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金沙遺址路2號,占地面積456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2006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開館。2007年4月16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為保護、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興建的遺址類博物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有金器、銅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象牙等館藏文物共2235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66件(套)、二級文物374件(套)、三級文物1429件(套)。
2007年,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10月,金沙考古遺址公園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2年11月15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8年10月11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被教育部列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20年5月18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授予“2020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2022年12月1日,“珍·藏——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綜述
遺蹟館
陳列館
- 第一展廳:遠古家園
- 第二展廳:王都剪影
- 第三展廳:天地不絕
- 第四展廳:千載遺珍
- 第五展廳:解讀金沙
園林區
場館特色
現任領導
館藏文物
綜述
金器
簡介 | 圖片 |
---|---|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外徑12.53厘米,內徑5.29厘米,厚0.02厘米,金質,整體為圓形,厚度均勻。圖案分為內外兩層,均採用鏤空的方式表現。內層圖案中心為一沒有邊欄的圓圈,周圍等距分布有十二條順時針旋轉的齒狀芒,芒呈細長獠牙狀,外端尖,圖案像太陽。外層圖案由四隻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它們等距分布於內層太陽的周圍,引頸伸腿,展翅飛翔,爪有三趾。首足前後相接,向著同一方向飛行。飛行的方向與內層太陽芒紋的方向相反。整器採用捶揲、剪下和打磨等多樣加工手法,正面打磨光亮,背面未經打磨,較粗糙。 | |
商周玉紋金帶,1號長21.5厘米,寬2厘米,厚0.04厘米;2號長21.7厘米,寬2.1厘米,厚0.04厘米,金質,整體呈長條狀,大致可以圍合呈圓形冠帶。表面平整,呈下短上長的倒梯形。紋飾採用鏨刻和陰刻相結合,正面由兩條首向外,尾相對的魚紋組成。魚嘴有似鳥喙的長吻,吻前端上翹略後鉤,下緣作波浪形曲線,梭形眼,尖桃形腮,背、腹部均有鰭,背鰭一長一短,腹鰭一前一後,形態前尖後圓,身與尾之間以折線紋分隔,“Y”形魚尾向兩側展開,魚身無鱗,刻畫幾道水波狀短線。 | |
商周大金面具,長20.5厘米,寬10.4厘米,高10.7厘米,厚0.08厘米,金質,整體呈立體臉譜,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則採用剪下而成。表現範圍上限於額部,下方及下頜。面相近方,平額,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寬而兩端收束,好似新月。眼眶較大,雙眼鏤空約呈菱形,上眼帘呈弧形,下眼帘深凹。鼻樑高直,鼻翼與顴骨線相連。嘴巴鏤空呈微張之態,略呈笑意。耳朵外展,上寬下窄,上半部分凹入,耳垂穿孔。嘴巴微張,呈狹長方形,下頜平直。整個臉部豐滿,表情威嚴,具有一定寫實風格。表面打磨光亮,裡面未經打磨,較為粗糙。 | |
商周金盒,長9.56厘米,寬3.44厘米,高3.4厘米,金質,整體呈橢圓柱形,頂部微弧,直壁,內空,素麵。成形是應墊有相應的模具,器表拋光處理。金器的沿口不光滑,內壁未拋光,較粗糙。從整體形狀看,敞口部分應向下或向內,所以它很可能是某種器物頂部或端部的飾件,而不是作為容器使用。 | |
商周三角形金器,長25.8厘米,寬14.8厘米,高0.43厘米,厚0.03厘米,金質,外形大致呈一個三角形,中央三角形鏤空,一端接長方形柄部,邊緣內卷,素麵。整體系捶揲成形,應墊有模具。中國國內尚未發現過類似的器物,其功用不詳。從形制特徵看,三角形金器應是包裹或鑲貼在某種器物之上的。 | |
商周人面魚鳥箭紋金王冠帶,外徑20.4厘米,高2.83厘米,厚0.03厘米金質,整體呈窄寬圓環形,上大下小。紋飾鏨刻在金帶表面,由四組相同的圖案組成,每組圖案分別有一魚、一箭、一鳥和一人面。魚體寬短,大頭圓眼,嘴略下鉤,嘴上有鬍鬚,身上鱗片刻劃逼真,近尾處作摺尺形,魚身上有一道較長的背鰭,身下有兩道較短的腹鰭,魚尾較寬作"丫"形,兩邊尾尖向前捲曲。箭紋的箭桿較粗,帶尾羽,箭頭深插於魚頭內。鳥紋位於箭羽與魚之間的箭桿後方,鳥頭與魚頭朝箭羽方向。鳥粗頸,長尾,大頭,鉤喙,頭上有冠,翅膀微展,腿爪前伸,三根並列的圭形尾羽組成長尾,尾部平直且與身體的方向平行。人面紋為圓形,有兩道圓圈構成臉的輪廓,中間為對稱的雙圓眼,上面為略成方形的眉毛,下面為抽象的嘴巴。整個紋飾線條流暢。 | |
商周小金面具,長4.89厘米,寬0.03厘米,高3.6厘米,金質,面具整體呈臉譜狀,形體較小,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大致呈倒三角形,表現範圍上方只限於額部,兩側耳廓,下方只及下頜。人面圓臉圓頤,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寬而兩端收束,好似新月。雙眼鏤空,形態如梭,上下眼帘大致對稱。鼻樑高直,鼻翼與顴骨線相連。嘴巴鏤空呈微張之態,略呈笑意。耳朵外展,耳垂有凹入但未貫通穿孔。整個臉部豐滿,表情溫和,具有一定寫實風格。 | |
商周捲雲紋金喇叭形器,直徑9.98厘米,高3厘米,厚0.08厘米,金質,整體呈喇叭狀,上小下大,器身較高,上下兩面為圓形,小平頂,中空,周壁向下逐漸外侈。腹壁上等距離分布著三朵捲雲紋,紋飾線條流暢,較具美感。表面拋光處理,比較光亮,內壁未經處理,較為粗糙。 |
玉器
簡介 | 圖片 |
---|---|
商周四節玉琮,長10.6厘米,孔徑6.厘米,高16.6厘米。透閃石軟玉,質地溫潤,灰白色,半透明。整體呈方柱體,外方內圓,中空,柱體四面外壁中間開出豎槽,將每面一分為二,使四角形呈方形凸面。凸面開橫槽分節,共有四節,每節凸面刻劃九道平行直線紋,三道一組,線紋平直規整。中孔兩面對鑽而成,孔壁光潔,平整、光滑。製作規整,打磨光潔,圓潤光滑。 | |
商周玉矛,長24.6厘米,寬4.65厘米,厚0.68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牙白色,透明。整體略呈細長柳葉形,窄體,尖鋒,直面,器身與邊刃交界起脊斜收至刃,斷面呈橫六邊形,小六邊形平頂,器表通體打磨拋光,製作規整。 | |
商周長援直內玉戈,長36.6厘米,寬7.39厘米,厚0.78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牙白色,夾紅褐色沁斑,色彩鮮艷。無胡直內戈,三角形尖鋒,長援,援身中部起脊,上下刃前端出齒突,刃緣斜磨,起弧形脊,單闌,出上下齒,下齒殘,近長方形內,內中部有單向圓穿。內上下緣、端部斜磨,半透明。器兩面的援本部有長方形方框,框內刻劃交叉菱形紋。製作細緻講究。 | |
商周有領玉壁(殘),直徑12.76厘米,孔徑6.25厘米,高3.57厘米,壁厚0.35厘米、領厚0.5厘米,透閃石軟玉,不透明。紅褐色、米黃色、黃褐色與青灰色相間。整體平面形狀呈圓環形,器體大型。中間孔徑較小。孔壁凸起成領。領部窄緣,方唇,直口,直壁。環面平整,較寬,環緣平直。環面有七組清晰的同心圓圈弦紋,每組弦紋由疏密相間的較細的等距陰線紋組成,應系由快速轉動的圓盤形砣具踩踏帶動輪盤轉動留下的痕跡。器體製作規整,打磨精細,圓潤光滑。 | |
商周玉矛,長4.83厘米,寬2.84厘米,厚0.53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白色,半透明。整體呈弧邊三角形,形體較小,尖鋒,邊刃呈弧形,直面,刃部與面交界處起脊,斜直頂,素麵。 | |
商周玉貝,長3.23厘米,寬2.7厘米,厚0.63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白中泛青,溫潤細膩,無雜質,器背部粘附少量銅銹。為海貝形圓雕作品。器身正面呈弧形,背面平直,兩側邊圓滑,並各在中段有四個較淺的齒狀突起,器中部有一縱向溝槽,溝槽兩側又精琢出對稱排列的十四道淺凹槽,溝槽頂端有一穿系掛繩用的小孔。整器光潤,通體磨光。 | |
商周陽刻昆蟲類動物紋玉牌,長5.54厘米,寬5.3厘米,厚0.55厘米,透閃石軟玉,灰白,不透明。器略呈圓角方梯形,受埋藏環境影響,器內外有大量黑色、白色沁斑。器一面以陽線技法雕刻出一變形昆蟲類動物紋樣,刻紋線條流暢。 | |
商周玉璋,長38.6厘米,寬7.43厘米,厚0.68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灰白色,不透明,夾雜黃褐色、黑褐色沁斑,色彩亮麗。整體略呈長條形,扁平。尖鋒,一尖高一尖低,刃部內凹較甚,呈"V"字形。器身前端近刃部薄,後端厚,直面。闌部分主闌、附闌和闌間飾,闌部中間有一單面穿孔。長方形柄部。裝飾較為複雜,主要集中在刃部、身部和闌部。刃部中部溜掉一動物,動物呈奔跑狀。器身兩面分別陰刻對稱的兩組人面紋。主闌殘缺,裝飾不清楚,附闌為兩齒闊嘴的獸頭,闌間有等距分布的幾道凹弦紋,弦紋上殘存有少許硃砂。器體製作規整,打磨精細,圓潤光滑。 | |
商周玉圭,長15.86厘米,寬4.09厘米,厚0.5厘米,透閃石軟玉,墨綠色,夾白色條狀沁斑,半透明。長方形,較長,平頂,直腰,直面,平刃。闌部有五組齒狀飾,上下兩組各有4道平行直線紋,中間三組各有3道平行直線紋,每道線紋均由二條平行直線紋組成。整器製作規整,打磨光滑。 | |
商周肩扛象牙人形紋玉璋,長24.5厘米,寬6.0厘米,厚1.2厘米透閃石軟玉。灰白色,泛紅,不透明。器表粘附大量黑色沁斑。平行四邊形,扁平,直面,周緣直立。兩面刻有兩組圖案,每組圖案由一向右側跪坐的人像、兩道折曲紋、三道直線紋組成。折曲紋在直線紋上下。人像高冠高鼻,方耳方頤,橢圓形眼,身著長袍,雙膝著地,左手持握,肩上扛有一物,此物前尖後寬,呈柱狀形,似一根完整的象牙。 | |
商周“V”鋒長援直內玉戈,長27.60厘米,寬5.65厘米,厚0.77厘米,透閃石軟玉,質地溫潤。白色,半透明,夾雜大量黃褐色、青灰色沁斑,色彩豐富艷麗。整體平面形狀呈長條狀,寬體。鋒尖分出較小叉口,援身較長,上下邊刃較直,向前鋒處緩收,器身中部較厚,邊刃較薄,闌部分主闌、附闌、闌間飾三部分,中間有單面鑽圓形穿孔。長方形柄部。闌部裝飾較為複雜,主闌兩側分別飾有三獸首形齒飾,突出器外,附闌兩齒,較主闌稍寬,闌間兩側各飾有二組台階狀齒飾,較主、附闌窄,每組兩枚齒飾,整器製作精細,打磨光潔。 | |
商周橢圓形玉飾,長14.8厘米,寬6.07厘米,厚1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灰白色,不透明,夾雜一些黃褐色、綠、黑褐色沁斑,色彩豐富。平面近橢圓形,形似眼睛。扁平,兩端各有一個向外的尖突。正面中間略凸起,周邊近緣處較中間低,素麵。器體製作規整,打磨精細,圓潤光滑。 | |
商周獸面紋玉鉞,長22.5厘米,寬11.48厘米,厚1.72厘米,透閃石軟玉。灰白色,不透明,夾雜有醬黃色、灰黑色、深褐色、暗褐色等多色沁斑,色彩艷麗。該器造型如一件梯形石斧,頂部略呈三角形,器物的兩面均有對稱的紋樣。在頂部用減地和陰刻線紋技法構成一淺浮雕連體獸面紋,連體獸面紋之下有兩條平行直弦紋,使頂部的紋樣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器身的上部和兩側邊分別飾有兩組由兩根陰刻的平行線紋構成一"冂"形,在"冂"形的兩邊內側還分別陰刻有五組對稱的捲雲紋。該器通體打磨光潔,其上的紋樣,不論是浮雕法的獸面紋、夔紋,還是陰刻的捲雲紋均留下較多的劃痕,這表明其上的紋樣是用刃部尖銳的工具雕刻而成。該件器物的玉材來自四川盆地西部山區,應為當地製作,但其上的獸面紋確是商周時期中原地區青銅容器上的典型紋飾,是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結果。 | |
商周玉神人面像,長3.20厘米,寬2.06厘米,厚0.27厘米,玉質為含水磷酸鹽、碳酸鹽的多金屬混合礦物料。墨綠色,粘接銅銹。人面像兩面對稱,人像為側面造型,長眉,大眼,鉤鼻,闊口,口內三齒,方頤,大尖耳,頭戴冠飾。頸部一下殘缺,功能不明。 | |
商周玉環,直徑3.98厘米,孔徑3.29厘米,高0.22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青玉,透明。整體呈圓形,窄環,扁平輕薄,環面平整,內壁平直,外壁略弧,素麵。器體製作規整,打磨精細,圓潤光滑。 | |
商周玉璋,長30.3厘米,寬8.78厘米,厚0.87厘米,透閃石軟玉,玉質溫潤。灰白色,不透明,夾雜褐色和黃色沁斑。整體為長條形,扁平,器形較大型。"V"字形刃部製作最為精細,兩面"V"字形中部都磨出淺槽,邊緣起脊,外刃緣修薄。器身前段寬,後端窄,中部微束。器身中間微凹,兩側凸起。橫長方形闌部,闌部中間有個單面穿孔。長方形柄部。闌部裝飾比較簡單,在邊緣刻出幾道淺槽,未見齒突。 | |
商周玉壁,直徑10.7厘米,孔徑5.9厘米,厚0.6厘米,透閃石軟玉。紫紅色,不透明,表面有黑白色沁斑,局部有風化現象,色彩斑斕艷麗。整器呈圓環形,孔徑較大,環面較窄,平直,近孔緣處微凸起一周成矮領,整器製作規整,打磨精細。 | |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十節青玉琮,上端長6.94厘米,下端長6.3厘米,上孔徑5.55厘米,下孔徑5.14厘米,透閃石軟玉。青色,質地溫潤,透明。器表有因鈣流失後形成的大片白化現象,白化的紋理多沿玉石礦料原有自然裂紋擴散。器表還有條狀的淺黑色沁斑和灰黑色果粒狀沁斑。該玉琮為長方柱體,外方內圓,器上大下小,中間貫穿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分為十節,每節雕刻有簡化人面紋,由陰刻細密平行線紋的長方形橫棱表示羽冠,用管鑽琢出一大一小的兩個圓圈,分別表示眼睛和眼珠。長方形的短橫檔上有形似捲雲紋的幾何形圖案,表示鼻子。在其上射部陰刻一人形符號,人形頭戴長冠飾,雙手平舉,長袖飄逸,袖上還有羽毛形裝飾,雙腳叉開,仿佛正在舞蹈。孔內壁兩頭大中間小,為雙面鑽孔而成。 | |
商周“風”字形玉鉞,長15.73厘米,寬9.88厘米,高0.55厘米,透閃石軟玉,質地溫潤,半透明。綠色,透明。整體略呈梯形,扁平,平頂,直面,中部腰身微束,剖面呈窄長方形。側面近刃部外撇,直刃,器身上端正中有一個圓穿,一側邊近頂端有一個單面鑽小圓穿。器身兩側上端各有對稱突起的階梯狀齒狀裝飾。器身器體製作規整,打磨精細,圓潤光滑。 | |
商周連孤刀玉戈,長16.16厘米,寬4.84厘米,厚0.55厘米,透閃石軟玉,質地溫潤。灰白色,不透明。玉質白中泛青,正面有綠色銅沁及少量黃褐色、黑色點狀沁斑。反面有黃褐色片狀、白色細紋狀沁斑。整體呈長條形,扁平,分援、柄兩部分。援呈三角形,器物厚度從下至上漸變薄。邊刃呈連弧狀,穿孔為單面鑽,呈喇叭形,上大下小,長方形柄部。該器整體線條舒展流暢,加工細緻,器表有拋光。 | |
商周有領玉璧,直徑24.25厘米,孔徑6.46厘米,高1.94厘米,壁厚0.52厘米,透閃石軟玉。向上的陽面呈紫藍色,其上布滿大量黑色、白色沁斑;向下的陰面則呈淺白色,其上分布褐色條狀沁斑及大量黑色點狀沁斑。由於受埋藏環境及土壤影響,出土時器表出現陰陽兩面不同的色澤效果。整體呈圓環狀,大型,中間圓孔較小,方唇,直口,直壁,壁上殘留對鑽痕跡。環面較寬,器面光潔,邊緣規整。透閃石軟玉。製作規整,通體打磨拋光,工藝精細,光潔瑩潤。 | |
商周連孤刀玉鉞,長13.45厘米,寬13.06厘米,厚0.6厘米,透閃石軟玉。墨綠色,不透明。器表上殘存有青銅銹斑、少量黑色條狀斑、深紅褐斑、牙黃色點狀沁斑。柄部上端殘存大塊黑色膠狀物質及一點紅色的硃砂。可能是橫向安柄時使用的粘接物。該器扁平似璧形,中部有大圓孔,孔壁光滑。頂端呈圜形。兩側各有兩組鋸齒狀突起,每組兩齒,共有四齒。刃部分四段磨成連弧形雙面刃。 | |
商周素麵玉琮,長6.03厘米,寬5.8厘米,高2.6厘米,孔徑4.3厘米,透閃石軟玉。灰白色,半透明,有褐、黑色沁斑。器呈方柱體,器體扁矮,素麵,圓形射口低,孔大。器內外有打磨。此器形制簡單,製作粗糙。 |
青銅器
簡介 | 圖片 |
---|---|
商周六邊形銅掛飾,長4.8厘米,寬2.87厘米,厚0.23厘米,青銅質,器為六邊形,扁平,平面略凸。頂端有環形鈕,紐已殘。器表光滑細膩,背面粗糙。 | |
商周連孤刀銅戈,長21.3厘米,寬5.17厘米,厚0.43厘米,青銅質,器為三角形無胡直內戈。尖峰,援身窄長,刃部有對稱的七組鋸齒狀齒,近連弧形的曲刃。鋒至穿間有中脊,援末近方,有一圓穿。長方形內。但因刃部並未開口,也未見使用痕跡,應不具有兵器的實用功能,而是祭祀時的儀杖用品之一。 | |
商周鳥紋帶柄有領銅璧,直徑10.35厘米,孔徑4.05厘米,高2.92厘米,壁厚0.25厘米,柄長2.3厘米,柄寬1.95厘米,青銅質,整體呈圓環形,形如玉璧,中有一圓孔,孔緣凸出環面成高領。外緣一端有一矩形柄部。環面近邊緣處有兩道同心弦紋,在弦紋和孔壁間兩面均鑄有3隻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鳥紋圖案。鳥為鉤喙,圓眼,頭上有長冠,身體與翅膀較短小,頸、腿和尾很長。器領部上端靠孔的一面有一疤痕,環面上殘留有銅銹。該器環兩面鑄有相同的紋飾,表明此器當是豎起來插於其它器物上,短小柄部可能就是插入某個基座上的榫頭。 | |
商周銅立人,長6.2厘米,寬5.76厘米,高厘米19.2厘米,青銅質,立人頭戴有13道弧形齒飾的太陽帽,腦後垂下的為精心打理過的髮辮,臉部瘦削,短頸,眉弓突起,顴骨高凸,杏眼圓睜,大鼻,方下頜,大耳朵,耳垂下有穿孔。雙手作握狀,置於胸前,指尖相扣,雙拳中空,高高站立於插座上,具三維空間感。 | |
商周銅人形器,長4.54厘米,寬1.37厘米,高10.35厘米,青銅質,整體形如一個直立人,表現從肩部以下。胸部一個大圓孔,雙手下垂至腰間以下。瘦削的上身,雙腿粗短外撇,雙足外展。兩側肩部和小腿近足部各有一個小圓孔。正面凸起,具有立體感,反面內凹。其使用功能不詳。 | |
商周銅人頭,長2.6厘米,寬3厘米,高4.4厘米,銅質,形體較小.人頭圓頂,頭頂中部有一長條形空洞,兩側亦各有一近圓形空洞.長眉,橄欖形眼,直鼻,闊嘴緊閉,耳垂穿孔,頸部細長,中空。 | |
商周銅龍首,長9.73厘米,寬6.43厘米,厚0.2厘米,青銅質,該器為一龍首形飾,扁平,正面圓眼,中部鏤空,邊緣凸起,張口露齒,下顎平直,上顎共3齒,其中前面兩齒呈弧形,粗壯。其後面一齒末端呈開花狀,分別向兩側歧出上翹。鼻孔呈圓形,為雙陰線造型,以顯出鼻孔的肥大,未鏤空。龍鬚從嘴上吻部向後翻卷形成羽翅。龍頭後部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頂有對稱的犄角相對向下鉤卷,下有一裂口。下部為雙線條形成勾勒出的上下鉤卷的雲紋裝飾。其邊緣中部有一斷茬,推測其後可能還有其它部分。此器原可能為鑲嵌於某種柱狀器上的飾件,在一個平面上作的淺浮雕。背面平整,其造型新穎,雕刻簡練,形象細膩又誇張。 | |
商周銅虎,長20.5厘米,寬8.7厘米,厚0.7厘米,青銅質,器形扁平,一面凸起,紋飾下凹,另一面器身中部有倆個小環形紐。虎巨頭,張口露齒,昂首怒目,雙耳豎立,長尾上翹,四腳呈行進狀。 | |
商周銅螺形器,直徑8厘米,高1.6厘米,厚0.3厘米,青銅質,器體較薄,呈螺旋狀,中心向上凸起,形成尖突,內壁外弧,外沿伸出一尖齒,與器邊緣呈三角形。此類器物形制特殊,不見於其他地區,推測可能為大型銅器上的附屬檔案。 | |
商周銅牛首,長2.35厘米,寬3.5厘米,高4.48厘米,青銅質,嘴巴緊閉,吻部發達,頭平抬,雲雷文雙眼圓睜,額上飾菱紋,菱紋的下角處飾點紋。雙耳外張,牛角高翹,雙角內弧相對,角上飾螺旋紋。短頸,中空,頸項直立。頸部下部接青銅容器。 | |
商周銅人面形器,長15.2厘米,寬15.1厘米,厚0.2厘米,青銅質,整器形如呈上大下小的人臉,片狀,上部中央內收呈桃形。寬額,圓臉龐,圓下巴。墨繪勾勒圓眼和闊嘴,並施以硃砂。 |
陶器
簡介 | 圖片 |
---|---|
商周鏤孔紋陶器座,底徑15.63厘米,頂徑10.71厘米,高33.2厘米,陶質,灰色,夾砂陶。整體呈瓶狀,圓唇,侈口,束頸,斜肩,弧腹,中空,無底,腹壁中部有四個鏤孔圖案,形如眼睛,造型精美,應為器座。 | |
商周大口陶瓮,口徑60厘米,腹徑73.5厘米,底徑18厘米,高103厘米陶質,灰色,局部呈黃褐色,泥質陶。器形較大,圓唇,卷沿,侈口,溜肩,鼓腹,最大腹徑在上腹部,下腹斜收至底,小平底,素麵。 |
石器
商周石虎,長28厘米,寬8.88厘米,高20.03厘米,蛇紋岩,灰黑色,石料上有大量的灰白色條狀斑紋,石料的自然斑紋近虎斑紋。虎呈臥姿,昂首,嘴巴大開,正視虎口呈方形,四角各雕一個碩大的三角形犬齒,上、下頜各雕四顆門齒。喉部保留管鑽痕,側視虎的口呈三角形,上、下頜各雕三顆門齒,虎口的後部兩側又各有一個小鑽孔。虎額的兩側各陰刻五道鬍鬚,其後陰刻兩個"目"字形眼和三角形捲雲耳,兩耳間又陰刻四條平行線紋。直頸,虎頭和頸較虎身大,略顯誇張。前爪前伸,後爪向前彎曲臥於地上。臀部有一圓形小孔。腿與身之間往臀部延伸形成一條凹槽,與臀部孔下的一條凹槽將臀部分為六部分。 | |
商周石鱉,長10.8厘米,寬8.9厘米,厚2.7厘米,砂岩,體形肥碩,三角形頭部前伸,四肢短小後縮。腹部扁平,全身打磨。造型質樸簡潔。 | |
商周石鉞,長7.01厘米,寬5.50厘米,厚1.77厘米,砂岩,灰色,不透明,平頂,頂上無銎,有肩,器兩面微凸,刃部為長舌形,圓刃較厚,正面肩上有一欄,欄內飾9個斜方格紋,在中間四格內飾圓圈紋,欄下中部飾垂葉三角紋,兩邊飾雙重波曲紋,器兩側磨成長方形,背面無紋飾。器物造型明快簡潔,花紋裝飾清新樸實。 | |
商周石璋,長53.8厘米,寬11.06厘米,厚1.44厘米。蛇紋石化橄欖岩,石中含有大量細分散的粉粒狀磁鐵礦石及方解石,黑色。整體呈長條形,較大型,尖峰,凹弧刃,一邊高,一邊低,器身較長,前段寬,後段窄,中部束腰。闌部分主闌、附闌、闌間飾三部分,長方形柄部。闌部裝飾分主闌、闌間飾和附闌三部分。主闌為一張口雙獸首,附闌為五齒突出器外。闌間兩側各飾有二組台階狀齒飾,中間陰刻凹弦紋幾道,較主、附闌窄,每組兩枚齒飾。器身不做精細的加工,多保留自然斷面或切割面,刃部打磨相對較精細。此類器物的製作較玉璋粗糙。 | |
商周小石磬,長76,寬36.5,厚3.5,蛇紋石,灰色。整體平面略呈不等邊梯形,器形較大,近頂部一圓孔,孔徑較小,孔壁留有單面管鑽痕跡,直面,邊緣不甚規整,器身上有兩道弦紋,尚能奏出音符,音質純美悅耳。 | |
商周石壁,直徑10.3厘米,孔徑4.17厘米,厚1.06厘米,蛇綠岩,黑色,不透明。整體平面略呈圓盤狀,器形較小,扁平,近中間一圓孔,孔徑較大,孔壁留有單面管鑽痕跡,環面較寬,環面及環緣均打磨過,環緣較規整。 | |
商周跪坐石人像,長8.73厘米,寬10.63厘米,高22.7厘米,蛇紋石化橄欖岩,石中含有大量細分散的粉粒狀磁鐵礦石及方解石,使石外表呈黑色條狀、褐色狀斑及白色劃紋。人像外貌為一裸體赤足的男性,呈跪坐姿態。其頭頂髮式中分,四角高翹,腦後有辮髮兩束。兩束並為一股,直垂於後背的雙手之間,臉型較長,稜角分明,寬額,額頭中部有脊,眉弓突起,雙眼模糊,以彩繪形式描繪,圓睜,平視前方,鼻樑高且寬,闊嘴緊閉,塗鮮艷的硃砂,顴骨高起,面頰深凹,整個表情苦澀。兩耳橫張,耳垂有穿孔。裸身,前傾,圓肩短頸,雙手被繩索反縛,手指粗壯,掌心向外,未見大拇指。雙膝屈跪,雙腳著地,臀部置於腳後跟上,赤足。 | |
商周石蛇,長42.8厘米,寬11.33厘米,高6.5厘米,砂岩,灰黑色,不透明。蛇身盤繞呈"S"形,蛇首呈三角形,頭微昂,口內塗朱,圓眼向上,黑色眼眶,眼珠塗朱,黑色瞳孔,眼珠與瞳孔間為白色。扁嘴大張,蛇信上卷,眼後與頸之間朱繪一道弧線,其身中部一條凸起的脊棱從頭至尾,曲繞的蛇身還組成兩個橢圓,使構圖顯得簡練流暢。金沙石蛇出土時有的和石虎、石人、玉璧伴存,有的與玉質禮器、金器等一起埋藏,說明石蛇可能是古蜀國巫術活動中的重要道具之一,在古代宗教祭祀活動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
漆木器
簡介 | 圖片 |
---|---|
商周木耜,長142厘米,寬17.0厘米,厚2.72厘米,通體由一塊整木鑿制而成,形如現代鏟子,較長,圓形長柄,長梯形器身,器身厚度不等,前厚後薄。通體米黃色,木紋清晰。器保存完好,僅刃部略有缺損。 |
文化活動
所獲榮譽
作用價值
參觀信息
- 地址
- 開放時間
- 票務信息
- 交通線路
- 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