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武縣博物館
- 地理位置: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先農壇街與儀鳳路交匯處
- 占地面積:30 畝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09年10月1日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09:00-16:30
- 門票價格:免費
- 級別:國家二級博物館
- 建築面積:6000 m
- 展陳面積:3000餘平方米
- 閉館時間:周一閉館(節假日不閉館)
- 交通信息:成武縣博物館站: 公交655路、668路、686路、868路
- 隸屬:成武縣文化和旅遊局
- 藏品總數:10398件(套)
歷史沿革,鎮館之寶,機構設定,館舍展廳,地理位置,開放時間,參觀須知,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成武縣博物館成立於2009年6月,隸屬於成武縣文化和旅遊局,是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屬公益性一類事業性單位。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3000餘平方米。
成武縣博物館共收藏各類文物、自然標本10236件(套),共124478件,民俗文物5500餘件套。年代從新石器時代直到近現代。除做好收集整理歷史資料、文物陳列展覽和文化遺產研究工作外,還承擔了轄區內的考古發掘、資料研究等業務工作,以徵集、收藏、研究、陳列、宣傳成武縣歷史文化文物為主。
鎮館之寶
宋代五彩抄手瓷人
北宋(1860-1890)
瓷塑,五彩,胎體較薄。整個造型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坐於椅台上。頭戴花冠,面目慈祥,黑彩塗繪表示頭髮,發半露,梳鬏。黑彩繪眉眼,紅彩點唇。額心點繪有紅色太陽花,兩眼梢各有一紅色妝飾。鬢兩側有細細的發綹垂下。身著著左衽紅白花綠邊的廣袖衫,裡面穿紅色綠邊右衽內衣,僅露領口。脖子上帶有大花狀掛飾的金項圈。下身穿紅花白裙,裙腰高提,束於胸下,黃板革帶緊扎,交袖抄手。裙前有紅邊綠色垂絛,足蹬白舄。通高31.4厘米、底長10.3厘米、底寬10厘米、肩寬7.6厘米。1973年成武縣呂台遺址出土。
春秋三系青銅壺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銅錫合制的青銅器物,簡稱“銅器”。青銅壺大都是容酒器,也有汲水、注水和盛水的壺。該壺為春秋時期容酒器,整體呈背簍狀,青銅質,子母口,束頸,頸部有二系對稱,弧腹,呈橢圓狀, 腹部有一系;頸部至下腹部飾背帶狀紋,下腹部飾有三層紋樣,上層飾饕餮紋,中層飾蟠螭紋,下層為蟠虺紋,底部微凹。通高26.6厘米、口長11.1厘米、寬9.7厘米、腹徑19.9厘米、底長12.3厘米、寬9.7厘米。2004年出土於文亭山遺址,為陪葬器。
孔子廟堂碑
宋代制石,石灰岩質。虞世南撰並書,王旦書碑額。碑高209厘米,寬89厘米,厚24.5厘米。圓首。碑陽正文陰刻楷書32行,滿行66字,字徑高2厘米,寬2厘米,共2040餘字。此碑沒有碑座,應該是鑲嵌於牆壁之上的,碑體殘缺,局部碑文剝落。
該碑原是成武縣文廟內之物,文革時期被縣副食品加工廠用於做糖塊的砧板,後又改用於機座,現碑體上留有8個直徑1厘米當時為穩定機座時打的穿。棄用後被縣劇團當作門口的接腳石。直到20世紀80年代被追回入藏成武縣文物管理所。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越州(浙江省)餘姚人。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稱“初唐四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撰文並書寫。原碑立於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滿行64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但此碑立後不久即毀。現存摹刻有二:一在西安碑林,稱“陝本”或“西廟堂碑;一在成武,稱“成武本”或“東廟堂碑”,該碑無刊刻年月。清代書法家,金石學家翁方綱跋云:“成武縣學虞書廟堂碑,不著上石歲月,以歐陽集古及鮮于困學二家之言考之,知陝本泐於北宋時。而陝北泐處,此具有之,則非宋後刻也。”又據元末虞堪序云:“定陶河決得之,此序在至正二十六年,尤可證也,且行次位置與陝本不同,而相王間誤多臣者,亦可證原本王下當有臣字,是從唐初本摩無疑耳。”又甘楊聲跋曰:“西安本即今貼肆所售者,此本為朱蓮亭宰城武的所贈,行次空格與西安本不同,相王旦相字下妄添一臣字,其餘有西安本已泐而此本末泐者,計多185字,筆音更覺韶秀。”可見該碑為摩唐初本,宋刻,似無容疑。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