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均釋》是劉師培所著作品,出自於《劉師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成均釋
- 作者:劉師培
- 作品出處:劉師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 編者:李帆
作者簡介,編者簡介,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號左盦,曾改名光漢,江蘇揚州人。生於經學世家,自幼濡染家學,打下厚重學問基礎。起初科場頗順,連中秀才、舉人,但1903年會試失利。此後投身革命,以排滿興漢為職志,在上海主筆《警鐘日報》,發表大量針砭時政、闡揚革命之作;同時成為《國粹學報》主要撰稿人,其學術論著大多發表於該刊上。1907年赴日本,在東京創辦社會主義講習會和《天義報》等,思想轉向無政府主義,並為之做了大量宣傳工作。此後投向清廷,為清兩江總督端方之幕僚。民國建立後,先任教於四川國學院,後又於1914年入袁世凱幕,並成為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為袁復辟帝制張目。1917年被聘為北京大學中國文學門教授。1919年病逝於北京。一生著述宏富,於經學、國小、校勘學、史學、文學等領域和交融中西的新學問方面,皆有重要成就。
編者簡介
李帆,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學院副院長、《史學史研究》副主編等職,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委員。曾多次赴德國、奧地利、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及港澳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並曾出任德國海德堡大學、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員。著有《劉師培與中西學術》、《中國學術:古典與現代之間》、《章太炎、劉師培、梁啓超清學史著述之研究》、《清代理學史(中卷)》、《古今中西交匯處的近代學術》等,主編《民國思想文叢》,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史學月刊》、《史學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大陸雜誌》(台灣)等學術刊物以及歐洲、日本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中、英、日文論文百餘篇。
作品原文
古崇聲教,《書·禹貢》言“聲教訖於四海”是也。故五帝之學名成均,案:鄭君《禮注》云:董仲舒說謂,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孔穎達曰:虞庠為舜學,則成均為五帝學。蓋成均為五帝之學,有虞之學襲用其名,非舜學只名虞庠不名成均也。均即韻字古文。古代教民,口耳相傳,而以聲感人莫善於樂。觀舜使後夔典樂,復命後夔教胄子。則樂官即師。《虞書》所謂“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皆古代施教之成法也。周代樂官名太師,或即因是得名。又商代大學曰“瞽宗”,周以瞽宗祀樂祖。蓋瞽以誦詩,《左傳》襄十四年。詩以入樂,故瞽矇皆列樂官。則學名“瞽宗”,亦以樂教民之確證。周名大學為“辟雍”,“雍”訓為“和”鄭君說。隱寓和聲之義,而和聲必用樂章。觀《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教合國之子弟,並以樂德、樂舞、樂語教國子,而春誦夏弦詔於太師,《文王世子篇》。四術、四教掌于樂正,《王制篇》。則周代立學亦以樂官施教。又案:《文王世子篇》云:春夏教干戈,秋冬教羽籥,皆於東序。則三代之學,樂歌與樂舞並崇,又《內則》所言: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亦其證也。蓋六藝之中,樂教特崇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