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於2012年7月成立,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沙河街道匯泉北路177號,鄭華先生為創辦人。展陳面積1100平方米,擁有藏品近兩萬件,有五個特色展區:家風家訓展區、家譜展區、國學館、宗祠禮器展區、明清家具陳列展區。其中,家譜藏量豐富,最具有特色。
2020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全市社區發展治理大會精神,博物館與錦江區匯泉路社區合作建立天府家風博物館,積極探索博物館功能與社區營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子,用“姓氏+”的形式,建立社區“匯德”節點,打造民風社風孵化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
- 地理位置:成都市錦江區通源街西匯泉北路177號2樓2層
- 占地面積:1100 m
- 類別:非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2年7月5日
- 開放時間:早上9點至晚上6點
-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 參觀人數:4.1萬人次
- 藏品:2392件/套
- 創始人:鄭華
- 展館數量:7個
- 經營範圍:姓氏相關文物展覽,開展姓氏文化的研究;徵集、鑑定、收藏、修復各類標本並提供文化文物資源信息服務;開展姓氏文化的宣傳和旅遊產品的開發製作工作;提供姓氏家譜、碟譜修訂,複製姓氏祖宗牌位及相關家譜資料及樣本
歷史沿革,藏品價值,陳列布局,基本陳列,館藏精品,文博事業,社會效益,現任領導,參觀信息,門票信息,開放時間,交通信息,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2012年,經過省市相關部門批准,鄭華正式在成都市武侯區新南路44號附1號註冊成立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
2014年,又在紅星路35號建立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家譜中心。
2015年,在龍泉驛區邀請下,博物館入駐成都民辦博物館聚落,並全年免費對公眾開放。
2017年,與華僑城合作建立家文化主題展。
2019年,與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成都方誌館舉辦《譜牒傳家――民間文化傳承中的家國情懷》特展。
2020年,與錦江區沙河街道匯泉路社區合作成立天府家風博物館。
藏品價值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館藏以姓氏牌位、祖宗畫像、紙質家譜族譜、木質匾額、明清家具、神龕供案、宗祠禮器為主,數量達2萬餘件(套)。藏品多為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實物,年代較為久遠,數量較大,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博物館收藏的家譜族譜和姓氏文化類藏品,無論是從規模,還是體系,以及豐富程度,在四川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都位居前列,填補了國內姓氏宗祠和家學文化實物收藏、研究、展示的空白。
陳列布局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是一座民眾身邊的博物館,由國學館、家風家訓館、家譜館、傳承館和體驗館五部分組成。
基本陳列
- 家譜館
家譜館主要展示各姓氏家譜。家譜約有3000年歷史,與國史、方誌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記載著中華兒女家學傳承的生命延續。家譜中一般都有家規家訓,對於規範族人和教育子孫有著重要的意義,屬珍貴的歷史和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館藏家譜近10萬冊,可供近400個姓氏追根溯源,尋根問祖,家學傳承。
- 家風家訓館
家風家訓館集中展示各姓氏家風、家訓的牌匾和對聯。博物館通過實物展示,將優秀的家風家訓匯聚一堂,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用良好家風涵育道德品行,是家風家學建設的陣地,是家訓家教學習的課堂,是家文化傳播的基地,推動形成愛家愛國、向上向善、睦鄰友好、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 體驗館
體驗館主要是還原明清時期中堂的原貌,包括書房和寢室,重點通過傳統陳設布局和使用功能,從形式到儀式展示傳統生活場景和規矩禮數。在傳統居家的布局中,廳堂布局是最為講究,最為嚴格的。還原中堂場景陳設,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禮”。明禮就是有教養,懂禮儀,知書達禮。這是對每個人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明禮誠信又是公民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即規範人們在社會關係中的道德行為,又提高人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這就是傳統家風在傳承中的重要性,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 國學館
國學館還原了明清書院場景,主要用於國學講座、姓氏文化研究和博物館開展國學教育、傳統文化講座,以及其他教育活動。也是開展家風傳承、愛國主義教育等公益講座的場館。
館藏精品
- 鄧占三先生八十大壽壽屏
此套壽屏,共12條,採用大漆貼金工藝製作,錦緞紅綢裝裱而成,是大清光緒30年(1904年)私塾教師鄧占三先生80大壽時,受業學生及親朋晚輩共同敬贈的壽屏。該壽屏重點介紹鄧占三先生生平主要事跡和桃李滿天下為人師表的典範,其持家有道、博學善授,經常幫扶貧困學生,恩澤四方。他培養的子侄和學生中出了不少良俊,為國家建設貢獻出力。該壽屏也反映出了古代人們尊師重道的理念和老師的崇高地位。壽屏在明清時期十分盛行,是孝道文化的載體,壽屏除了本身就是一幅書法藝術品之外,裝飾性強,大紅底、金色字,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工藝價值,民俗民風等研究價值。
- 《朱子治家格言》圍屏
《朱子治家格言》圍屏則是一件民國大漆貼金雕花大圍屏,共12扇,通寬約6米,單扇高3米寬49.5厘米。由屏心、絛環板、裙板和亮腳構成。絛環板為二十四孝故事和寓意吉祥的圖案,屏心為砂底灑金陽刻潘齡皋楷書《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用524字即精闢地闡明了家學之道。整篇格言教人正直從善,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世,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句句皆為立身處世之根本,是奠定德行基礎,是遵規矩、守禮儀的家風家教準則。
- 牌匾
主要展品為家族郡望、家風和堂號牌匾,郡望和堂號是一個家族門戶的代稱,堂號的意義 主要在於區別姓氏,區分宗派,勸善懲惡,教育族人。它的宗旨在於彰揚祖先的功業和道德;顯示家族宗族的特點;繼承發揚祖先的餘烈。
清白遺風匾額,長148厘米,寬73厘米,文字採用陰刻,框線用陽刻,框線圖案陽刻萬字格、四字花,此匾是一塊家風匾。主要講的是東漢名臣楊震秉性公正廉潔,不接受屬下私下拜見,“四知拒金”的優秀品德。其官風清正、忠誠耿介、勤儉養德、樂善好施的優秀家風流傳後世,影響了楊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家族人都自覺秉承清白家風,成為了他們立身持家、為官做人的精神支柱。而楊震的遺風,也是個人修為、精進思想的精神動力。
- 文昌閣
文昌閣,舊時中國民間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靈牌的小閣。指祠堂中放置的交神龕,神龕大小規格不一,依祠廟廳堂寬狹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龕均有底座,上置龕,敞開式。祖宗龕無垂簾,有龕門。神佛龕座位不分台階,依神佛主次,作前中後,左中右設位;祖宗龕分台階依輩序自上而下設位。少數多姓合祠者,也分龕或座依各姓輩序設位。因此,祖宗龕多為豎長方形,神佛龕多為橫長方形。龕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圖案和帝王將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等圖像。
文博事業
- 紅色家風館
紅色家風,是一種特殊的家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老黨員、老幹部所建立和倡導的家風。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博物館籌建了紅色家風館。
社會效益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2392件/套,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4.1萬人次。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通過家譜陳列、家風家訓相關實物展陳、主題文化活動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大眾展示文化成果,免費開放。年累計參觀量達4萬人次,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現任領導
館長:鄭華
參觀信息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憑有效身份證件進入。
開放時間
全年9:00-17:00
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92路、47路、快速公交K1、K2,捷運2號線等至牛市口站下即可。
地理位置
成都錦江區匯泉北路177號2棟2層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