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價值觀十二講

我們的價值觀十二講

顧作義編著的《我們的價值觀十二講》蒐集了古今的著名史實、故事,還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以及相應的資料連結,作為延伸閱讀。如談“富強”,就連結了“中國近代賠款知多少”“廣東GDP趕超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在世界綜合國力排名情況”等;如談“文明”則連結中國傳統禮儀習俗,談“公正”連結中國古代象徵公正的神獸等,涵蓋多方,有古有今,有經典文章節選,有常識介紹等,具有很好的資料性、趣味性。 本書讀後即可對講解、剖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關鍵字內涵、案例、名言等有所了解和掌握,不論是增進談吐或開展講座,抑或撰寫心得體會,均是很有用的指導、參考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的價值觀十二講
  •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 頁數:218頁
  • 開本:16
  • 品牌:南方日報出版社
  • 作者:顧作義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1117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我們的價值觀十二講》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上市,該書由顧作義主編,是廣東省文明辦牽頭編寫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普及讀物之一。
該書針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十二個關鍵字分章講解,分作三篇十二章,每個關鍵字通過“釋義”“名言”“故事”“連結”四部分展開,整本書具有理論性與故事性兼具,文獻資料豐富、可讀與易用集於一書等特點。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國家篇
富強
釋義
名言
故事
商鞅強秦: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文景之治:輕徭薄賦,以成盛世
洋務運動:近代自強的首度求索
撤僑:強大的祖國,我們的避風港
海歸:大國崛起,智力回流
連結
中國近代賠款知多少
中國在世界綜合國力排名情況
廣東省GDP趕超“亞洲四小龍”
民主
釋義
名言
故事
禪讓:中國遠古的民主之光
民貴君輕:孟子的民主精神與政治設計
窯洞對:民主是跳出王朝周期率的新路
鄒韜奮:終生為民主理想拼搏
連結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中國自己探索的民主道路
鄭永年:中國須建自我民主模式
文明
釋義
名言
故事
季文子:節儉立身,昭國之富
孟子休妻:夫妻相處的文明禮儀
孔融讓梨:謙讓處世贏芳名
囊螢映雪:勤奮求學意志堅
程門立雪:尊師重道文明風
黃庭堅:滌親溺器,孝為德本
七千丈:行事交友禮先行
連結
中國傳統禮儀習俗
中國人的“禮”文化:懂禮、習禮、守禮、重禮
和諧
釋義
名言
故事
趙佗:“和輯百越”築和諧
桃花源:昨天的理想國與和諧夢
“六尺巷”:通往和諧社會之路
林召棠:狀元撰聯弭爭謗
連結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孔子的“大同”與“小康”論
第二編 社會篇
自由
釋義
名言
故事
嚴復: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自由與熱血
自由花:陳毅的革命理想與幸福嚮往
葉挺:穿越牢籠的自由嚮往
陳寅恪:堪比生命的自由精神
連結
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
馬克思論自由
平等
釋義
名言
故事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奴婢亦人子
巾幗辦報倡平等
左手右手傳平等
連結
恩格斯的平等觀
天於人無厚也
公正
釋義
名言
故事
楊震卻金:一身正氣坦蕩蕩
隋文帝:依法懲子,公正治天1:
南山可移,判不可搖
包拯:鐵面無私包青天
何鑄:操履勁正,捨身取義
海瑞:浩然正氣濟蒼生
連結
“崇廉讓以奉公”誡
中國古代象徵公正的神獸
法治
釋義
名言
故事
貞觀之治:依法治國.國運乃昌
徐有功:守法不阿辨是非
向敏中:以法挽救生命
張雄飛:守法不易其節
沈家本:法學匡時為國重
連結
韓非子論“公法”
“治署內以端本”“明刑法以清訟”誡
第三編 個人篇
愛國
釋義
名言
故事
蘇武牧羊:執著不屈的愛國心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銷煙山河壯,百年怒鼓鳴
鄧世昌:有公足壯海軍威
張自忠:鐵血熱淚染軍魂
華僑:造福桑梓赤子心
連結
忠孝箴言
敬業
釋義
名言
故事
周公:一日三吐哺
司馬遷的絕唱
諸葛亮:鞠躬盡瘁報知遇恩
李時珍:27年編 就《本草綱目》
周恩來:嘔心瀝血為國民
焦裕祿:鞠躬盡瘁的好公僕
連結
稱職在勤
粱啟超說“敬業”
誠信
釋義
名言
故事
司馬光剝核桃:言傳身教立誠信
一飯之恩:不以位尊失誠信
季布一諾千金
吃棗留錢頌誠信
李苦禪:有信於己的誠信
連結
信而又信,誰人不親
凡出言,信為先
友善
釋義
名言
故事
禮賢下士“四公子”
管鮑之交:不離不棄的深厚友誼
將相和:以寬容大度贏得友善
文成公主:藏漢友好一家親
劉禹錫與柳宗元:患難之間見交誼
蘇序積糧:友善處世
連結
朱子家訓
兄道友,弟道恭

文摘

商鞅強秦: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春秋戰國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諸侯國林立,蓄蘊著爭雄爭霸的野心。一些國家紛紛變法圖強,魏國因李悝變法逐漸富強起來,楚國的吳起變法在全國激起巨大波瀾。
此時的秦國,對外面臨的是諸侯征戰日烈,軍事壓力日益增大;在內則是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經濟發展在七雄中最為萎靡。此時,如果秦國不抓住機遇進行改革,必然陷入不利的局面。危機當前,秦孝公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布了求賢令,命國人、大臣速獻富國強兵之策。
在魏國的商鞅聽說求賢令之後,便投奔秦國。他先後幾次覲見秦孝公,取得了他的信任。最後一次,商鞅已經胸有成竹,與孝公暢談富國強兵之策。這一次談話,他們持續了多日。談話結束之時,孝公對商鞅由衷敬佩,連稱:“吾國之興指日可待也!”
但變法並沒有想像中順利。舊貴族認為要遵循古代的法禮,不得變易。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商湯、周武王正是因為不循古而振興了國家,夏桀和殷紂正是因為不改變而走向滅亡。應當順應時代潮流,不能固守舊禮。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理論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為實行變法做了輿論準備。
由於剛到秦國,商鞅還沒在老百姓中樹立起威望。為此,商鞅琢磨出了一個辦法。他在熱鬧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並貼出告示:若有人能把木頭搬到集市北門,賞十金。圍觀的人很多,但誰也沒去動那塊木頭。商鞅見狀,又把價錢抬高。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卻一直不見有人去抬。待提高到一百五十金時,一個小伙子為了給爺爺治病籌錢,遂壯起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賞他一百五十金。百姓譁然,紛紛讚譽商鞅是個有信用的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徙木立信”的故事。
變法遂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了《墾草令》,拉開了變法的序幕。這部法令,以刺激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為主要內容,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為新興地主階級的快速壯大剷除了障礙。
《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先後實行了兩次變法。經濟上,通過廢井田,開阡陌,打破了原有的奴隸制生產關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政治上,以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和推行郡縣制為重點,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獎勵軍功,實行軍功爵制,秦國軍隊的戰鬥力由此大大增強。
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昌盛,政治穩定,軍事戰鬥力讓諸國為之矚目,從此走上了富強之路,為日後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景之治:輕徭薄賦,以成盛世
西漢初年,由於歷經多年的戰亂,社會動盪不安,經濟損耗嚴重,國家物資極度匱乏,連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純色馬拉的車子,將相們只能坐牛車。因此,恢復和發展經濟成為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
漢初的幾任皇帝面對眼前這個百廢待興的江山,下定決心勵精圖治,以謀富強。文帝、景帝篤信“黃老之學”,他們以清靜不擾民為原則,鼓勵農民發展生產,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常頒布減省租賦詔令。從漢高祖即位到漢景帝後元三年的62年間,西漢王朝實行的是中國古代堪稱典範的輕徭薄賦政策。文帝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並從公元前167年起,連續免除全國田賦長達11年。在這期間,農民身上的農業稅負擔消失。不僅如此,文帝、景帝還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每年春耕時,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吸收秦亡的教訓,重視“以德化民”,減輕刑罰。文帝在高祖、呂后改革的基礎上,對秦代的嚴刑峻法又做了重大調整,使得政清民和,社會安定,“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仁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可以說,這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為和諧的時代之一。
文帝、景帝兩代對周邊少數民族也採取友好安撫的政策,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係,以免耗損國力。呂后時,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帝,與漢王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後,為了天下相安,為趙佗修葺祖墳,尊寵趙氏昆弟,並派陸賈再度出使南越,感化趙佗,使其最終歸附漢王朝。文帝又與匈奴定和親之約,此後匈奴雖背約屢犯邊境,但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備守,並不興兵出擊,以免煩擾百姓。這種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作用,也減輕了百姓的徭役。
在生活方面,文、景二帝仁慈恭儉,以儉約節慾自持。文帝在位23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因為文帝提倡儉約,所以當時的國家財政開支有所節制和縮減,王公貴族也不敢濫肆搜括、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這一系列“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政策,使得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國家財政充實。由於經濟得到發展和繁榮,“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至漢武帝即位時,國家財政又上了新台階。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大倉里的糧食由於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糧倉有餘財,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這是對當時富足程度的形象性表達,也是被史家稱頌的“文景之治”。P8-1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