
- 類別:文學
- 頁數:300
- 定價:49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凱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精彩試讀,
內容簡介
100萬人的“深夜陪伴品”,84篇用文藝解決人間煩惱的樣本。
84篇樣本里你會看到,原來折磨你和賈伯斯、海明威、夢露、卡波特、原研哉……的,是同一種東西。大師們 未 必有生活的解藥,但你會從他們的故事裡發現一些實用而不失格調的生活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丈量世界坐標系。
作者簡介
張偉,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部落格天下》執行總編,《GQ智族》副主編、總主筆,中文非虛構寫作代表人物。世相、新世相公眾號創始人,收穫100多萬讀者,關注者中不乏知名學者、作家、藝術家、創業領袖。
新世相每晚12點準時更新,推薦好作品“為文藝正名”“倡導審美和品位,引領潮流”,是圈內知名的“深夜10萬+”。先後推出“四小時逃離北上廣”“新世相圖書館”等現象級網際網路產品,張偉本人也被讀者親切稱為“文藝教主”。
作品目錄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為何該勇於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
1.擁有堅持品位的勇氣
2.給自己尋找某種文藝支撐物
3.堅硬的坐標系
4.對風格擁有選擇的能力
5.分寸感:準確、克制的表達
6.真誠而堅韌
Chapter1 在慣常里藏著了不起的事情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可能發生了不起的事情
我聽龐麥郎《滑板鞋》時想到的一些事
該不該“與世界為敵”
物質如潮水,精神是河床
風吹過萬物前,先吹過柔軟的身體
相比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更應該成為一個識趣的人
你選擇了現在的生活,還是被迫過著現在的生活?
如果你壯志在胸,就得反覆試驗去哪裡生活
世界上最不勢利的喜歡
我從來沒有羞於承認過,無論是汪國真還是余秋雨
這么多年了,朋克們都在過著什麼生活
跳繩遊戲
不隨便讓別人感動或傷心,也是一種道德
活在平凡的世界裡你是不是就認了?
好故事來自壞生活
陽光照進枯井裡,就知道了黑暗的溫柔
死在沙灘上之後,要不要爬起來再做一次前浪?
Chapter2 保持不被潮水吞沒的基礎
那些暴露了你的內心
你們各過橋,我緘口不語
我們都是敏感的時代病人,強求生活不具有的美好
短痛不如長痛
失眠者
找到你生活里的龍,或者變成一聲春雷
傑作與人生,都靠餘味
儘管痛苦的回憶遠多過快樂的回憶
欲望的分寸
依賴淡薄的表面關係過日子,不是比獨處更寂寞嗎?
就像那未了的余情
想起十九歲那年的事,真叫人又難過又怦然一動
為什麼要回家
被背叛的人更有力量
性比愛更可靠,因為它離物質世界更近
最好的男女關係是免費的快樂,還是隱藏的折磨
時間
Chapter3 你的外表是否襯得上你的靈魂
人們熱衷的應該反對,人們反對的應該流行
風格是一種流動的本質
再論風格:不以貌取人,而以魅力取人
你為什麼停住時光
美化生活的惡果,是被赤裸真相傷得更深
不是茨岡人就別學著熱衷於離別
為什麼矛盾而複雜的女人特別有魅力
你的外表是否襯得上你的靈魂
穿什麼為何如此重要
有用的性感
扮演成整天自我矮化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看清了這個被誤解的時代
我總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做一些讓自己覺得激動的事情
坎普
Chapter4 你有偶爾對世界說去他媽的權利
這兩年你過得好不好,你已經改變了多少
你偶爾該對這個世界說“去他媽的”
在下雨的夜晚死而復生
田園生活
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隨時培養自己的不滿
我們把自由想得太美好,以至於它永遠無法抵達。
沒有任何痛苦能通過“想明白”化解
當風暴不襲擊你時,憤然去襲擊風暴
到底什麼理由讓人願意打一場艱難而美好的仗
誓言跟時代是相反的,還在遵守誓言的人像舊時代的人
矛盾感、偏差、陌生感
過去既然很好,你又何必回頭
沒有耐心的時代
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裡從容跟隨
Chapter5 生活其實是更重要的事
生活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該在日常生活里不斷冒險
我讓生活更簡單的努力是怎么失敗的
為什麼要遠離人生導師
刻薄盛行的時代,你還喜歡寬厚的人嗎
在成功者看起來都不大正常的年代,我們正常人該怎么辦
假如你是個普通人
在成為很酷的事物與成為善意的事物之間,你會怎樣選
人們總說“勿忘初心”,但初心真的不能拋棄嗎?
過著普通的生活,也能有偉大的體驗嗎
在網際網路年代,花五年時間安靜地做一件事是什麼感覺
關於雞湯的若干苦惱
被貼上與事實不符的標籤後,該怎么辦
巨頭上市,帝國分離,我們如何看待興衰
寫給豆瓣十周年
將來總歸要天上相聚,別在意此刻流逝光陰
精彩試讀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審美本質上是區分好與壞的過程。我們中間的許多分歧,花費大量時間爭論,經常是因為沒有勇氣做最終的好與壞的決斷。比方說,我們為了辯論長句和短句究竟哪個更漂亮舉出了無數理由,最終還互相握手妥協,認為各有優劣。事實上呢?長句優於短句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審美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在這個領域不需要寬容。
有一個關於品位的定義我曾推崇了很久:“品位是判斷事物好壞的勇氣和能力,以及對壞東西說不的能力。”如果細分起來,最難的反倒是對壞東西說不的勇氣和能力。我自己對“品位”一詞還有另一種更膚淺解釋:品位是準確感知潮流方向的能力,以及明知潮流向何流動但仍不失去自我方向的能力。說到這裡圖窮匕見,當社會潮流是反感“文藝”的,是調侃和反諷的,但2013年開始,世相始終希望恢復“文藝”的名譽,也希望我們不為壞的潮流所動搖,並努力改變潮水的方向。
如果說我不願意面對一個空洞的“社會”發出邀請,那么我起碼對世相和它的讀者有所要求,或有所寄望。我們是時候做出選擇。是否願意承認文藝是生活的根基,是否願意對抗對文藝的拙劣的傷害,是否願意重新公開展示自己身上某一部分潛伏的文藝氣質。
我熱切地希望一個可以公開推崇文藝且不受指點的時代重新歸來。或者說,如果這個時代本身就還存在,希望它浮出水面而不是藏在眾人生活的暗影里。希望閱讀、旅行,欣賞建築和油畫,當眾讚美精神生活都成為新的潮流。
這一切當然散落著存在各個角落,也讓人對“文藝潰敗”這個論點充滿懷疑。但歸根結底,為什麼需要對文藝的一次統一命名?因為當我們行其實而不揚其名,久而久之,這種畏縮和規避心態成為風氣,遮掩正常的文藝生活居然成為常態,那些居於邊緣地位的文藝生活首當其衝,遭到冷遇甚至訕笑,漠然和木然隨後擴展到最主流的文學生活中。
在此之前,還有工作要做。文藝同樣區分好壞,因為它本身就意味著審美和品位。救護文藝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好的文藝產生共識。坦白講,文藝的壞品味是讓許多其實熱愛文藝的人反倒羞於談論文藝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們需要區分好文藝和壞文藝的能力,更需要勇氣。長久以來,某一類小眾的行為和審美傾向被強橫地定義為“文藝”,這類審美傾向包括膩味的抒情、毫無實質內容而形式又做作難堪的言辭、空洞而不知所云的勵志、不懂節制的情緒以及腐朽的妝扮。將此稱作“文藝”並進而對文藝進行嘲諷和唾棄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是惡劣的,其可笑程度就如同因為有人溺水而希望填沒整個海洋那樣可笑。
從另一個角度講,審美是一系列複雜判斷過程被抽象化的結果,這些複雜的判斷的標準在我們成長到生命某個階段就已經基本固定,最後內化為直覺,也就是判斷力。我們有機會調整自己判斷的能力,但這需要我們養成重視細節、不時發問的習慣,為什麼在21寸顯示器上五號字型比小五號字型更粗俗?為什麼蘋果手機的圓直角比純粹的直角和圓弧更加精緻?為什麼微笑的小丑比哭泣的小丑更加悲傷?每一次對此類問題的回答都可以訓練判斷力和審美能力,在這種瑣碎問題上花費時間是值得的。
這是我們為獲得更優質的文藝生活必須付出的努力——它毫不艱辛,充滿愉悅。
為何該勇於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
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希望每個人都有點“文藝”氣質,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對人生、命運、浮沉有思考,才能對人和事有超出世俗算計的理解。
這句話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部分嘲笑,其背景是在當下中國,稱一個人是“文藝青年”已經變成某種便捷的消解和嘲笑方式,即,某個人如果表現出真誠的哀怨,或不切實際地審美追求,那么這個人會顯得格格不入,可笑,甚至可恥。
急於嘲諷和以貌似游離於真誠的態度調侃一切認真的審美追求都是不正行的。反諷自興盛之初,只有在對抗錯誤的權威之時才獲得合法性,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它是有害的。
在被反諷和段子毀掉的諸多真誠與美好事物中,“文藝”是很顯著的一種。套用我最喜歡的句式來說,“世道變壞是從人們取笑文藝青年開始的”。
大概10年前,文學青年成為罵人的辭彙,再過幾年,文藝青年也成了沒人願意承認的身份。人們匆匆忙忙地、詭異地笑著,或者故作嗔怒地反駁道:你才是文藝青年。
這些說辭令真誠地討論美好事物變得不合時宜,甚至顯得丟人,久而久之,以至於當“世相”被稱作“文藝青年”所喜歡的東西時,很多人顯得憂心忡忡。
重複是一種致命力量。久而久之,也許再沒有人會在拒絕承認自己文藝之前先仔細想想,什麼是文藝,它可恥嗎?我們在隨波逐流之際,是否也小心翼翼地切割了某些自己本來很珍愛的東西?
我對這種風氣所能竭盡全力做出的理解是,文藝有時候被認為是無病呻吟、矯情、誇大日常生活的戲劇感並且沉浸其中,或者使用某些華麗而毫無實際內容的辭彙來形容一種飄渺而不可捕捉的情緒。
但這是一種誤解,一種偏見,或者一種刻意的詆毀。事實上,上述特徵只是文藝情緒被過度誇張或濫用的表現,而不是“文藝”本身。將一些泛濫的不夠克制的或者裝模作樣的情感歸結為“文藝”並加以嘲諷,誤傷了很多正常、健康甚至不可或缺的東西。
幾乎可以肯定,每個人心裡都藏著被稱作“文藝”的那些東西。誰不曾在某一瞬間感到憂愁或傷感?誰不曾忽然嘆口氣覺得這世界過於現實?誰不曾突然被某件美麗的事物——一朵花或者一道日光——觸動並陷入沉思?
被以“文藝”之名進行嘲諷的事物,正是人類精神中最可貴的那部分存在——愛情、美麗、感動、傷感、渺小感,等等。相比之下,“文藝”的人選擇一種更加精緻、儘量不那么粗鄙甚至非常優雅的辭彙闡述現實生活,展示內心世界。這原本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審美的構成,它與蘇格蘭人門外的花圃以及英國紳士脖子下的領結一樣,顯示著對世界的積極態度,顯示著對品質的追求和對粗率的拒絕。
“文藝”代表著一種雕琢的努力,一種抒情之美。它並非迴避真相,而是用更高級的方式陳述真相;它並非忽視現實,而是用鮮美的養料滋潤現實。它是真誠的、嚴肅的、高尚的,它並非只是表面化、碎片化的堆砌一些花哨之物,它向內渴望精深生活,結果導向一個社會的精神世界的豐富,並且可以抵抗過於功利的潮流。在目前,我們並不幸福的重要原因恰恰是“文藝”太少而非太多。“文藝”名聲的潰敗伴隨著我們時代文學、藝術的潰敗而發生。
結果,我們毫不留情地對這些重要事物進行圍攻,羞於承認自己與它們發生任何關係,並將類似情緒深埋在心裡。我們學著別人訕笑或啐口唾沫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抹殺內心深處認可的珍貴情感的過程,就是讓自己內心庸俗化的過程,也是我們屈服於粗糙貧乏的集體意識而修正敏感活潑的精神世界的過程。
接受本質,而不是躲避它。我們何必為人之常情而羞愧呢?本質上來說,生命的過程不就是將粗鄙不堪的本質裝扮成優雅美好的表象的過程嗎?我們都在為生存奔忙,文藝是讓這種奔忙的本質顯得略帶質感的努力。我們都在為了有用而生活,但人性不就是為有用這個本質提供裝扮讓我們覺得生活不只是功利計算,還可以躲進內心尋求不安的情愫嗎?
只要還願意在生活的任何方面追求美,誰不是“文藝青年”呢?我受夠了,我絕不願意生活在一個缺少文藝氣質的社會裡。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
你會沖糖水,但你會沖一杯恰到好處的糖水嗎?甜度再增加一點,就有讓人痛飲之後感到膩味的可能;甜度略減,喝了就總不夠幸福。
很少有人具備這種能力,但我們總是責怪世界上的糖水太多了——即便是一杯恰到好處的糖水在面前,我們也將它混雜在品位底下的糖水裡,一同責罵。久而久之,我們不但斷然無法獲得沖一杯好糖水的能力,甚至失去了辨別好糖水的能力。
我們的確是在失去寫作甚至品鑑勵志美文的能力,我們製造了“心靈雞湯”這個詞,製造了“文藝青年”這個鄙夷的稱謂,結果,對人類至關重要,在無數個關鍵時刻影響了無數人命運的那類作品,名聲統統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是對“文藝青年”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大潮犯下的最可恥的錯誤(這個錯誤是由那些劣質的文藝寫作者協助完成的)。好的糖水太重要了,但現在我們甚至不敢提及,更不用說試著製造。好的文藝作品、好的柔情,都太重要了,它事實上意味著理想主義、教養、尊重和自我敏感,但我們已經不再將它作為好品味的標誌了。我們迫切需要重樹糖水工業的標準,給這個行業生存和喘息的空間。
但的確有若干錯亂在“文藝”之名下發生。壞品位被放大、固化,輕浮之風盛行,這為嘲笑者找到來雖不公道但有效的靶子。愛護文藝的最好方式是成為一名“對”的文藝青年。
1.擁有堅持品位的勇氣
由於豆瓣網、小眾網站和交際圈的存在,文藝青年容易接觸自己起初並不欣賞但被視作理所應當的行事風格。這時候,合格的文藝青年該擁有向壞品位說不的能力。“判斷好壞的能力”以及“對壞說不的勇氣和能力”本身就是品位的定義。
不喜歡安妮寶貝、蘇珊·桑塔格或賈伯斯,拒絕因為別人都在引用而讀他們的作品;但若喜歡安妮寶貝、蘇珊·桑塔格或賈伯斯,拒絕因為有人鄙棄而羞於談論她們。讓人認可的氣質永遠是自己遵從內心喜歡並長期堅持的結果,《文藝青年裝逼指南》不能嘲笑那些真正喜歡並尊重棉布裙子和銀手鐲的女孩,或……男孩。他們與那些只被膚淺而一時華麗的說辭打動的人本質上的區別,是對選擇的清醒和堅持。
2.給自己尋找某種文藝支撐物
文藝的生活應該是一種深刻的生活,它並非只需要情緒,它需要的是有思考和人生經歷做基礎的情緒。你是否廣泛閱讀,了解世界上的許多角落?你是否能停止為不美好的事物蓋上假的外表,而是認清它之後去找到它的美?你是否掌握某一種生活技能,並且像對待音樂和繪畫一樣對待它?太多要求,指向一個,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以為是文藝的那種東西究竟有什麼意義?一旦開始思考,你會發現這思考是無盡頭的。
淺薄是文藝的大忌。對“淺薄”一詞最基本的解釋是“外在表現缺少內在支撐”,確保自己表現給別人的外在形象不會被發現只是人云亦云,毫不了解。比方說,喜歡“搖滾青年”的憤怒、迷醉、反叛,就要了解搖滾音樂史,熟知代表人物的演唱技巧,熟知某個潮流所應和的時代整體氣質。讓“搖滾范兒”真正動人的,是它的精神核心,即破壞某種確定藩籬的快感,它的反抗是有指向的,並非不負責任的。喜歡一位作家或一首詩同樣如此。確保他或它不只是一種膚淺的情感,里爾克的《秋日》很好,但為什麼好?想明白之後才在朋友圈裡張貼它,確保自己可以和人深入地談論它。
“文藝”本身是一種向美的東西,是精緻設計生活的某個方面,追求精緻的精神生活。因而,即便是那些看起來不符合世俗審美的文藝,也都有著某個向度的精神追求:真正信奉迷幻藥並從中有收穫的人追求的是“剝離塵世的抽象感”,以過度誇張的奢華為追求的“坎普”是追求“對悲劇的反叛”。這都是經過精緻設計的體系。相反,將“文藝”視作邋遢、骯髒甚至放棄責任感的想法極為錯誤。因此,如果你希望赤腳生活,沒關係,但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恐怕是先自己跟自己辯論,確定這真的體現了你追求的生活態度,而不只是學習一種表象。
3.堅硬的坐標系
文藝的內容就包括對真實世界的洞察理解。
每個人要坦然面對生活,都必須建立認識世界的獨有的坐標系,即可以將所觀察的事物進行切分的工具。不同的坐標系可以將世界切成不同的形狀,找到藏在其中的不同的金塊。對坐標系的要求是系統,完整,假如你以商業為系統來了解某樣事物,確保它首先被進行了完整的商業分析,一位女士的美貌或者一張紙的厚度,都可以在商業視角下獲得認可。人當然應該儘可能多地掌握坐標系,以便豐富自己的觀察力,但前提是,起碼有一樣坐標,你是熟悉的,可以隨時供你取用,可以用來指導一切難題。我本人的坐標系是特稿寫作,我了解世界結構的方式源自我了解一篇文章結構的方式。我了解一家企業推出產品的速度是否合適,也基於我對於文位元組奏感的把握,以及從中得出的對於世界整體節奏感的把握。我看待一份感情里的情話是否妥當,與我思考一篇文章里的形容詞使用是否妥當時遵循的原則是大抵相似的。
原研哉的坐標系是設計,他對世界的了解是設計化的,他甚至認為世界的本質是一場設計。對於自己選定的坐標系,必須相信它可以指向最本質的層面,並且用它來看待所有問題。
“分工”雖然倡導專業知識,但並不是對某類重要知識完全無知的藉口。在“專業”之外還有一個更高的標準,那就是“知識”。宇宙起源、一朵花的結構與日本和歌的寫作手法都是讓生活更有質量的知識。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一樣藝術作品,是國外科學家對蒼蠅的頭部、花蕊、細胞等物品的攝影。科學與藝術無法區分。
更何況,融合往往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除了優秀的工業設計、建築以外,最平易近人的證據則是那些輝煌的科幻小說,和科學性、文學性都很棒的作品,比如《自達爾文以來》,比如《崩潰》,比如《自私的基因》,比如《上帝擲骰子嗎》……這個書單幾乎有無限長。
4.對風格擁有選擇的能力
選擇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之前,要知道有哪些類型的人可以成為。因此系統的知識儲備必不可少。不要零星獲得,尤其不要讓通過隻言片語了解的事物成為自己風格的核心要素。要利用分類法進行知識儲備。分類的意思是,如果你因為讀了《賈伯斯傳》而對包浩斯情有獨鐘,那么不妨先別到處談論,先對包浩斯進行遠超過中文百科的理解,然後開始系統研習建築及設計流派,哥特和後現代分別是什麼,它們對你的吸引力為何小於包浩斯,日本設計師在面對“飽和世界”時如何選擇。了解所有風格可以支撐你的選擇,也可以避免你因為視野局限而錯過更好的選擇。
關於分類還有幾個例子,因為它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如果你某一天知曉了伍爾夫的悲劇生活,認為她是自己悲劇氣質的構成,那么立即購買她的傳記和代表作閱讀(搜尋引擎讓我們在選擇一本書讀的時候不會錯太離譜),了解她所處的圈子,對那個圈子的氣質和它在英國近代史以及世界經濟學史上的地位有起碼認知。如果你宣稱自己喜歡花草,那么你需要知道從林奈開始的植物分類學的大致歷史,盡力讓自己知道我們通稱的“玫瑰”其實是月季,而真正的玫瑰是單薄的。如果做得足夠好,你要知道什麼是“花程式”。
5.分寸感:準確、克制的表達
分寸感極為重要,很多時候,是否有分寸直接決定著你踐行的是好的文藝還是壞的文藝。了解什麼是好的表達,什麼是好的文字,什麼是好的抒情。這不容易,需要對情境的掌握,需要對分寸感的理解。可以柔軟,但不能令人打寒戰;可以狂野,但不能粗俗。文字表達上尤其如此,在一篇詩里聽起來恰如其分的話,在捷運的日常對白里說通常可以被視作壞品位。已經被很多人說過的話,毫不儉省地重複第一萬零一遍,就是壞品位。“人世悲歡”這句話,現在就已經不如“人生所能經歷的痛苦和歡樂”這句話品位更好。“做個淡然的女子”之所以從最初讓人驚艷變為如今遭人詬病,就是因為它已經泛濫,使用上失去了分寸。
當你用一個詞,你得有理由。對詞語的重視和認真本身就是很文藝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更高的要求。“文藝”這東西,從表象上來看天生就跟甜膩的糖水有相似性,因此,總有人誤以為甜膩的糖水也是“文藝”味兒的。辨別兩者的區別,其實很考驗一個人的臨界把控能力,最好的文藝永遠在文藝和糖水交接的線上踩著走,但絕不能踩進糖水裡面去,怎么保證這一點?只能靠多讀好的文藝作品,增強自己的修養,總結經驗,規避教訓。辭彙量一定要多,不能只記得幾個所有人都記得住的詞。詞語和情緒都要見好就收,如果一些詞明顯很有情調,比如“人世”和“亦”,都那么醒目,那么一定要控制數量,你如果非說“人世亦如此”,就真不如“人世也這樣”或者“生活亦可以這么說”來的通達恰當。千萬不能一路向西,要適時收回腳,回到正常人的語境裡待會兒,然後再回去悽美蒼涼安靜自怨,這樣就好比用茶水調劑了一下肉湯,不會膩到別人胃口。
關於這一點,又可以引用普魯斯特評價貝戈特那句話來打比方,請儘量抄在筆記本上——“在哀怨的行文中插入一兩個唐突的字眼兒,一種粗聲粗氣的強調,不用說,他本人也一定感到自己最感人的魅力正在於此。”
6.真誠而堅韌
我長久生活在一個我並不欣賞的時代,感到無所適從,我無所適從的最主要的事物之一就是一種戲謔的、不肯直接面對的遊走的態度。它的表現包括不正式但漂亮異樣的裝束,善意但並不嚴肅的、喜歡消解但蔑視認真追求的談吐,光怪陸離的、缺乏傳統意義感的生活方式。
要真誠,也就是說,儘量避免戲謔地表達。“文藝狗”這種自嘲的辭彙不要出現在自己嘴裡。將“文藝青年”這個身份視作一件嚴肅的、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