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女孩怎么了 揭開青春叛逆的真相》是201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瑪吉·漢密爾頓。本書原版圖書由世界上最大的大眾圖書出版商之一企鵝集團出版。同系列圖書為《我們的男孩怎么了: 揭開青春叛逆的真相》
本書作者經過兩年的時間,採訪了很多女孩、教師、校園顧問、心理學家、執法人員和醫務人員,揭示了女孩從出生到青春期,經歷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深度分析了問題背後的根源,揭開了青春叛逆的真相,並給家長提供了有用的建議。
成年人應該撇開功利的目的、膚淺的心態與物質的方式,真實地關注孩子的心靈,從本質上發現問題,以愛的方式面對困難。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的女孩怎么了 揭開青春叛逆的真相》
- 作者:[澳]瑪吉·漢密爾頓
- 原版名稱:What's Happening To Our Girls: Too Much Too Soon
- 譯者:李孟潔 李瀟
- ISBN:978-7-200-10745-6
- 類別:親職教育
- 頁數:232
- 定價:38.00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讀者對象:青少年家長、老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前言,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很多父母和老師只專注於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前途,忽視了孩子生活環境的巨變。
為什麼5歲的女孩會擔憂自己的外貌並對購物感興趣?為什麼十幾歲的女孩就接觸性並在酒吧狂飲,著迷於網遊,通過電子郵件和簡訊欺辱同齡人?為什麼壓力、自殘、厭食症有增無減?為什麼事業機遇來臨時,她們卻要結婚生子……父母不禁感到驚訝——我們的女孩怎么了?!
這條家長與孩子之間二三十年的代溝很難逾越。女孩的生活日新月異,種種問題讓父母心力交瘁、迷惑不解。
我們怎樣才能讓女孩正確看待自己和異性,重建自信和自我價值觀?作者經過兩年的時間,採訪了很多女孩、教師、校園顧問、心理學家、執法人員和醫務人員,揭示了女孩從出生到青春期,經歷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深度分析了問題背後的根源,揭開了青春叛逆的真相,並給家長提供了有用的建議。
父母應常常到孩子的世界中看看,跟上孩子的腳步,陪伴孩子順利度過危機重重的青春期。
作者簡介
瑪吉·漢密爾頓
瑪吉·漢密爾頓:教師、出版人、媒體評論員,對於社會趨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其作品在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巴西、立陶宛、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出版,如:《我們的男孩怎么了 揭開青春叛逆的真相》《重新發現神聖的自我》《熱愛你的工作》《找回自我》《魔幻時刻》《軟著陸》《男人不願說的話》等。
編輯推薦
作者經過兩年的時間,採訪了很多孩子、教師、校園顧問、心理學家、執法人員和醫務人員,揭示了孩子從出生到青春期,經歷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深度分析了問題背後的根源,揭開了青春叛逆的真相,並給家長提供了有用的建議。
沒有膚淺說教,都是深度分析;不談學習成績,而是關注內心;孩子不願向家長解釋,卻與作者坦誠交流——這一切,都基於對孩子的尊重。青春期的種種困惑、糾結與煩惱,都能通過親職教育來防範與解決。成年人應該撇開功利的目的、膚淺的心態與物質的方式,真實地關注孩子的心靈,從本質上發現問題,以愛的方式面對困難。如此,所有的隔閡與矛盾都將雲開霧散。
前言
短短几十年間,女孩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發生在她們人生中的每個角落裡,同時也為她們帶來了種種自由,而這些自由正是以往的女孩們夢寐以求的。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閃電般的變化,女孩們就處在這種變化的前沿位置上。與此同時,一種新的、微妙的力量正在興起,逐漸威脅到女孩們所取得的成果。如今,一個7歲的女孩所面對的,與一個12歲的女孩在5年前所經歷的完全不同,這也是大人覺得自己很難理解現在的女孩們生活狀況的原因。
本書中的某些資料之所以令人震驚,是因為多數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從未經歷過。當我們討論“女孩們”所面臨的問題時,往往認為這些問題只會發生在青春期女孩們的身上,殊不知,這種假設恰恰忽視了年齡較小的女孩,而她們更易受到傷害。
鑒於廣告商已經將目光投向嬰兒,本書將從小女嬰講起。廣告商們知道,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記住商標的樣子,而從兩歲開始,她們生活中的商標字元將真正轉化為產品銷量。商家們把小女嬰納入消費者陣營,過早地將她們定格為目標市場,從而給她們的興趣志向、身體形象和自我感知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我們年幼的女孩們在一天天長大,她們將大量時間花費在網路和電視機前,這些媒介播放的往往是經過包裝的產品廣告。通常情況下,電視機又是以溫和而具鼓動性的人際互動為主,這可是對早期大腦發育產生刺激世界的好奇心。因此,她們失去了享受無憂無慮童年的機會,搖身一變成為稱職的小小消費者。原因很簡單,女孩越早沉迷於購物,商家可獲得的利潤就越多。
同樣,媒體和通俗文化中呈現的“性化現象”也給女童們造成了影響,這種影響日益改變著學齡前兒童的說話和行為方式。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自我意識也會逐漸受到影響,女孩子不免會熱衷於個人形象、衣服和首飾。一旦如此,對外在的關注難免會投射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交友圈到購物時間,再到穿著打扮和玩具用品。廣告商們在這方面的確非常成功,連5歲的小女孩都能分辨出自己的常用品牌。更有甚者,小女孩的友誼就建立在各自擁有的品牌上。
夫妻關係破裂、工作時間加長、家庭流動性增強以及缺乏交流都可能導致一個家庭支離破碎;再加上不斷崛起的媒體和新興科技,這些因素都在不斷迫使我們的女孩去接觸超越自身年齡的事物。事實上,一些曾經只會出現在成人世界、主宰著成人生活的東西,現在已經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什麼女孩們年紀輕輕就打破了性的界限?為什麼色情書刊對她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又是為什麼性傳播疾病在青少年中急劇增長?答案就在這裡。
過去,孩子們從成人身上汲取經驗;現在,通俗文化和新興科技使得成人也童心未泯,一代與一代之間缺乏清晰的界限。結果,兒童——特別是女童——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孤獨感就此油然而生。正是這種孤獨感告訴女孩,她們必須緊緊抓住同伴,只有朋友才會一直不變地陪著自己。
我們生活在一個超前的世界裡,並為此感到自豪。儘管如此,新興一代女孩一天天成長,她們的一些經歷卻給成人帶來不安與緊張感,一些人甚至對此感到絕望。在我們躊躇不前的同時,女孩們的弱勢地位沒有得到改善。對我個人而言,則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她們,正是這種想法促使我花的重要因素。對小女嬰而言,這種商業活動會降低她們的想像力和對周圍了兩年的時間來觀察她們的生活。
為了達到真正了解她們的目的,我讓自己融入青少年流行文化,並積極採集全球市場的最新趨勢。 我對女孩們進行採訪,然後進行定性調查與研究。在本書中,我儘可能地引用了當事人的原話和想法,力求更為直觀地再現女孩們的心聲。除了收集100多位女孩的故事,我還採納了諸多專家的觀察結論,而後又花費數月時間上網搜尋資料,潛伏在聊天室和論壇上進行觀察。從本書展現的聊天內容可以看出,如今的孩子到底在關注什麼,又對什麼感興趣。文中涉及的話題絕非個人臆造,作為作者,我所做的僅僅是進行觀察和總結。
與此同時,我一方面積極同主流思想家和實踐家們靠攏,另一方面採訪了一些消費者、兒童心理專家、法律和醫務工作者、學校輔導員,還有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各級教師以及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研究專家們,並對他們的觀點進行蒐集整理。鑒於澳洲本地的案例分析和數據難以收集,本書中更多地採用了相關的海外數據。
在一對一的聊天開始時,孩子們非常謹慎,只能通過“你問我答”的模式進行談話。然而,隨著交流的加深,她們原本有些緊張的心情逐漸放鬆下來,開始打開心扉,跟我分享自己的生活。我沒有直接詢問她們自身是否發生過與性、酒精、毒品、飲食失調或自殘有關的行為,而是對她們女性朋友在這方面的經歷進行了解,這種方式非常奏效,女孩們毫無保留地給我描述了眼中的世界。然而在聊天過程中,有一件事一直困擾著我:無論這些女孩們來自哪種背景,她們對問題的回答和看法都極其相似!為了弄清原因,我花了不少時間去探究。結果發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通俗文化的影響,它才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家長。
在努力了解女孩生活的同時,我也沒有忽視男孩所面臨的問題。《男人不願說的話》(What Men Don’t Talk About)一書對男孩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詳細描述。儘管如此,我們仍不能停止前進的步伐,仍需收集相關資料進行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事實上,無論是對男孩還是女孩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完全可以相互借鑑、互相啟發。
本書不僅論述了女孩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問題背後的不利影響,同時對嬰幼兒身上存在的隱患予以說明,藉此突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我在調查後發現,家長們普遍對早教工作感到無能為力。但我相信,一旦他們對女兒的境況有所了解,一定能快速做出反應並積極投入到早教工作中。
如今,女孩們已經擁有了更加廣泛的自由,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切忌讓自滿蒙蔽雙眼,看不到養育她們面臨的挑戰。只有全方位地了解與保護孩子,才能讓她們茁壯成長。
圖書目錄
千金寶貝
被掠奪和侵蝕的童年時光
過度關注外表的顏值競賽
外表上的關注越多,內心的不安就越多
熱衷於購物和快餐食品的“吞世代”
小小“磨人精”——纏著家長買品牌
早熟的“乖乖”女
過早的“性感”
“吞世代”女孩到底在追求什麼?
“我想擁有一切!”
期望越多,壓力越大
物質女孩知多少
熱衷於整形的女孩們
愈演愈烈的減肥狂潮
減肥減出厭食症
少女的自我傷害行為
都是“朋友”惹的禍
你不知道的校園暴力
花花世界中的性感女孩
過早接觸性生活
自我身份的不認同與缺失
酗酒的女孩們
嗑藥、盜竊——處在危險邊緣的女孩
愈演愈烈的少女抑鬱傾向
自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少女暴力問題
女孩們的“秘密花園”
危機四伏的網路
沉溺於色情文化
渴望出名和被關注
女孩眼中的“立業”
憧憬婚姻的女孩們
渴望擁有自己的寶寶
我們應該為女孩們做些什麼?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