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成都市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決定》是成都市人民政府2002年8月23日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成都市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決定
- 外文名:Decision of Chengd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promoting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Chengdu's tourism industry
基本信息,具體內容,
基本信息
【發布單位】成都市
【發布文號】成委發[2002]28號
【發布日期】2002-08-23
【生效日期】2002-08-23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成都市旅遊局官方網站
【發布文號】成委發[2002]28號
【發布日期】2002-08-23
【生效日期】2002-08-23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成都市旅遊局官方網站
具體內容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成都市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決定
(成委發[2002]28號)
(成委發[2002]28號)
(2002年8月23日)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一項新興產業。旅遊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對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對外開放、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國辦[2001]9號)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決定》(川委發[2000]48號)精神,發揮成都旅遊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的優勢,推動成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創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特作如下決定。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一項新興產業。旅遊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對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對外開放、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國辦[2001]9號)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決定》(川委發[2000]48號)精神,發揮成都旅遊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的優勢,推動成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創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特作如下決定。
一、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旅遊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著眼發展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政府主導,保護第一,合理開發,以塑造成都旅遊主體形象為主線,以培育旅遊精品為重點,以強化市場行銷為突破口,以開發人才資源為基礎。以加強依法治旅、規範旅遊市場、最佳化旅遊環境為保障,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努力實現成都旅遊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總體目標。加強成都口岸旅遊區建設,充分發揮成都在四川旅遊業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和便捷的中轉口岸優勢。經過5年努力,把成都建成旅遊主體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旅遊設施完備、服務質量優良、入境旅遊快速增長的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再經過5-10年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社會文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旅遊城市。
(三)經濟成長目標。以2000年為基礎,入境旅遊人數年增長15%,到2005年突破50萬人次,外匯收入力爭達到2億美元;全市旅遊總收入年增長15%,到2005年翻一番,超過260億元人民幣;旅遊總收入占第三產業的比例,從現在(2002年)的22%提高到26%,占全市GDP的比例,從現在(2002年)的10%提高到12%以上。
(四)產業發展相關目標。到2005年,創建4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個旅遊強縣、2個旅遊名鎮、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l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3個省級旅遊度假區、3個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和1個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區,組建2家合資(獨資)旅行社和10家營業收入上億元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四星級以上飯店達到15家。
(一)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旅遊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著眼發展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政府主導,保護第一,合理開發,以塑造成都旅遊主體形象為主線,以培育旅遊精品為重點,以強化市場行銷為突破口,以開發人才資源為基礎。以加強依法治旅、規範旅遊市場、最佳化旅遊環境為保障,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努力實現成都旅遊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總體目標。加強成都口岸旅遊區建設,充分發揮成都在四川旅遊業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和便捷的中轉口岸優勢。經過5年努力,把成都建成旅遊主體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旅遊設施完備、服務質量優良、入境旅遊快速增長的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再經過5-10年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社會文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旅遊城市。
(三)經濟成長目標。以2000年為基礎,入境旅遊人數年增長15%,到2005年突破50萬人次,外匯收入力爭達到2億美元;全市旅遊總收入年增長15%,到2005年翻一番,超過260億元人民幣;旅遊總收入占第三產業的比例,從現在(2002年)的22%提高到26%,占全市GDP的比例,從現在(2002年)的10%提高到12%以上。
(四)產業發展相關目標。到2005年,創建4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個旅遊強縣、2個旅遊名鎮、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l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3個省級旅遊度假區、3個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和1個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區,組建2家合資(獨資)旅行社和10家營業收入上億元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四星級以上飯店達到15家。
二、實施品牌戰略,樹立成都旅遊主體形象
(五)樹立一個形象,突出五大特色。樹立"天府之都、古蜀文明、熊貓之鄉"的成都旅遊主體形象,突出"古蜀文明、三國文化、成都美食、熊貓保護和天府風光"五大特色。
(六)推出都江堰--青城山,打好世界遺產品牌。加強對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形成集觀光、度假、養生、休閒、健身為一體的與國際接軌的成熟的世界級旅遊精品。興建都江堰水利博物館,集中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水文化底蘊。加快道教文化和青城後山的開發,完善服務設施,擴大景區容量。加強境外促銷,打響"北有長城、南有都江堰"的品牌。
(七)包裝西嶺雪山,打好度假旅遊品牌。整合、包裝西嶺雪山滑雪場、花水灣溫泉區和劉氏莊園,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培育成世界級精品。借鑑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辦好"南國冰雪節",加強花水灣溫泉的後續開發,搞好劉氏莊園的規劃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八)開發大熊貓資源,打好熊貓品牌。加快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第三期工程建設,形成集科研、觀賞和旅遊為一體的旅遊精品。做好大熊貓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保護區的申報工作。開發大熊貓系列旅遊紀念品和工藝品。把"成都國際熊貓節"辦成樹立成都旅遊形象,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旅遊節慶活動。
(五)樹立一個形象,突出五大特色。樹立"天府之都、古蜀文明、熊貓之鄉"的成都旅遊主體形象,突出"古蜀文明、三國文化、成都美食、熊貓保護和天府風光"五大特色。
(六)推出都江堰--青城山,打好世界遺產品牌。加強對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形成集觀光、度假、養生、休閒、健身為一體的與國際接軌的成熟的世界級旅遊精品。興建都江堰水利博物館,集中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水文化底蘊。加快道教文化和青城後山的開發,完善服務設施,擴大景區容量。加強境外促銷,打響"北有長城、南有都江堰"的品牌。
(七)包裝西嶺雪山,打好度假旅遊品牌。整合、包裝西嶺雪山滑雪場、花水灣溫泉區和劉氏莊園,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培育成世界級精品。借鑑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辦好"南國冰雪節",加強花水灣溫泉的後續開發,搞好劉氏莊園的規劃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八)開發大熊貓資源,打好熊貓品牌。加快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第三期工程建設,形成集科研、觀賞和旅遊為一體的旅遊精品。做好大熊貓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保護區的申報工作。開發大熊貓系列旅遊紀念品和工藝品。把"成都國際熊貓節"辦成樹立成都旅遊形象,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旅遊節慶活動。
三、實施結構調整戰略,發揮成都旅遊產品的組合優勢
(九)最佳化市內文化觀光產品。擴大規模,豐富內容,努力把武侯祠建成全國最大最完整的三國文化博物館。以杜甫草堂為中心,突出唐詩文化,加快建設包括文化公園、青羊宮、百花潭公園、送仙橋藝術城等在內的杜甫草堂文化旅遊區。加快永陵的保護性開發,提高其知名度並形成較強的接待能力。規劃、建設金沙遺址和古蜀船棺博物館,把它建成展示古蜀文化的精品。結合環境整治,在府南河、沙河兩岸規劃建設一批造型美觀、文化內涵豐富並與環境協調的景觀,開發水上旅遊項目,形成一條獨特的旅遊觀光帶。望江樓公園、人民公園、文殊院、大慈寺等景點要突出個性,增強吸引力。在城市規劃、改造和建設中突出旅遊功能,抓好城市的淨化、綠化、亮化和美化,向城市建設花園化、設施建設景觀化的方向發展,突出成都旅遊城市的個性。
(十)加快市郊旅遊資源的上檔升級。以市郊旅遊資源的升級促進軟硬環境的改善,提高資源的知名度和對外吸引力。在有利於保護和管理的前提下,鼓勵景區部分項目實行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大力招商引資,增加投入,加快開發。搞好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建設。全面推行旅遊區(點)的質量等級評定,提高綜合接待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龍門山、天台山、九龍溝--雞冠山、龍泉花果山等景區要逐步規劃建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或AAAA旅遊區,帶動一批AAA、AA景區的建設。
(十一)積極發展會展和商務旅遊。加強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建設,擴展規模,完善設施,努力建成中國西部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促進會展和旅遊的有機結合,爭辦全國性、國際性會展,以會展促進旅遊,以旅遊帶動會展,形成成都會展、商務旅遊品牌。
(十二)突出抓好購物旅遊。堅持推出成都名牌產品同開發旅遊購物市場相結合、繼承傳統工藝同開發高科技產品相結合、政府主導同鼓勵調動企業積極性相結合,扶持蜀繡、蜀錦等傳統工藝品的開發,規劃建設旅遊購物一條街和蜀繡、蜀錦博物館,開展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旅遊商品展銷會和"旅遊者最喜愛商品"評選等活動,挖掘和推出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又有便攜性、實用性和紀念性的旅遊商品。
(十三)大力開發美食旅遊。統一規劃和包裝成都美食旅遊。推選1000種川菜名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推薦100家信譽好、有代表性的餐飲企業,形成規模大、檔次高、環境優美的旅遊餐飲中心區。挖掘和弘揚茶文化,建設能體現成都民俗的茶文化休閒中心。挖掘和弘揚酒文化,以水井街全興燒坊遺址博物館建設為載體,建設集參觀、品嘗和購物為一體的酒文化廣場。組織川菜和成都名小吃的展示、烹任技藝表演和品評等活動,打造成都美食品牌。
(十四)積極發展農業、工業、科技、文化、康體等專項旅遊。發揮龍泉興龍鎮、郫縣農科村、溫江汪家灣生態園等觀光農業示範點的作用,推動農業旅遊規範發展。以成都高新區為基礎,創造條件,形成科技、工業旅遊示範區。利用市內博物館、藝術中心(館)、展覽館,推出一條文化旅遊專線;發掘川劇等傳統藝術,推出一台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好戲;圍繞塑造成都旅遊主體形象,唱響一首宣傳成都的好歌。藉助成都體育場館及牧馬山和青城山高爾夫球場等體育設施,發展康體旅遊。依託成都周邊的自然生態條件,積極引導自駕車、攀岩、漂流等探險旅遊。
(九)最佳化市內文化觀光產品。擴大規模,豐富內容,努力把武侯祠建成全國最大最完整的三國文化博物館。以杜甫草堂為中心,突出唐詩文化,加快建設包括文化公園、青羊宮、百花潭公園、送仙橋藝術城等在內的杜甫草堂文化旅遊區。加快永陵的保護性開發,提高其知名度並形成較強的接待能力。規劃、建設金沙遺址和古蜀船棺博物館,把它建成展示古蜀文化的精品。結合環境整治,在府南河、沙河兩岸規劃建設一批造型美觀、文化內涵豐富並與環境協調的景觀,開發水上旅遊項目,形成一條獨特的旅遊觀光帶。望江樓公園、人民公園、文殊院、大慈寺等景點要突出個性,增強吸引力。在城市規劃、改造和建設中突出旅遊功能,抓好城市的淨化、綠化、亮化和美化,向城市建設花園化、設施建設景觀化的方向發展,突出成都旅遊城市的個性。
(十)加快市郊旅遊資源的上檔升級。以市郊旅遊資源的升級促進軟硬環境的改善,提高資源的知名度和對外吸引力。在有利於保護和管理的前提下,鼓勵景區部分項目實行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大力招商引資,增加投入,加快開發。搞好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建設。全面推行旅遊區(點)的質量等級評定,提高綜合接待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龍門山、天台山、九龍溝--雞冠山、龍泉花果山等景區要逐步規劃建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或AAAA旅遊區,帶動一批AAA、AA景區的建設。
(十一)積極發展會展和商務旅遊。加強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建設,擴展規模,完善設施,努力建成中國西部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促進會展和旅遊的有機結合,爭辦全國性、國際性會展,以會展促進旅遊,以旅遊帶動會展,形成成都會展、商務旅遊品牌。
(十二)突出抓好購物旅遊。堅持推出成都名牌產品同開發旅遊購物市場相結合、繼承傳統工藝同開發高科技產品相結合、政府主導同鼓勵調動企業積極性相結合,扶持蜀繡、蜀錦等傳統工藝品的開發,規劃建設旅遊購物一條街和蜀繡、蜀錦博物館,開展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旅遊商品展銷會和"旅遊者最喜愛商品"評選等活動,挖掘和推出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又有便攜性、實用性和紀念性的旅遊商品。
(十三)大力開發美食旅遊。統一規劃和包裝成都美食旅遊。推選1000種川菜名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推薦100家信譽好、有代表性的餐飲企業,形成規模大、檔次高、環境優美的旅遊餐飲中心區。挖掘和弘揚茶文化,建設能體現成都民俗的茶文化休閒中心。挖掘和弘揚酒文化,以水井街全興燒坊遺址博物館建設為載體,建設集參觀、品嘗和購物為一體的酒文化廣場。組織川菜和成都名小吃的展示、烹任技藝表演和品評等活動,打造成都美食品牌。
(十四)積極發展農業、工業、科技、文化、康體等專項旅遊。發揮龍泉興龍鎮、郫縣農科村、溫江汪家灣生態園等觀光農業示範點的作用,推動農業旅遊規範發展。以成都高新區為基礎,創造條件,形成科技、工業旅遊示範區。利用市內博物館、藝術中心(館)、展覽館,推出一條文化旅遊專線;發掘川劇等傳統藝術,推出一台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好戲;圍繞塑造成都旅遊主體形象,唱響一首宣傳成都的好歌。藉助成都體育場館及牧馬山和青城山高爾夫球場等體育設施,發展康體旅遊。依託成都周邊的自然生態條件,積極引導自駕車、攀岩、漂流等探險旅遊。
四、實施市場行銷戰略,拓展國際國內旅遊市場
(十五)強化旅遊主體形象宣傳。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宣傳成都旅遊主體形象作為對內、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工作計畫和目標管理。市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成都旅遊形象的總體策劃和包裝。新聞單位要與旅遊部門密切配合,利用各種媒體和渠道,對旅遊主體形象進行廣泛持久的宣傳。外宣、外事、旅遊、文化等部門要互相配合,利用自身優勢,共同向外推出成都旅遊主體形象。
(十六)加強旅遊市場調研。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把握市場變化的規律,確定市場行銷的方向與重點,制定正確的行銷策略,不斷改進行銷方式與手段。根據旅遊市場的變化開發旅遊產品,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檔次、不同消費興趣的旅遊者的需求,不斷推出有吸引力、有賣點的新產品。
(十七)完善旅遊行銷網路體系。在空間布局上,把國際旅遊同國內旅遊結合起來;在手段運用上,把現代科技和傳統形式結合起來;在方式選擇上,把主動出擊同陣地宣傳結合起來。加強與各級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和國家旅遊局駐外辦事處的聯繫,在國內外主要客源城市和友好城市設立旅遊促銷"視窗";組織旅遊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旅遊交易會和展銷會;開展區域旅遊合作,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區域聯動促銷機制;密切與航空部門的合作,把促銷工作做到開通的所有航線;調動和發揮國際旅行社等企業對外促銷的積極性,在境外廣泛建立旅遊促銷網點,對成績顯著的給予獎勵。
(十八)建立行銷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落實專項促銷經費並逐年有所增加。旅遊企業要強化行銷意識,加大促銷投入,積極參加旅遊整體促銷。外事、公安、海關、邊防等部門要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對赴海外促銷人員簡化審批程式。涉外旅遊企業要用好用足成都口岸落地簽證政策。
(十五)強化旅遊主體形象宣傳。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宣傳成都旅遊主體形象作為對內、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工作計畫和目標管理。市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成都旅遊形象的總體策劃和包裝。新聞單位要與旅遊部門密切配合,利用各種媒體和渠道,對旅遊主體形象進行廣泛持久的宣傳。外宣、外事、旅遊、文化等部門要互相配合,利用自身優勢,共同向外推出成都旅遊主體形象。
(十六)加強旅遊市場調研。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把握市場變化的規律,確定市場行銷的方向與重點,制定正確的行銷策略,不斷改進行銷方式與手段。根據旅遊市場的變化開發旅遊產品,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檔次、不同消費興趣的旅遊者的需求,不斷推出有吸引力、有賣點的新產品。
(十七)完善旅遊行銷網路體系。在空間布局上,把國際旅遊同國內旅遊結合起來;在手段運用上,把現代科技和傳統形式結合起來;在方式選擇上,把主動出擊同陣地宣傳結合起來。加強與各級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和國家旅遊局駐外辦事處的聯繫,在國內外主要客源城市和友好城市設立旅遊促銷"視窗";組織旅遊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旅遊交易會和展銷會;開展區域旅遊合作,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區域聯動促銷機制;密切與航空部門的合作,把促銷工作做到開通的所有航線;調動和發揮國際旅行社等企業對外促銷的積極性,在境外廣泛建立旅遊促銷網點,對成績顯著的給予獎勵。
(十八)建立行銷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落實專項促銷經費並逐年有所增加。旅遊企業要強化行銷意識,加大促銷投入,積極參加旅遊整體促銷。外事、公安、海關、邊防等部門要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對赴海外促銷人員簡化審批程式。涉外旅遊企業要用好用足成都口岸落地簽證政策。
五、實施最佳化環境戰略,增強城市旅遊功能
(十九)實行旅遊標準化工程。旅遊區(點)實行國家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和環境管理標準。旅遊企業實行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等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在城市和旅遊區(點)按照《公共信息標誌圖形符號》標準,設定規範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誌牌。
(二十)實施旅遊暢通工程。爭取民航、鐵路部門的支持,增開國際國內航線和旅遊專列。完善旅遊交通設施和規範交通標誌,加速公路沿線的綠化、美化並在旅遊區(點)增(擴)建停車場(站)。加快成都旅遊散客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成都旅遊的綜合服務功能。各上路執法檢查部門和單位不得隨意途中攔截檢查旅遊車輛,要為旅遊車輛出入城提供方便。扶持旅遊汽車運輸企業發展,加快車輛更新,提高車輛檔次。
(二十一)推進旅遊信息化工程。配合國家"金旅工程",以成都旅遊網站為載體,建立旅遊信息服務中心,形成集旅遊信息諮詢、信息預測預報、市場促銷和旅遊行業管理為一體的網路體系。在機場、火車站、旅遊汽車站和其他口岸以及主要旅遊區(點),設定電腦觸控螢幕或諮詢服務點。完善通信設施,保證全市所有旅遊區(點)通信暢通。
(二十二)抓好語言環境營造工程。在旅遊"視窗"單位全面推行國語服務,普及英語常用語100句。成都電視台、成都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要開辦英語專題節目。賓館、飯店要在客房擺放《成都日報》英文版和介紹成都的外語宣傳品。城市和旅遊區(點)要設立中英文對照的解說牌、指示牌、警示牌等。
(二十三)推進旅遊廁所建設工程和旅遊環境綜合整治。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中,要把廁所改造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統一規劃建設。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在城區主要街道、重要公共場所、主要旅遊區(點)、旅遊者經常光顧的地方和通往主要旅遊區(點)道路上改造或新建廁所,並積極推廣環保生態廁所。堅持不懈地抓好旅遊區(點)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解決環境秩序、"三廢"排放、垃圾處理及燃燒柴煤等突出問題,為旅遊者營造安全、文明、優美、舒適的旅遊環境。
(十九)實行旅遊標準化工程。旅遊區(點)實行國家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和環境管理標準。旅遊企業實行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等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在城市和旅遊區(點)按照《公共信息標誌圖形符號》標準,設定規範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誌牌。
(二十)實施旅遊暢通工程。爭取民航、鐵路部門的支持,增開國際國內航線和旅遊專列。完善旅遊交通設施和規範交通標誌,加速公路沿線的綠化、美化並在旅遊區(點)增(擴)建停車場(站)。加快成都旅遊散客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成都旅遊的綜合服務功能。各上路執法檢查部門和單位不得隨意途中攔截檢查旅遊車輛,要為旅遊車輛出入城提供方便。扶持旅遊汽車運輸企業發展,加快車輛更新,提高車輛檔次。
(二十一)推進旅遊信息化工程。配合國家"金旅工程",以成都旅遊網站為載體,建立旅遊信息服務中心,形成集旅遊信息諮詢、信息預測預報、市場促銷和旅遊行業管理為一體的網路體系。在機場、火車站、旅遊汽車站和其他口岸以及主要旅遊區(點),設定電腦觸控螢幕或諮詢服務點。完善通信設施,保證全市所有旅遊區(點)通信暢通。
(二十二)抓好語言環境營造工程。在旅遊"視窗"單位全面推行國語服務,普及英語常用語100句。成都電視台、成都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要開辦英語專題節目。賓館、飯店要在客房擺放《成都日報》英文版和介紹成都的外語宣傳品。城市和旅遊區(點)要設立中英文對照的解說牌、指示牌、警示牌等。
(二十三)推進旅遊廁所建設工程和旅遊環境綜合整治。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中,要把廁所改造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統一規劃建設。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在城區主要街道、重要公共場所、主要旅遊區(點)、旅遊者經常光顧的地方和通往主要旅遊區(點)道路上改造或新建廁所,並積極推廣環保生態廁所。堅持不懈地抓好旅遊區(點)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解決環境秩序、"三廢"排放、垃圾處理及燃燒柴煤等突出問題,為旅遊者營造安全、文明、優美、舒適的旅遊環境。
六、實施依法治旅戰略,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二十四)制定和完善旅遊地方法規、規章。適應WTO有關規則,對現有旅遊法規、規章進行修訂完善,根據發展需要制定新的旅遊行業管理法規、規章。探索旅行社、"農家樂"、度假村和各類定點單位的管理辦法和服務質量監督辦法,加強旅遊業管理的規範化、法制化建設。
(二十五)加強旅遊法制教育和培訓。把依法治市戰略落實到旅遊行業,實施"四五"普法規劃,抓好法律、法規和WTO規則的學習培訓,增強旅遊行業的法制意識、改革開放意識、市場經濟意識、公平競爭意識、依法行政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
(二十六)加大旅遊執法力度。貫徹國家有關旅遊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成都市旅遊管理條例》。完善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建立旅遊、公安、工商、物價、衛生、質監等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加大旅遊市場綜合治理力度。解決旅遊行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整治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二十七)強化執法監督。加強旅遊管理部門法制工作機構建設,制定和完善執法監督制度,聘請旅遊服務質量監督員,形成強有力的旅遊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和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網路,搞好旅遊投訴工作,將行業管理行為和旅遊執法行為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下。
(二十八)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強化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的意識,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做好旅遊城市和旅遊區(點)、旅遊設施的社會治安、交通安全、設施安全、衛生防疫等工作,及時發現和排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和減少旅遊交通事故和其他事故。建立旅遊緊急救援機構,制定預案,及時做好事故救援處理工作。
(二十四)制定和完善旅遊地方法規、規章。適應WTO有關規則,對現有旅遊法規、規章進行修訂完善,根據發展需要制定新的旅遊行業管理法規、規章。探索旅行社、"農家樂"、度假村和各類定點單位的管理辦法和服務質量監督辦法,加強旅遊業管理的規範化、法制化建設。
(二十五)加強旅遊法制教育和培訓。把依法治市戰略落實到旅遊行業,實施"四五"普法規劃,抓好法律、法規和WTO規則的學習培訓,增強旅遊行業的法制意識、改革開放意識、市場經濟意識、公平競爭意識、依法行政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
(二十六)加大旅遊執法力度。貫徹國家有關旅遊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成都市旅遊管理條例》。完善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建立旅遊、公安、工商、物價、衛生、質監等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加大旅遊市場綜合治理力度。解決旅遊行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整治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二十七)強化執法監督。加強旅遊管理部門法制工作機構建設,制定和完善執法監督制度,聘請旅遊服務質量監督員,形成強有力的旅遊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和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網路,搞好旅遊投訴工作,將行業管理行為和旅遊執法行為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下。
(二十八)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強化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的意識,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做好旅遊城市和旅遊區(點)、旅遊設施的社會治安、交通安全、設施安全、衛生防疫等工作,及時發現和排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和減少旅遊交通事故和其他事故。建立旅遊緊急救援機構,制定預案,及時做好事故救援處理工作。
七、實施人才資源開發戰略,全面提高旅遊隊伍素質
(二十九)加強人才教育基地建設。建立完善旅遊行業的職業準入制度。加強對旅遊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發揮好旅遊培訓中心的作用。支持旅遊院校的建設,改進旅遊院校的專業設定,抓好旅遊業發展急需的行政領導人才、職業經理人才、短缺專業人才和教育培訓師資人才的培養。
(三十)大力推進崗位培訓。實行旅遊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和考試制度,抓好旅遊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有計畫有組織地派遣旅遊從業人員到沿海地區和境外學習,通過"東西交流"和"中外交流",培養高素質的旅遊專門人才和複合型人才。
(三十一)創新用人機制。用好國家關於西部地區吸引人才、鼓勵人才創業的政策,引入競爭機制,改善人才結構。愛護人才,用好人才。建立旅遊人才信息庫,推動人才信息交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三十二)強化職業道德教育。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態度、技能、作風和紀律培訓。開展"三優一滿意"(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和讓旅遊者滿意),爭創"青年文明號"、"文明導遊員"、文明示範"視窗"和文明行業等活動,推進旅遊行業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十九)加強人才教育基地建設。建立完善旅遊行業的職業準入制度。加強對旅遊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發揮好旅遊培訓中心的作用。支持旅遊院校的建設,改進旅遊院校的專業設定,抓好旅遊業發展急需的行政領導人才、職業經理人才、短缺專業人才和教育培訓師資人才的培養。
(三十)大力推進崗位培訓。實行旅遊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和考試制度,抓好旅遊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有計畫有組織地派遣旅遊從業人員到沿海地區和境外學習,通過"東西交流"和"中外交流",培養高素質的旅遊專門人才和複合型人才。
(三十一)創新用人機制。用好國家關於西部地區吸引人才、鼓勵人才創業的政策,引入競爭機制,改善人才結構。愛護人才,用好人才。建立旅遊人才信息庫,推動人才信息交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三十二)強化職業道德教育。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態度、技能、作風和紀律培訓。開展"三優一滿意"(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和讓旅遊者滿意),爭創"青年文明號"、"文明導遊員"、文明示範"視窗"和文明行業等活動,推進旅遊行業的精神文明建設。
八、切實加強領導,形成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十三)加大對旅遊業的領導力度。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檔案精神,進一步提高對加快成都旅遊業發展的認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把旅遊業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分管領導要具體落實。發揮市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的作用,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對旅遊業發展目標、重點建設項目和創優工作繼續實行目標管理。加強對假日旅遊工作的領導和協調。
(三十四)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市級旅遊發展專項資金,2002年市財政安排500萬元,主要用於旅遊市場促銷、重點旅遊項目規劃、旅遊人才培訓、黃金周旅遊信息預報等項目,並以此為基數逐年有所增加。各區(市)縣要建立旅遊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拓寬融資渠道,整合、最佳化旅遊資源配置,通過經營權轉讓等方式,吸納民間資金和外資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管理。
(三十五)加大相關部門的協作力度。各部門要樹立大旅遊意識,通力協作,支持旅遊業發展。計畫部門要把旅遊業發展和旅遊重點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建設、交通、林業、水利、園林、文化、宗教等部門要抓好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以資源保護促進旅遊發展,以旅遊發展促進資源保護。公安、交通、安全、工商、物價、衛生、質監等部門要加強旅遊運輸、安全、商品價格、市場秩序、食品衛生等方面的管理,創造良好的旅遊環境。
(三十六)加大對旅遊行業的管理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業綜合協調管理職能,抓好旅遊市場秩序整頓,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旅遊景區(點)的發展規劃、設施建設、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指導和管理,加強旅遊接待單位的行業管理。發揮好旅遊行業協會在旅遊業行業管理中的媒介、自律、服務和監督作用。
(三十七)加大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相關部門要大力支持旅遊企業的發展。幫助解決重點旅遊項目和旅遊商品開發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股票發行上市等方式融資。對列入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重點旅遊設施項目,精心包裝和大力宣傳,爭取國家資金和利用國外優惠貸款。比照對外貿進出口企業的獎勵辦法,對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和旅遊商品企業的創匯實行獎勵。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查處對旅遊企業亂檢查、亂攤派、亂罰款行為。鼓勵經濟實力強的企業集團特別是國外知名旅遊企業投資旅遊業,引導和支持旅遊企業向集團化、網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十三)加大對旅遊業的領導力度。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檔案精神,進一步提高對加快成都旅遊業發展的認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把旅遊業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分管領導要具體落實。發揮市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的作用,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對旅遊業發展目標、重點建設項目和創優工作繼續實行目標管理。加強對假日旅遊工作的領導和協調。
(三十四)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市級旅遊發展專項資金,2002年市財政安排500萬元,主要用於旅遊市場促銷、重點旅遊項目規劃、旅遊人才培訓、黃金周旅遊信息預報等項目,並以此為基數逐年有所增加。各區(市)縣要建立旅遊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拓寬融資渠道,整合、最佳化旅遊資源配置,通過經營權轉讓等方式,吸納民間資金和外資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管理。
(三十五)加大相關部門的協作力度。各部門要樹立大旅遊意識,通力協作,支持旅遊業發展。計畫部門要把旅遊業發展和旅遊重點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建設、交通、林業、水利、園林、文化、宗教等部門要抓好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以資源保護促進旅遊發展,以旅遊發展促進資源保護。公安、交通、安全、工商、物價、衛生、質監等部門要加強旅遊運輸、安全、商品價格、市場秩序、食品衛生等方面的管理,創造良好的旅遊環境。
(三十六)加大對旅遊行業的管理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業綜合協調管理職能,抓好旅遊市場秩序整頓,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旅遊景區(點)的發展規劃、設施建設、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指導和管理,加強旅遊接待單位的行業管理。發揮好旅遊行業協會在旅遊業行業管理中的媒介、自律、服務和監督作用。
(三十七)加大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相關部門要大力支持旅遊企業的發展。幫助解決重點旅遊項目和旅遊商品開發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股票發行上市等方式融資。對列入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重點旅遊設施項目,精心包裝和大力宣傳,爭取國家資金和利用國外優惠貸款。比照對外貿進出口企業的獎勵辦法,對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和旅遊商品企業的創匯實行獎勵。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查處對旅遊企業亂檢查、亂攤派、亂罰款行為。鼓勵經濟實力強的企業集團特別是國外知名旅遊企業投資旅遊業,引導和支持旅遊企業向集團化、網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