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
- 外文名:Insect Museum Of West China
- 類別:科技類博物館
- 開放時間:9:00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地點: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腳下
- 竣工時間:2011年5月
- 館藏精品:中國蝴蝶,中國觀賞昆蟲,世界各地昆蟲,昆蟲模型,昆蟲藝術品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一般指本詞條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 ,國際知名的昆蟲學家、蝴蝶專家。曾任成都蝴蝶博物館館長、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全球鱗翅目調查計畫中國區首席專家,WWF(世界自然基金會)、CI(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對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研究課題特邀專家組成員等。人物經歷 趙力曾與台灣博物館合作,主持編寫了大型圖鑑《中國鱗翅目―...
三是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熊貓谷、華希昆蟲博物館等為代表的生態科普類資源。四是以獼猴桃採摘、苗木觀光、農事體驗、川西林盤等為代表的鄉村度假類旅遊資源。五是以青峰書院、玉堂窯、芒城遺址、普照寺、長生宮為代表的儒、釋等文化類資源。六是以蜀繡、根雕、竹編、川芎、青城茶等為代表的旅遊商品類資源。七...
中國巨竹節蟲是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發現的一個竹節蟲新物種,長達62.4厘米,刷新了世界上已經被人類發現的80多萬種昆蟲中的最長紀錄,是新的世界最長昆蟲種類。2017年9月16日,中國巨竹節蟲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2017年11月,中國巨竹節蟲第一顆卵成功孵化出幼蟲。2018年7月31日,已在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在成都市都江堰趙公山採集到一條體長超5厘米的巨型螢火蟲雌性成蟲。該種系是在我國首次採集到的,尚無中文名稱,館長趙力依據其分類地位和體型特徵,將其命名為巨雌光螢 。2022年6月8日晚,5名研究人員在金華磐安縣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隻叫“巨雌光螢”的螢火蟲,它比普通螢火蟲大八九倍...
2016年6月,在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收到一份金氏世界紀錄證書,上面寫著“最大水生昆蟲(有翅亞綱)是一種魚蛉(越中巨齒蛉),它的翼展是21.6厘米。形態特徵 越中巨齒蛉是一種廣翅目昆蟲,翅膀展開有21-23厘米,身體長度達到15厘米。是世界上翅展寬度最大的水棲昆蟲。它們和蜻蜓長得很像,...
近日,在青城山上,這個巨大而奇特的大塊頭昆蟲就被研究人員發現。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棲息在我國南方深山密林中的珍稀甲蟲——陽長臂金龜是我國最大的甲蟲種類,體長可達8厘米以上。此次發現的金龜子體長達7.5厘米,比起4.5厘米到7厘米的平均身高,這個已經足夠巨大。此前,陽長臂金龜最大個體標本...
洞穴溝蝦,2014年6月中旬以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對成都地區一些無人區的洞穴進行了一次針對洞穴昆蟲的科考活動。洞穴溝蝦,考察隊對位於都江堰市的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彭州市龍門山一些未開發的原始洞穴進行了探索,發現了龍門山洞穴溝蝦和成都洞穴尺蛾等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物種,這些物種在洞內以蝙蝠糞便為食...
2017年5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原華西崑蟲博物館)經過調查,發現曾經於青城山地區記錄過的世界級珍稀蝶種寬尾鳳蝶,由於地震造成的生態環境改變,又重返了這一地區。繁殖方式 中國寬尾鳳蝶1年發生2代,也有個別1年發生1代,以蛹懸掛,在寄主的下部枝條或附近的灌木、草叢和石縫處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陸續...
綱:昆蟲綱 Insecta 目:蜻蛉目 Odonata 亞目:差翅亞目 Anisoptera 科:蜻蜓科 Libellulidae 屬:紅小蜻屬 Nannophya 種:N. pygmaea 分布 我國的廣東、浙江、香港、台灣等地;外國為澳洲及東南亞多個國家。2020年11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在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首次發現侏紅小蜻,其體長不足...
2015年5月底,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考察隊在成都郊外天彭鎮一農田同時發現兩種恐龍時代生物——鱟(hòu)蟲和仙女蝦。據介紹,鱟蟲(左)又被稱為三眼恐龍蝦,有三隻眼睛,兩側是黑色的複眼,有視力,中間夾著一隻白色,只能感光的眼睛。同時,考察隊在現場觀察時,還見到水田中外形優美,色彩艷麗的仙女蝦(右),...
周邊景觀:5A級景區青城山、華希昆蟲博物館、離堆公園、青城高爾夫俱樂部 周邊公園:萬方景觀公園、離堆公園 周邊醫院:既有家康復療養中心、一期省醫院及二期療養院(建設中)、華西國際醫養管理中心(規劃中)周邊學校:啟承幼稚園、東軟幼稚園、克萊芙雙語幼稚園、青城山國小、青城山中學、東軟大學、四川外國語學院 交...
四川線上記者今日把採訪記錄反饋給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他對此也表示吃驚。趙力說,這是一種叫鱟的海洋節肢動物幼體,內陸從無記錄,而且網上也查不到內地有人工養殖記錄。對於生活在成都水田裡這些生物,趙力認為,該種只分布在東南沿海,不可能生活在淡水。經過查證,趙力確認這應該就是三眼恐龍蝦,它和中國鱟的...
隨後,記者電話諮詢了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趙力說,這是一種叫鱟的海洋節肢動物幼體,內陸從無記錄,而且網上也查不到內地有人工養殖記錄。對於生活在成都水田裡這些生物,趙力認為,該種只分布在東南沿海,不可能生活在淡水。經過查證,趙力確認這應該是三眼恐龍蝦,它和中國鱟的幼體很像,它是二億五千萬年前...
展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為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貢獻中國智慧。(中青網評)《生態秘境》第一次全面介紹四川這一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國西南山地主體部分的生物多樣性,不僅讓觀眾對四川的生物多樣性格局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且對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是一種貢獻。(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吳寧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