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是西南首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位於全國前列的專業防震減災科普基地。作為成都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基地位於成都崇州市街子鎮,占地8.3畝,設定了4D影院、地震模擬體驗區、地震災害區、地震知識區、防震減災區、避震訓練體驗區、結語區等不同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 地理位置:成都崇州市街子鎮
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是西南首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位於全國前列的專業防震減災科普基地。作為成都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基地位於成都崇州市街子鎮,占地8.3畝,設定了4D影院、地震模擬體驗區、地震災害區、地震知識區、防震減災區、避震訓練體驗區、結語區等不同區域。
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是西南首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位於全國前列的專業防震減災科普基地。作為成都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基地位於成都崇州市街子鎮,占地8.3畝,設定了4D影院、地震模擬體驗區、地震災害區、地震知識區、...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education in Sichuan)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陽大道二段260號,占地總面積17.71畝,總建築面積12016平方米,總投資1.44億元。展區整體規劃面積7000平方米,設感受災害區、認識災害區、防救災害區、兒童體驗區、臨展區。預測日接待量為1400人次,年接待量...
成都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崇州館 崇州市街子鎮味江大道北段462號 市級 46 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 崇州市道明鎮龍黃村9、11、13組 市級 47 成都國際鐵路港展示中心和亞蓉歐國家(商品)館 青白江區香島大道8號 市級 48 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龍泉驛區明旭路568號人民檢察院 市級 49 四川客家家風館 龍泉驛區...
成都市市級示範普通高中 成都市示範家長學校 成都市模範職工之家 成都市文明單位標兵 成都市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成都市綠化先進單位 成都市直屬學校先進基礎黨組織 成都市安全文明單位 成都市親職教育先進集體 成都市“教育創新”勞動競賽先進單位 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 新世紀中學教學論壇教學實驗基地 2020年12月28日...
文成縣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文成縣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位於縣行政審批中心三樓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由縣科技局和縣科協聯合承建,從2013年10開始籌建,總投資40萬元,面積75㎡,是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首個建成的項目。基地內設中國地震帶分布圖、地震基本知識、發生地震時的逃生方法等科普知識圖片,還有“製造地震”...
成都市防震減災局負責全市與地震有關監測預報,震災防禦,應急處理等工作,位於成都市高新區蜀錦路68號。現任領導 局長:陳曉霖。工作職能 1、貫徹執行國務院和省有關防震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2、制定成都市防震減災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防震減災工作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3、管理全市的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金昌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由市地震監測中心、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和市防震減災管理局地震知識科普館三部分組成,主要包括我市現有的大中城市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國家地震信息節點、數位化測震台網中心等地震應急和地震觀測方面的儀器設備。基地已擁有地震知識科普展板125塊,地震知識科普讀物1000餘冊。該基地主要運用大量的...
常州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成立於2011年7月。常州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位於市地震局大院內,由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展廳、市地震監測台網中心和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三部分構成,占地7畝,投資約2000萬元,2007年建成後平均每年接待逾10000人次。基地採用宣傳展板、科普教育片、應急演練、模擬地震逃生、發放宣傳資料、科普專題...
青島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地震局投資建成的科普機構,占地總面積約8400平方米,由地震監測、影視多功能廳、防震減災互動展廳、地震知識模擬展廳、地震體驗廳、動物巨觀異常觀測點、應急救援訓練場等組成。2015年5月21日,青島市規模最大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啟用,免費對市民開放。基地內設有地震體驗廳,能讓...
中心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包括地震台、信息中心、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應急指揮中心四個部分。中心採用傳統四合院仿古式建築設計與園林式庭院綠化景觀相結合,與周邊城牆公園環境融為一體,彰顯開封古樸厚重而又清新活潑,充滿活力的城市特色。開封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包括室內展廳和室外宣傳版面兩個...
提高公眾的防震避震技能,加深社會公眾對地震以及地震災害的科學認識,從學習、互動和體驗中,掌握地震應急避險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增強人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的能力,從而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地震和地震災害。2016年10月,陽泉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館被省地震局評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銅陵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前期占地3畝,用於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面積1200m2,共投資420萬元。年開放天數210天,年參觀人數可達6萬人次,有職工18人,科普專業人員6人,副高以上2人。中期是現有的過渡展廳約500m2,後期將移到銅陵市地震局信息中心一樓,展廳約600m2 。展示內容 通過信息技術、數字多媒體技術、三維虛擬...
長沙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內設有張衡地動儀、全球地震帶分布儀、小型地震測試台、地震里氏模擬儀等多種先進儀器設備。同時張掛各地歷次重大地震和科學預防地震的各類圖片。直觀的圖文展示,真實的無聲語言,震撼的歷史縮影,集中反映地震的基本情況。通過儀器和圖片的展示,形象生動地對中小學生進行全面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申報和認定管理辦法》,是國家部委發布的檔案。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申報和認定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主動承擔和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和宣傳工作,積極推進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規範申報和認定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淮北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地震台,由淮北地震台、淮北市地震局、淮北市科協共同創建,於2006年7月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基地介紹 分為圖片展覽、地震監測儀器陳列展、多媒體影視和數位化儀器觀測室四部分。台站既是地震監測、預報、科研場所,又是科普宣傳教育基地,二者融為一體。宣教內容 地震基本...
2002年被省科學技術廳、省教育廳及省科協命名為江蘇省第三批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底被江蘇省地震局認定為江蘇省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由於創建時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規模小、內容少、比較簡陋。目前展室的臨時板房嚴重漏雨、展板破損退色、音像設備陳舊落後,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宣傳教育工作的...
呼和浩特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始建於 2000年, 2004年被國家科協授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05年被國家地震局授為“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基本概況 至目前共接待參觀者 360餘批次,約 3萬人。 2007年,該基地進行了重建,當日落成典禮結束後,來自內蒙古工業大學、回民區紅旗國小、玉泉區頭道巷國小的 150餘...
濮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於1998年,位於濮陽市地震局院內,共有面積3000平方米,現基地工作人員18名。多年來,濮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2004年,市政府又投資100餘萬元,對科普教育基地進行改擴建。於2005年4月完成了濮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改擴建工作。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後,...
舟山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位於舟山市定海區,始建於2008年6月,建築面積200多平方米。舟山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位於舟山市定海區,始建於2008年6月,建築面積200多平方米,展覽展館分設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普館地震展廳和舟山地震台室外畫廊,自投入使用以來累計受教育人數近2萬人次。被命名為舟山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
“一站一台”,成為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實物演示的最佳場所。由於“基地”設施齊全,環境整潔,管理到位,宣傳效果好,先後被授予“河南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安陽市未成人三理教育中心”等稱號,2006年,又被中國地震局評定為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天津市濱海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成立於2011年7月28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天津市濱海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展示面積600平方米,分為序廳和地震災害展區、地球知識展區、地震基本知識展區、監測預報工作展區、震害預防工作展區、應急救援工作展區和信息服務區。包括構造地震模擬演示器、解析地震模型、知識搶答系統和...
此外,漢旺地震遺址公園還通過與特殊教育學校結對子、關愛留守兒童、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學等方式,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進一步塑造了遺址公園良好的社會形象,使地震遺址公園成為綿竹文化、旅遊的一張響亮名片。交通 成都旅遊集散中心已開通到德陽地震遺址的旅遊專線車。專線車線路為成都—廣漢—什邡—鎣華—綿竹—...
蒲江縣西來九年制學校又名“臨溪書院”,占地面積38畝,建築面積9136平方米,綠化面積8970平方米。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蒲江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蒲江縣綠色學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成都市示範家長學校”“成都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學校位置 四川省蒲江縣西來...
紀念館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宣部“三基地一視窗”等多項榮譽;同時與24家科研院校共建科研和教學基地,已成為對外展示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模式、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