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條件
學校分為本部(位於學道街)和東區(位於萬科城市花園)兩個校區,共有33個教學班,教職員工88人。除普通教室外,學校建有多媒體階梯教室、舞美室、書畫室、語音室、桌球室、計算機網路教室等專用教室以及技術中心、紅帆電視台和圖書館和電子音像館,為現代化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物質保障。
師資力量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已經具有了以"情知結合"為鮮明特色的、穩定、優質、帶有整體性的個性風貌。情知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使教師樂教、善教、創造性地教,學生願學、樂學、創造性地學;情知結合活動模式的探索,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情知結合的管理模式探索,促進了管理的靈活高效。學校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的研究型教師隊伍,注重校本培訓,鼓勵教師走教學科研相結合的路子,並根據教師各自的個性特點和能力特長,創造各種機會,發揮所長,促其成長。學校大力推進"名師工程計畫",為名優教師向教育專家型人才鋪路,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始終保持了學校師資的整體高水平態勢。多年來,附小依託科學與情感相結合的管理,學校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富有創新精神和多元化教學風格的研究型教師隊伍,擁有了一支以特級教師、市教育專家、成都市勞動模範為首的優秀教師隊伍。80%以上的教師受到全國、省、市、區不同級別的表彰。學校先後培養了2名成都市教育專家、5名全國模範教師、10餘名四川省特級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成都市首批教育專家、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標兵、成都市“十佳”青年在這裡誕生。
辦學成果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國小情知結合教育"研究在深化素質教育的探索中為全省乃至全國樹立了典範。2001年舉辦的"傅先蓉情知教育藝術觀摩研討會",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傅先蓉老師和附小全體教師多年來的情知教育研究成果。
近兩年,學校作為國家新課程新教材培訓的四川省培訓基地,四川省首批以校為本教研基地校,成都市校本研修示範校多次承擔國家級、省、市、區級示範課。2003年,學校主辦了"國小語文新課程國家級骨幹培訓者研修班現場研討會",展示了附小在構建開放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中的豐碩成果。
發展目標
學校發展目標:“辦學特色明顯,運行機制高效、整體效益突出、師生髮展卓越”的全國一流國小
學校發展目標:“辦學特色明顯,運行機制高效、整體效益突出、師生髮展卓越”的全國一流國小
教師發展目標:德藝並舉,個性鮮活,和諧共進,追求卓越
學生髮展目標:視野開闊,個性靈動,主動發展,追求更優。
主要領導
劉娟
職務:校長
工作分工: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喻珂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德育、總務
蔚倩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分管教學
特級教師
姚嗣芳
四川省語文特級教師、成都市中國小教育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5年“全國中青年十傑教師”
提名獎、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標兵、成都市學科帶頭人、成都市首屆“師德百佳”稱號獲得者、成都市勞動模範
盧雪梅
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先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學會管理專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心理學會理事、
成都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成都市學科帶頭人、成都市勞動模範、成都市專業技術先進工作者、成都市優秀青年
劉娟
中學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成都市特級校長。
何倫忠
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優秀教師、成都市首屆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十大傑出青年。
傅先蓉
四川省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成都市首屆中國小教育專家。
劉世安
四川省語文特級教師、四川省職工勞動模範、成都市先進教師、成都市優秀黨員、成都市第一屆人民代表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
劉文壁
四川省數學特級教師、四川省三八紅旗手。
陳英俊
四川省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成都市勞動模範。
陳淑芳
四川省特級教師。
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學道街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