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鬥彩團花夔龍杯

明代憲宗成化御窯燒造的鬥彩名聞天下,鬥彩團花夔龍杯現存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名稱】:鬥彩團花夔龍杯
【類別】:瓷器,鬥彩。
【年代】:明代憲宗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
【文物原屬】:宮廷御用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私人。
介紹:
口徑:7.4厘米,底徑:3.0厘米,高:5.0厘米。
杯深式,直口斜敞,深腹,近底部呈內弧線斜收,窄圈足。
內里素紋,外口沿釉下青花勾勒弦紋一道。
圈足外釉上青花弦紋一道。
外壁居中釉下青花勾勒淡描團狀夔龍身及雲紋環繞一周,口銜靈芝夔龍四隻。
外口沿下接弦紋、底足上接弦紋,釉下青花勾勒淡描錦紋,上下各呈三方連續。
夔龍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單足神怪動物。《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說文解字》“夔,神魅也,如龍一足”。遠古時代,龍被中國先民視為神靈祥瑞,而受到世人的頂禮膜拜。經、史、子、集四大類書中記載了許多龍的傳說和先賢古聖對龍的崇拜、敬畏。龍的各種形象也以繪畫、雕塑、鑄刻等藝術形式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四隻團狀夔龍,一隻龍首釉上填彩以凝膩紅彩為主;一隻龍首填綠彩;一隻龍首填含金之黃彩;一隻龍首用釉下青花典雅之色;四隻團龍身填水綠綠彩,雲紋填紅彩,綠彩,閃金之黃彩,口銜靈芝填燦燦黃彩,凝膩紅彩。
所用黃彩,綠彩,因年代故,盡皆開片,呈魚子紋。
所有彩料與釉下青花沒有填彩之處,搭配巧妙,美侖美奐,相得益彰。
口沿弦紋,接四組錦紋,填彩分兩組。
一組花蕊填金光燦燦之黃彩,釉下青花之幽蘭為花瓣。
一組花心填凝膩紅彩,燦燦金光之黃彩為瓣。
剩下兩方連續,皆為花草紋,亦分兩組,每組花草紋,填紅彩,黃彩,綠彩,圖案同,填彩不同,視覺效果不同。
構圖排列疏密有致,繁簡有序。
杯底弦紋以上錦紋,施彩與上弦紋對稱,大同小異。
成化鬥彩施彩,彩料純正,有色階,變化多端,過渡自然,似一筆描畫,飄逸瀟灑,配以淺淡之青花,敷色填彩之妙躍然杯上。
釉下青花,發色淺淡呈灰藍,柔和雅致。
此杯釉面肥厚滋潤,胎體細潤,晶瑩剔透,質如美玉,不是蛋殼瓷,卻似脫胎器。
傳世成化鬥彩頂級品,皆不是蛋殼瓷,確都似脫胎器。
胎體在光線透視下,呈肉紅色。
窄底足露胎無釉處,為成化御窯特有之"糊米底"。
底足內書成化御窯特有巧拙之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青花雙方框,呈雲朦狀,有釉泡如珠。
此杯清代有仿,瓷彩,胎質,不可亂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