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建設階段,發展定位,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主要任務,組織實施,旅遊景點,丹景台,三岔湖,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交通運輸,航空,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2017年4月1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首次提出跨越龍泉山“東進”,推動城市空間格局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2017年5月、7月、12月,成都市委書記
范銳平調研“東進”戰略推進工作情況。
2018年5月,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主持召開實施“東進”戰略現場推進會。同年12月,再次專題研究部署“東進”戰略。
2019年3月,
成都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簡稱市東部新城辦)成立,為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正局級。成都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辦公地址位於成都市三岔鎮望湖南街304號(臨時)。
2019年7月19日,成都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2017-2035年)》和《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堅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導航高質量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東部新城的意見》。
2020年4月26日,省級新區和綜合保稅區建設現場會在宜賓召開,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主持會議並講話。彭清華在講話中指出,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定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國家戰略,明確要求支持成渝地區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為我們規劃建設省級新區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決定重點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中心城市,根據實際需要,適度有序布局省級新區,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成長極和動力源。
2020年4月2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函〔2020〕84號),設立成都東部新區。
2020年4月30日,中共成都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關於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有關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成機編〔2020〕44號):依託成都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設定中共成都東部新區工作委員會、成都東部新區管理委員會,為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委託成都市管理,與市東部新城辦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東進大講堂會議中心,省委、省政府為成都東部新區授牌。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構建“雙城一園、一軸一帶”空間布局。
行政區劃
成都東部新區管理範圍為920平方公里,包括規劃範圍729平方公里及代管天府新區簡陽片區範圍191平方公里。
東部新區的管理範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包括簡陽市所轄的13個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分別是海螺鎮、蘆葭鎮、董家埂鎮、壯溪鎮、玉成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養馬街道、石盤街道所屬全部行政區域及高明鎮、三岔街道、賈家街道所屬部分行政區域,面積729平方公里。
另一部分包括天府新區簡陽片區191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範圍內的丹景街道全域和三岔街道部分區域,及現由簡陽市管理的武廟鎮全域和高明鎮、賈家街道部分區域),委託成都東部新區集中統一管理。
建設階段
第一階段
在城市總規中醞釀謀劃,
審時度勢提出“東進”發展策略。
時間回溯到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前,在已進行的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中,為促進城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總規從推進成渝相向發展,最佳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產業經濟地理的角度提出了成都“東進”的發展策略,並開展了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兩個專項報告、以及重塑城市空間結構、資源環境承載力、通風廊道等多個專題研究,系統分析了水資源、土地資源、通風環境、生態本底等保障和支撐能力。期間經過了近10次專家諮詢會,論證成都“東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階段,“東進”的戰略構想已實質性體現於城市總規中。
第二階段
全面開展規劃戰略研究,
搭建“東進”區域整體框架。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正式明確提出“東進”戰略到2017年底,為落實“東進”戰略,成都邀請知名規劃、建設、景觀設計院等專業力量,從戰略層面開展了《成都市實施“東進”總體戰略研究》《成都市實施“東進”戰略總體規劃(2017-2035年)》2個總體層面研究,以及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東西城市軸線規劃2條軸線規劃研究,同步進行城市風貌、色彩、天際線、水資源、通信、能源等10餘個專項研究。
本階段一大亮點是確定了“東進”區域四大戰略定位,即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空港門戶樞紐、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並創造性地提出了“東進”區域山水公園式的空間布局模式及擁江發展格局,以及組團化空間結構、東西軸線骨架、城市風貌等。至此,“東進”區域整體框架搭建成型,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內容在後續規劃中沿襲深化,成為成都東部新區的重要規劃基礎。
第三階段
聚焦戰略研究成果落實到城市空間,
實施勘探規劃,進行全面深化。
2017年底到2018年2月,圍繞“東進”區域規劃的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簡陽城區以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四城一園”,從戰略規劃、分區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方面開展了四級體系規劃。同時,對新區範圍內涉及的道路交通、綜合管線、能源發展、通信設施、綜合防災、地質災害、地下空間等專項規划進行統籌協調,對新區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等配置進行了詳細安排。
通過勘探規劃,將戰略研究確定的定位、目標、組團式布局等要求落位城市空間,並突出了四城特色,規劃布局產業、公共服務、交通、市政等設施。經過本輪規劃,成都東部新區構建了以戰略規劃為綱要,以分區規劃為統籌,以各類專項規劃為指導,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城市規劃管理直接依據的系統規劃體系。
第四個階段
落實最新要求統籌提升,
著眼長遠、面向未來。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及成都視察時提出成都要建設公園城市的重大要求。同年6月,四川省委提出“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戰略,確立成都在四川的“主幹”定位。為落實新要求,立足未來長遠發展,到2019年底,成都對“東進”規劃再次進行了統籌提升。在頂層設計層面,編制了《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借鑑新加坡新鎮開發模式經驗,確定了東部新城“城市-片區-新鎮-社區-組團”五級城市體系,以及交通框架等,並對城市空間布局、用地規模、重大設施等展望至2070年。
尤其值得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東部新區遵循“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的營城理念,堅持長遠謀劃、分期實施的片區綜合開發,基於產城融合、建設時序、慢行通勤等因素,按照“4公里×4公里”的快速路格線,將整個新區劃分為若干個空間邊界清晰、主導產業明確、基礎功能完善的片區,並以片區為基本單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投融資規建管一體化的新區營城新模式。比如,堅持“由遠及近”原則,著眼未來人口規模對公共服務的遠期需求和近期人們對公共服務的現實需要,摒棄只顧短期需要的“插花式”布局思維,優先鎖定公服設施用地規模和空間布局,滿足未來新區人口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可以說,《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是新區“戰略規劃+空間規劃+新鎮規劃(含城市設計)+社區控制規劃”四級規劃體系中的最上層次規劃,對新區規劃建設起到綱領性、統籌性和指導性作用。而在專項規劃層面,編制了東部新城未來城市研究,東部新城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中承擔的核心職能研究、道路命名規劃等。
第五個階段
實施片區設計,推進創新營城。
從2019年底,“東進”從全面規劃轉入全面建設新階段,又迎來了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為實現新區可持續發展,創新探索以片區綜合開發推動新區建設,成都編制了《東部新區片區開發導則》和先期啟動建設的9個片區的片區設計。導則明確了36個片區的邊界和片區設計要求。在具體片區設計當中,圍繞門戶樞紐、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國際交往、文化交流、消費中心、智慧城市、生態工程等功能,確定片區功能、產業方向、風格面貌、戰略作用等。通過片區設計,創新營城模式,推動先策劃後規劃,無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建設,切實保障新區規劃一片、開發一片、成熟一片、成功一片。
發展定位
成都東部新區定位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
發展規劃
2020年3月4日舉行的成都市東部新區九大片區綜合開發工作專題會上,成都曾提出,未來10年將在東部新區的九大片區投資3086億元。其中,2020年投資額達到289億元。另據統計,2020年“東進”區域1—3月已累計完成投資295.30億元,3月新增投資181.80億元。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城市形態基本顯現,天府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功能逐漸凸顯,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覆蓋新區,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空間體系逐步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加速集聚,法規治理和政策支撐體系全面建立。常住人口達到8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80億元。
到2030年,城市功能加快健全,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公園城市品質顯著提升,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承載能力初步具備。常住人口達到11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
到2035年,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全球航空網路樞紐地位不斷提升,成為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核心支點,新經濟新動能形成支撐引領能力,輻射帶動成渝相向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成效充分體現,集聚配置國際資源要素能力走在全國前列,推動成都基本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常住人口達到16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00億元。
空間布局
堅持公園城市發展理念,秉承山水丘陵特色,按照城市組群模式,立足自然資源特點、土地利用現狀和產業發展方向,突出國際門戶樞紐、國際交往中心、前沿產業基地、科技創新中心等功能,彰顯公園城市特色,構建“雙城一園、一軸一帶”的空間布局。
空港新城:依託天府國際機場,集聚航空經濟、國際金融、國際商貿、國際消費、科技創新、國際教育和文化交往功能,建設成為引領航空樞紐經濟的強大引擎、支撐內陸開放的高端平台、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價值高地。
簡州新城:集聚創新研發、智慧型製造、商務辦公、特色文創功能,建設以成都東部新區鐵路樞紐站為核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創新服務平台,以新經濟為引領的商業商務、生活服務、文化教育中心,以先進汽車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製造基地。
天府奧體公園:立足獨特的山水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滿足舉辦國際頂級賽事和建設高品質公園城市的複合功能需求,聚焦體育競賽、體育文化、體育旅遊、體育貿易、體育康養五大產業,建設展現成都特色的世界賽事未來城。
沱江發展軸:提升沱江、絳溪河生態品質,增強生態、景觀、文化、水源等功能,沿江(河)布局大型城市公園、重大公共服務設施,推動形成擁江發展新格局,打造城市核心生態骨架、景觀廊道、重大城市功能集聚的城市發展軸。
金簡仁產業帶:集聚航空服務、航空製造、創新研發、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數字經濟、國際教育等現代產業,並南北延伸,輻射帶動簡陽城區、淮州新城、德陽凱州新城、眉山東部新城產業發展,形成龍泉山東側先進制造產業帶的核心支撐,打造成都東部新區核心產業聯動帶。
主要任務
(一)創新現代化城市發展新路徑。強化營城思路創新。堅定“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理念,統籌新區開發建設時序。構建“城市組群+功能片區+產業社區”的城市架構,突出公共運輸、公共服務、生態文化導向,推動實現公共利益和城市效益最大化。實施城市綜合開發,推行城市綜合運營主體主導、國際國內先進專業企業參與、投融資規建管一體化的開發模式。強化制度創新。在推進地方性法規立法、創新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創新政府治理方式等方面,先行推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等一批前瞻性的制度創新和試點示範項目。強化科技創新。緊扣發展戰略定位、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加快聚集創新資源和要素,布局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台、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套用場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二)營造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打造成渝相向發展先行示範區。統籌區域交通整體布局,推進軌道交通延伸拓展,織密成渝雙城高快速路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內聯外通,共建多樞紐協同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快成都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加強成德眉資優勢領域產業鏈合作,協同打造成德臨港產業發展帶、成資臨空經濟發展帶。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建立互利共贏的稅收分享機制和重大項目、重大功能協作機制。促進新區與周邊區域在互聯互通、創新協同、產業協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方面協調互動,推動市場統一開放、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塑造城鄉一體的空間形態和產業模式。
(三)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堅定先進產業導入驅動,聚焦航空製造、智慧能源等智慧型製造產業,高品質打造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做強產業基礎能力,加強產業生態研究和品質提升,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扶持和培育一批根植性強的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及產業細分領域領先企業,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生產方式綠色化,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提升製造業顯示度和競爭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以產城融合為導向,聚焦總部經濟、臨空物流、全球供應鏈等新興服務業,高品質建設產業功能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大力培育引進體驗式消費、供應鏈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一批引領作用強、運營模式新、競爭優勢強的現代服務業優勢企業,持續最佳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構築新經濟發展新高地。推進新經濟產業全生態裂變融合,聚焦數字經濟、智慧型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加快打造新經濟發展載體和套用場景,開展無邊界公園城市、人工智慧測試等套用場景試點示範,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場景供給體系,吸引國內外新經濟企業加速集聚,催生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四)建設國際開放合作新門戶。加快建設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加快把天府國際機場打造成為國家門戶樞紐機場,增強國際投資貿易平台和口岸服務功能,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爭取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及空港新城整體納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拓展區,探索創建內陸自由貿易港。構建服務“一帶一路”的物流體系。聯動天府國際空港和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構建以航空網路、中歐班列為支撐的空鐵公水多式聯運物流體系。支持建設國際郵件集散中心、跨境電商分撥中心等高能級物流平台。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挖掘“航空+入境旅遊”客流潛力,構建國際消費商業商務綜合體,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和消費商圈。利用舉辦大運會、世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機遇,規劃建設國際會展設施、國際賽事場館,積極承辦高等級國際賽事和國家主場外交活動。
(五)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城市形態。突出擁江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沱江發展軸。規劃建設大尺度生態廊道,打造全域綠廊體系。結合穿城水系、生態廊道等,構建多條通風廊道。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構建優質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加快構建新區級、產城組團級和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科學確定公共服務配套標準、總體規模和空間布局,提高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構建綠色出行體系,推行城市組群間以多種方式快速交通為主、功能片區內以大容量公共運輸為主的交通組織模式。構建完善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堅持智慧型感知設施與新區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打造匯聚城市數據和統籌管理運營的“城市大腦”,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構建生活垃圾收轉運一體化體系。加快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打造15分鐘生活圈。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最佳化行政管理體系和街道社區職能,持續增強新區基層治理能力。
組織實施
(一)管理體制。按照統一、精簡、高效的原則,按規定組建成都東部新區管理機構,賦予相應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天府新區簡陽片區191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範圍內的丹景街道全域和三岔街道部分區域,及現由簡陽市管理的武廟鎮全域和高明鎮、賈家街道部分區域)委託成都東部新區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理順成都東部新區與空港新城、簡州新城及託管的簡陽市部分區域的關係。聚焦戰略定位、主導產業和重點任務,按照專業化、扁平化、大部制導向,科學設定工作機構。支持成都東部新區與簡陽城區、淮州新城、德陽凱州新城、眉山東部新城、資陽臨空經濟區等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二)組織領導。成都市要切實履行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管理的主體責任,把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在資金安排、用地計畫、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統籌規劃實施,確保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發展順利推進。
(三)指導支持。省直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對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發展的工作指導,及時協調解決新區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規劃編制、項目布局、資金安排、資源配置、開放合作、試點示範、改革創新、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
旅遊景點
丹景台
丹景台景區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心臟”。立於此,“城市綠心”跳動的脈搏清晰可感。兩年多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實現“增綠增景”約10萬畝,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城市森林公園首批國家“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稱號。交通也在不斷暢達,已建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環線56公里。
三岔湖
簡陽三岔湖又名三岔水庫,由於湖面及周邊風景優美,號稱“天府明珠”。三岔湖是都江堰龍泉山灌區水利工程的大型屯蓄水湖泊,也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位於成都平原東緣龍泉山脈成都段,範圍北起金堂縣,南至天府新區,西靠龍泉驛區,東臨簡陽市,包括以龍泉山為主體,以三岔湖,龍泉湖,翠屏湖為代表的生態區域,地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內,山體面積1068平方公里。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打造將實現生態、服務、產業、景觀、文化五大主體功能。未來,天府植物園、天府野生動物園、天府園林博覽園等大型主題公園將成為成都人新的生態樂園,而一批濕地公園群、森林公園群也將讓城市生活更加綠色。
交通運輸
航空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位於天府新區簡陽市蘆葭鎮,是國際最高等級的機場,可以起降任何型號飛機。它是四川歷年來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機場遠期目標將建設6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的需求。一期項目將建設“兩縱一橫”3條跑道,設計旅客吞吐量為4000萬人次/年,並配套建設航站樓和空港經濟區,預計2020年投入運營。
成都東部新區將依託天府國際機場和東部新區鐵路樞紐站打造航空港和鐵路港,強化雙港對外開放門戶功能。天府國際航空樞紐港集聚航空經濟、國際交往、國際消費等功能,建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臨空現代物流門戶、國際商貿門戶、國際旅遊門戶。東部新區鐵路樞紐港集聚總部辦公、現代金融、商貿服務等功能,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商貿金融、區域交流集聚區。
在航空線網布局方面,成都東部新區將織密航空網,形成覆蓋歐、美、澳、非、亞五大洲的國際航線網路,2035年實現通航城市國際150個、國內220個,打造空中絲綢之路。
在鐵路線網布局方面,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布局“5橫4縱”鐵路通道體系,融入國家“八橫八縱”高鐵網路,實現8小時直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這裡除了成渝中線高鐵、成自鐵路、西成第二通道、成都城際外環線,還將預留時速600~800公里成渝超高速通道。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