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珠茶樓

成珠茶樓

說起廣州市的老字號茶樓,開業最早、時間最長的要數成珠樓。這家歷史悠久的茶樓位於廣州市河南(現海珠區)漱珠橋畔。成珠樓在解放前參加了茶樓業的同業公會,曾有一塊刻著“成珠樓”的樟木牌匾,存放於該會在槳欄路的會址處。牌匾落款署清朝乾隆年代,從匾上所列年份可以推算,1945年是成珠樓開業200周年。那么,至1985年毀於火災時,成珠樓的歷史足有240年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珠茶樓
  • 地點:廣州市海珠區
  • 開業時間:1745年
  • 特點:樟木牌匾
  • 關閉時間:1985年
  • 關閉原因:火災
起源,地理條件優越,小鳳餅,200周年慶典,經營發展史,

起源

成珠樓本始於成珠館,是一間不起眼的簡易平房(成為兩層木樓茶樓乃是鹹豐年間的事)。創業伊始,成珠館屬當時廣州五大家族(潘、盧、伍、葉、周)之一的伍紫垣所有,為伍氏邸宅內待客的地方。伍氏衰落,館子轉讓吳氏,易名為“成珠餅家”,後又兼營茶樓、外賣,之後又數易其主。光緒年間,館歸梁福和堂所有,尚屬族產,主持人是梁殿華。成珠樓的發展,便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說起廣州市的老字號茶樓,開業最早、時間最長的要數成珠樓。這家歷史悠久的茶樓位於廣州市河南(現海珠區)漱珠橋畔。成珠樓在解放前參加了茶樓業的同業公會,曾有一塊刻著“成珠樓”的樟木牌匾,存放於該會在槳欄路的會址處。牌匾落款署清朝乾隆年代,從匾上所列年份可以推算,1945年是成珠樓開業200周年。那么,至1985年毀於火災時,成珠樓的歷史足有240年了。
成珠樓本始於成珠館,是一間不起眼的簡易平房(成為兩層木樓茶樓乃是鹹豐年間的事)。創業伊始,成珠館屬當時廣州五大家族(潘、盧、伍、葉、周)之一的伍紫垣所有,為伍氏邸宅內待客的地方。伍氏衰落,館子轉讓吳氏,易名為“成珠餅家”,後又兼營茶樓、外賣,之後又數易其主。光緒年間,館歸梁福和堂所有,尚屬族產,主持人是梁殿華。成珠樓的發展,便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地理條件優越

成珠樓地理條件優越。清代的廣州河南區有三大集市,即福仁市、漱珠市和歧興市。成珠樓所在地漱珠市處於各市的中心,並且近傍豪門望族的邸宅,著名古剎海幢寺又近在咫尺,故而食客不絕,而成珠樓的龍鳳禮餅和其他各種餅食色香味俱佳,並有各款粉面飯品供應,生意自然十分興旺。當時所制餅食,除櫃面零售及在茶座上供應外,還承接成批訂購,送貨上門。連市外、省外、國外的過路客,也以一試成珠樓精製餅食為快。梁殿華經營有方,使營業不斷發展,獲利甚豐,為成珠樓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及至於承父業,梁氏第二代續振先輩雄風,把成珠樓經營得更加有聲有色。他們聘請名師,嚴格保證餅餌質量,並注意改革包裝,不惜耗資在國內外進行廣告宣傳,務使男女老幼皆知。梁氏昆仲又花白銀2萬,把成珠樓里里外外修飾一新。為提防假冒,成珠樓小鳳餅在民國3年獲準進行商標註冊,保障了經營專利。此後,成珠樓雇用職工由原來20人左右增至四五十人(臨工不計)。

小鳳餅

成珠樓以小鳳餅成名。關於小鳳餅,何時始創,流傳著幾種不同的說法和記載。按小鳳餅成名於清鹹豐五年(1855年),因此有說其源於伍紫垣的婢女小鳳。小鳳是順德人而姓氏不詳。據說某日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碰巧點心師不在,而客人慾嘗廣東點心。伍無計可施,暗暗叫苦。小鳳情急智生,把平時私下儲藏以備充飢的乾餅拿出來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後大加讚賞,以後還來信稱道,念念不忘。其實只不過是小鳳把宴客剩下的菜餚收起來,加些梅菜壓成餅塊,再請點心師傅代為烘乾而已。想不到這種餅居然甘香酥脆、油潤乾潔,十分可口。意外的發現啟發了伍紫垣,於是命師傅如法炮製,並把這種餅取名“小鳳餅”。另有一種說法,認為小鳳餅是梁氏祖傳,因外形酷似小雞,故爾取名“小鳳”。後來,成珠樓確定以小雞作為小鳳餅的商標,正合把雞雅稱為“鳳”的民間習俗。不管小鳳餅的起源如何,總歸是成珠樓的一大發明,由於標新立異,風味獨特,質量上乘,難怪問世以來聲譽鵲起,而成珠樓更因此名聞遐邇。20年代初,小鳳餅曾獲“展品賽會最優等獎章”。1931年參加“廣州市國貨展覽會”,獲一等獎章。據說當年廣播電台曾經編了一段順口溜宣傳:“老鄉老鄉,幾時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雞仔餅,你去省城最緊要買雞仔餅。”長期以來,省內外的過客都喜歡手提小鳳餅回家,作為到過廣州的標記和珍貴的“手信”。國外華僑乃至外國朋友都把小鳳餅視為代表中國餅食的珍品,推崇備至。於是,小鳳餅的銷售點逐漸遍及省港澳。

200周年慶典

1946年成珠樓舉行開業200周年慶典,一時轟動河南區。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先生書贈成珠樓詩云:“小鳳餅,成珠樓,二百年來譽廣州。酥脆甘香何所從,品茶細嚼似珍饈。成珠高閣會天孫,綠皚新醅酒令傳。醉傲天台左右顧,漱珠橋畔海幢園。”

經營發展史

民國時期
回顧成珠樓的經營發展史,並非完全是暢順無阻的。還在1928年時,成珠樓已經由兩層木建築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樓房,面積達600平方米左右,業務日趨興旺。正當繼續“大展宏圖”的時候,廣州市地政局以開馬路需要為由進行勒索,開口便要白銀2.5萬元,否則便要將成珠樓攔腰切斷。茶樓方面對此不予理睬,最終卻鬥不過官府的勢力,只好任由“腰斬”。於是在開拓馬路時,偏要從成珠樓中間部位穿過,這真是個無情打擊。面對飛來橫禍,成珠樓老闆重整旗鼓,把“腰斬”所余的北部改作工場,而南部則擴寬加高,擴建了西鄰位置,重建三層樓房,並擴充四樓。當時共有職工46人,其中固定專門製作小鳳餅者10人,烘爐6隻。由於大量推銷小鳳餅,於是很快恢復了元氣,穩步發展。到1935年間,營業額和盈利均比“腰斬”前高出一倍左右。廣州淪陷時期,飲食行業隨著各行各業關門歇業而陷於停頓狀態,成珠樓自然不能倖免,出現了一個營業低潮,終至暫告歇業。1940年,經營者在惡劣的環境下又重新開業,到抗戰勝利之時,已經有了新的發展。1947年,成珠樓重新崛起,還開設了3間分店:一為西關成珠茶樓,一為成珠餅家,一為澳門的支店。此時期內,主持成珠樓業務的,已經是梁氏第三代,可說進入了私營時期的高峰年代。
解放後
解放後,由於成珠樓的業務不斷發展,上級投資把右側平房改建成四層樓,改善了職工的生產條件,同時擴大營業場地,擴至1400平方米。企業內部進行了一系列改造、裝飾,面貌煥然一新,座位從解放前的400個增至700個,職工人數達150多人。成珠樓的“成名法寶”——小鳳餅的製作配方在1959年已經向社會公開,為商業部飲食服務局編入《中國名菜譜》第4輯,得以流傳後世。
1985年10月9日夜,一場意外的大火吞沒了成珠樓,240年的歷史到此暫告中斷,但是,它的名字卻沒有消失。為了保持這家老字號,政府決定在原址投資重建,並於1990年1月正式開張,易名成珠酒家,在最興旺的時候曾開設了南華東路和荔福路分店。至1996年,成珠樓生意開始走下坡路,由於背負多重債務,無力償還,終於在2000年9月關門結業,債權人向法院起訴成珠樓,成珠樓的物業被法院拍賣。
摘自《廣州著名老字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