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弘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菏澤
- 出生日期:1945年9月
- 職業:中國著名國畫家
生平,主要藝術成就,名家評語,作品賞析,
生平
曾獲"牡丹杯"國際書畫大展三等獎;"蘆湖杯"與"延邊民俗節"全國書畫大展二等獎;第三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與"中國禪佛書畫展"優秀獎。作品《黃土悠悠》獲中國美協主辦的"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銅獎。《破曉》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全國書畫大展"優秀獎。《黃土魂》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世紀.中國風情"全國書畫大展。巨幅國畫《長青圖》為國務院收藏,並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羅乾、方毅、谷牧等的親切接見。1997年3月9日,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在《書壇畫苑》欄目中,以《山水畫家成弘夫》為題,作了專題報導。之後,中央電視台二套、四套、八套節目,又多次重播。出版專著有《成弘夫山水畫集》、《成弘夫山水畫速寫集》和詩集《旅遊記懷》。作品《大山的孩子們》入選2004年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作品被國內外圖書館館美術館及友人收藏。如各省級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和法國、英國、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泰國等國友人或館藏。傳略輯入《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主要藝術成就
1989年曾應國務院辦公廳之邀赴中南海作畫,巨幅作品《長青圖》為國務院收藏。 1991年作品《母.子.月》入展全國第一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覽”。《梅雀圖》入選全國第六屆“當代中國花鳥畫展覽”。
1993年作品《夜》入選全國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覽”。
1997年作品《破曉》獲全國第三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覽”優秀獎。《成弘夫山水畫速寫集》出版。3月9日,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在《書壇畫苑》欄目中以《山水畫家成弘夫》為題作了專題報導。之後,中央電視台二套、四套、八套節目又多次重播。
1998年作品《黃土悠悠》獲中國美協主辦的“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銅獎。晉升為教授職稱。
1999年作品《欲曉》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慶祝建國50周年全國書畫大展”優秀獎。2000年作品《黃土魂》人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世紀.中國風情”全國書畫展覽。《太行深處》獲全國第四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覽”榮譽獎。
2002年作品《大山魂》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3年作品《悠悠土林》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美術書法作品展覽”《厚土》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海潮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銅獎。
名家評語
認識成弘夫,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我大學剛結業,被分配到菏澤學院中文系教書,正巧和他住在同座宿舍樓的同一層里。由於我平時對書畫的愛好,便一來二往與他逐漸成了無所不談的摯友。雖然後來我調到報社工作,但一有機會便和他聚在一起談畫藝。
常言道“畫如其人”、“觀其畫如見其人”。每當看到成弘夫的新作,都讓我不約而同地想到他這個人,想到他那坎坷的經歷,想到他在大學讀的是中文,而在畢業留校時卻進了美術系從事專業教學。以及他不善言談,不善交際,不修邊幅,不好張揚,埋頭拼搏的情況。他是個強者,一步一個腳印地用自己的實踐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曾說:“雖然我過去吃過大苦,受過大罪,有20年的悲慘遭遇,但現在我感到,這卻是我用金錢難以買到的財富”。不是嗎,他精神世界裡的一切,不都凝聚在他的作品裡嗎?讀他的畫就是讀他這個人。
翻開成弘夫的畫集,總讓人感到一種磅礴、雄渾、昂揚的視覺衝擊——大氣。從早年的《母、子、月》、《巍巍岱嶽》、《曉霧初開》,到後來的《欲曉》、《悠悠黃土》、《土林悠悠》等作品。無不給人一種屹立於天地間的那種陽剛大氣與浩然正氣。讓人觀止,使人仰崇,叫人振奮,激人勇進。這不也正是作者一貫孜孜追求和心境的寫照。也是踐行他懸掛於案頭的一句座右銘“畫自己的畫,走自己的路。作人正,揚正氣。”
這些年,成弘夫跑遍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長城內外。然而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太行和大西北的黃土高原、戈壁大漠。他說他非常熱愛那裡“原始、荒涼的可怕,但又噴射著陽剛大氣的那十分壯美的自然風光。那裡沒有人為的雕飾,沒有虛假的偽裝,誰站在它面前,都會感到自己的渺小,更激發起那些有志者去拼搏奮鬥。”曾不止一次有人問他:“你在天津美術學院學的是花鳥畫,回來後怎么又主攻起山水來呢?”他回答:“我感到用山水畫這種形式,才能更好地將我心中的激情抒發出來。”
他深厚的文學功底,飽經風霜的生活閱歷,敏銳的洞察力和駕馭藝術語言的能力,使他的畫那么富有內涵,那么耐人咀嚼,尋味,充盈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如他那幅《大山裡的孩子們》作品,畫面上那鋪天蓋地的大山,濃重的墨彩,那婉蜒起伏的山間小道,小道上那背著書包去上學的孩子們,給人多少激動,多少聯想。96年年底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專題欄目的編導們專程去採訪他時,曾問到這幅畫是怎么創作出來時,他十分感慨地說:“那是90年春天我第一次帶同學去太行山寫生時,太行山深處一個前不見村,後不見店的山路旁,見到一間用石頭壘起來的小屋裡面,有7個小學生在一位不足16歲的小姑娘的領讀下,正在朗朗讀書。那清脆的讀書聲衝出石屋,迴蕩在寂靜的山谷中……。回校後,這件事一直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我力圖用我的畫筆把它表現出來。”
成弘夫還善於畫樹,尤其是畫那些疤痕累累、滿身創傷、歷經滄桑而鬱郁郁蔥蔥的松、柏和其它古老之樹。賦予樹以靈性,給觀者以啟迪。如他為國務院畫的那幅《長春圖》,幾株古柏滿身痍痕,枝桿穿插如虬似龍,柏葉蔥蘢,生機盎然,它給人多少想像啊。再如那幅《生命》作品,畫面上那棵誰也不知長了多少年的老樹,依然枝茂葉繁,誰見了不慨嘆,不引發一串聯想。
成弘夫長於巨幅大作,畫大山幽壑、黃土高坡,可對身邊平凡的小景,也善於發現它的美,特別是生長他的故鄉純樸的田園風光,更是他常去表現的題材。如他的《鄉情》、《村頭的小河》、《故鄉的髡柳》、《故鄉秋濃》等作品,無不透露出對家鄉的眷戀,對童年生活的緬懷,總以撲面的生活氣息打動著讀者。
“文藝當隨時代”。成弘夫有著紮實的傳統筆墨功夫,熟練掌握傳統藝術的表現模式。但面對不斷更新的社會生活、思想觀念以及東西文化地撞擊,他既不固步自封,也不招搖過市,人云亦云。他時時都在探索著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形式。這從他近幾年來在全國大展中多次獲獎,足可驗證他已和別人拉開了距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我們也可以從他不久前寫的一首小詩中,察看他求索的決心:“藝海蒼茫何是涯,峰高無處不難爬。學畫本若苦行僧,寂寞跋涉渾不怕。天賜我趣走此道,甘將心血一路灑。莫言哪日成正果,自有後人論高下。”我相信,他一定會不斷地取得新的成果。
作品賞析
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