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林洲
- 國籍:中國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共產黨員
個人簡介,發表及獲獎論文,三十餘年語文教學體會,大語文,大教法,大智慧,
個人簡介
發表及獲獎論文
1、《作文雙軌面批法及嘗試》發表於《教師報》(445期)1993.7.18。
2、《說明文構思訓練例談》發表於《語文報》(國中版736期)1996.4.8。
3、《把握主旨,準確立意〉〉發表於《語文報》(高中版128期)1998.6.16。
4、《咬定青山不放鬆》1998年在《寫作導報》(254期)發表後,又獲渭南市教研成果評選一等獎。
5、《談談語文課外閱讀》一文被《中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收編,並獲該書編委會徵文大賽二等獎。
6、《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任務和方法淺說》1999年獲渭南市優秀論文二等獎。
7、《根深才能葉茂》2001年獲渭南市優秀論文二等獎。
8、《開放語文課堂,培養創新思維》2002年獲陝西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9、《關於考試作文的幾個問題》獲渭南市優秀論文一等獎。
三十餘年語文教學體會
大語文
所謂“大語文”觀,是針對“小語文”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小語文”只教一本語文課本,著眼點只是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大語文”觀是把語文放在一個大的環境下去教學,語文課本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教學內容,著眼點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語文能力的提高,是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而教學的語文。“大語文”大於“小語文”,高於“小語文”,深於“小語文”,重於“小語文”,強於“小語文”,美於“小語文”,無可比擬地優於“小語文”。
大語文要有大教材觀,不能只盯著一本語文課本。當然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但它僅僅只是語文學習材料中的很小一部分內容,只用語文課本進行語文教學,那學生都會得語文能力“營養不良”症。大教材觀就是將一切適合閱讀的文字當作教材,有選擇、有重點、有目的去閱讀。語文不但要從課本中學,還要從報紙雜誌中學、從影視中學,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豐富起來。“大教材”可以是報紙雜誌,可以是大小部頭小說,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也可以是名不見經傳的精品雅文,還可以是自己的或身邊熟人的作品。筆者在語文教學的三十餘年中選了許多課外教材,有餘秋雨的歷史文化散文,有陳忠實《白鹿原》的章節,有關於青藏鐵路的新聞報導,有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辭,更有我自己、我的學生寫的很多文章。在文學欣賞課和自讀課上,同學們興趣盎然,生動活潑,語文教學的效果很好。
大教法
“大教法”觀,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要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語文能力。訓練語文能力要落實到每一天、每一個時段。要讓學生把學語文的一天常規形成自學的習慣。例如早讀,大聲朗誦一篇古詩文或散文,這是訓練讀的能力,同時對訓練口才很有用;每頓飯後各用十分鐘時間泛讀幾篇文章或精讀一篇文章,這是訓練閱讀能力,同時積累素材,訓練語言,每天至少讀兩篇文章;晚上睡前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日記,這是每天練筆的內容;不論是讀是寫都有思維的訓練過程。久而久之,思維方法就會逐漸成熟。
“大教法”觀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改革。課堂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課堂是開放的,各種課型都有,有學習課文的課,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有文學欣賞課,有學生自讀課,五花八門,只要是學生有強烈的興趣的、有效的語文教學就行。
有人會說,你這樣教,教材規定的內容教不完怎么辦。在30多年的教學中,我的教材多是不夠教,沒有教不完的這個問題。關鍵是對教材要做大膽的取捨和剪裁。有的課一節就過去了甚至一節課教幾篇課文,對重要的課文才需精心設計,精雕細刻,剩餘的時間就向課外拓展,向生活的外延拓展。
目前我們的問題是在小小的語文課本的範圍內,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讀得少、寫得少;老師對課文分析太多,而對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等方面指導太少;課內課外作業的時間太多,用於課外閱讀、寫作以及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太少。導致語文越教越沒有語文味,失去文學的美,學生沒興趣,不愛學,語文能力低下,成績當然上不去。
大智慧
樹立了“大教材”觀、“大教法”觀,“大語文”的觀念就基本形成了。運用“大語文”觀教語文,學生提高的是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形成的就是“大智慧” ——學生閱讀,就很快把握文章的結構思路,中心思想,表現手法;學生寫作就會立意準確,思路清晰,詳略妥當,中心突出,語言流暢,妙句連珠;與人交流,就能得體和諧,連貫簡明;聽人言語,層次清楚,能很快把握中心。學生們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中訓練出了語感,積累了素材,思維方法得到了訓練,我們的學生就學出語文大智慧,就會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中享受生活,就奠定了終身發展的基礎。對付我們一向重視的高考就會舉重若輕,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