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清真寺(成都鼓樓清真寺)

鼓樓清真寺

成都鼓樓清真寺一般指本詞條

鼓樓清真寺是成都的清真古寺之一,位於成都市鼓樓南街115號。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毀於明末,清康熙雍正年間恢復,後經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次重建,禮拜殿則是該寺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古代建築,也是整個寺院的經典之作,同時亦是成都地區現存十餘座清真寺禮拜殿中制度最完備、構築最精巧的一座。1981年4月,鼓樓南街清真寺禮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成都鼓樓清真寺
  • 地理位置:中國成都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修建時間:明洪武八年(1375年)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現狀,規模建制,建築風格,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初建

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毀於明末。

修繕重建

清康熙雍正年間恢復,後經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次重建,清真寺原有規模較大,其建築以大門、牌坊、邦克樓(喚醒樓)、禮拜殿、經文室、浴室和教長室等組成。1941年遭日軍飛機轟炸,邦克樓及木牌坊等建築被毀,現僅存禮拜殿一幢建築,保存較為完好。該殿脊檁有“乾隆七年”題記。

現狀

1966年後,幾十戶漢族居民搬入寺院居住,禮拜殿曾作過某單位辦公室和倉庫之用,廊道則改為居民住房和某小工廠加工車間。寺院除禮拜殿外的建築已面目全非,全都改成了居民住房,同時在院內又新建了一座居民建築。1981年4月,鼓樓南街清真寺禮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但90年代初的一場拆遷差點使一切都結束了。在當年各界市民的奔走呼籲下,大殿被平移200米保留下來,而之外的所有部份仍被拆除。2000年進行了全面維修並復建大門,現為重要的伊斯蘭教活動場所。
2012年,鼓樓南街清真寺大門遭受白蟻侵害情況嚴重,三根承重立柱、門檻及吊檐被白蟻蛀空,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急需維修。2013年,四川省文物局組織相關專家赴成都市青羊區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南街清真寺山門維修工程進行竣工驗收。

規模建制

作為中國曾經的伊斯蘭教建築典範,鼓樓清真寺被記載在大量的古典建築書籍中,禮拜殿是四川年代最久的伊斯蘭教建築之一,在成都地區現存十餘座清真寺禮拜殿中制度最完備、構築最精巧的一座。它標誌著清初伊斯蘭教建築在成都蓬勃發展的興盛面貌。該寺早年在成都市伊斯蘭界曾輝煌一時,這一點從早年成都回民中流傳的順口溜“罈罈罐罐鼓樓寺,熱熱鬧鬧皇城寺”中可見一斑。
鼓樓清真寺坐西朝東,原建築規模甚大,由禮拜殿邦克樓、經文講堂、牌坊、浴室及左右廂房等組成。整個寺院座西朝東,大門臨街。邦克樓原置庭院正中,作六角2層亭狀,1941年7月27日木質牌坊、重檐六角亭的邦克樓、右廂房等建築被被日機炸毀。

建築風格

禮拜殿則是該寺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古代建築,也是整個寺院的經典之作,同時亦是成都地區現存十餘座清真寺禮拜殿中制度最完備、構築最精巧的一座。禮拜殿,長方形,面闊3間,寬16.86米,進深7間,深31.55米,內置金柱二列,殿周圍作卷棚式雙步廊。房頂在長方形平面間架上落重檐爪角頂,再在檐頂前後兩端作3重檐歇山式樣,屋脊平面呈工字形,是其建築構造上獨特之處。房頂蓋筒瓦,脊端以鴟吻為飾。殿的後部砌磚牆,三面裝木格門,格心花紋古樸大方,鏤空雕刻圖案,制工精巧。殿內縱置金柱兩列,裝有格門和天宮罩,將殿分為兩進,前後各有一藻井,頂棚彩繪卷草花卉。整個建築具有清初蜀中風格,為研究成都地區明代以來的伊斯蘭教文化及其建築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地理交通

鼓樓北一街站 距離130米
途經公車: 73
中西順城街站 距離220米
途經公車: 298夜班 48空調 64空調 55空調 56A 66空調 61空調 56空調 1空調 98 99空調
大牆東街站 距離280米
途經公車: 73
上西順城街站 距離310米
途經公車: 55空調 64空調 66空調 56A 61空調 56空調 1空調 298夜班 98 99空調
太升南路站 距離390米
途經公車: 53 18空調 166空調 45空調 3空調 53空調 3
白絲街站 距離390米
途經公車: 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