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職工技術協會(以下簡稱成都市職工技協),是中國職工技術協會的地方組織,是經成都市民政局登記批准,在成都市總工會領導下開展民眾性科技活動的地方性社會團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職工技術協會
- 外文名:A work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chengdu
協會簡介,協會宗旨,協會任務,協會活動,
協會簡介
職工技協活動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技協活動的興起和發展,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豐富了工人運動的內容,活躍了工會工作,擴大了工會的活動領域,拓展和加強了工會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主要社會職能的渠道和工作力度,進一步密切了工會與職工民眾,特別是科技人員、管理幹部和技術工人的聯繫,增強了工會的社會地位,更加充分地發揮了工會的社團作用。
協會宗旨
成都市職工技協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成都市職工技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組織會員,團結吸引廣大職工開展多種形式的民眾性科技活動,提高職工科技素質,推動企業科技進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成都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協會任務
成都市職工技協的主要任務是: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交流、技術推廣、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幫扶等技術協作活動;開展技術練兵、技術比賽、技術培訓和科普教育活動;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發明創造活動,在民眾性生產技術活動中發揮骨幹作用;開拓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勞動力市場;開展有償技術服務,興辦經濟實體,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協助搞好先進技術的吸收、消化和創新;參與科技法律、法規的制定,參與技術市場的管理;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和智慧財產權。
協會活動
成都市職工技術協作活動,興起於60年代。1963年底,成都市部分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醞釀籌備廠礦企業的技術協作組織。1964年2月,在成都市總工會召開的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王景文、袁志先、田景綺、張德元、龐仁英等勞動模範共同發出在全市開展職工民眾技術協作活動的倡議。會後由市總工會、市科委和市科協聯合擬定出《關於開展民眾性技術協作活動月的情況報告》呈報中共成都市委。同年11月,市委批轉了報告。至1966年,全市有100多個基層企事業單位相繼建立了職工技協組織。1984年5月,成都市職工技術協作委員會正式成立。1989年8月,在成都市職工技協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根據全國技協的決定,更名為成都市職工技術協會。
成都市職工技術協會組織全市各級職工技協,以民眾性科技活動為主線,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針對生產技術中的薄弱環節開展了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合理化建議、新產品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推廣套用等民眾性科技創新活動,推動了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換代,增加了效益。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全市各級職工技術共完成技術攻關12889項,創經濟價值3.969億元;提合理化建議129765條,採納44536條,創經濟價值2.12億元;推廣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2937項,創經濟價值2.35億元;開發新產品和取得新技術成果664項,創經濟價值1.8億元,為成都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