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光譜方法技術開發套用研究

《成像光譜方法技術開發套用研究》是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為主要研究單位,王潤生、郭小方、王天興、王青華、張宗貴、甘甫平、楊蘇明、姚國清、錢會文、李立寶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像光譜方法技術開發套用研究
  • 依託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完成人:王潤生、郭小方、王天興、王青華、張宗貴、甘甫平、楊蘇明、姚國清、錢會文、李立寶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20020047
項目名稱
成像光譜方法技術開發套用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主要完成人
王潤生、郭小方、王天興、王青華、張宗貴、甘甫平、楊蘇明、姚國清、錢會文、李立寶
獲獎證書編號
KJ2002-2-39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本項目選擇在華北地台北緣的張家口赤城—崇禮金礦成礦帶,使用當時能租用的國產第一代成像光譜儀MAIS獲取數據,並從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收集了內華達Cuprite礦區的“可見和紅外成像光譜儀(AVIRIS)”數據,開展方法評估和前期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 在實驗室條件下開展了礦物混合光譜研究,測試了高嶺石、白雲母、方解石、白雲石、蒙脫石、綠簾石、針鐵礦、磁鐵礦、鉀長石、斜長石、石英等兩種或三種蝕變礦物與蝕變礦物、蝕變礦物與造岩礦物等多種組合的混合光譜共300餘條,初步總結了礦物光譜變異規律。提出了礦物識別必須以礦物的共生組合規律和礦物的光譜及混合光譜知識為指導的思想,為實用型礦物識別方法的研究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較深入地研究了礦物組分對岩石光譜特徵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岩石中物質組分含量與岩石光譜吸收譜帶強度之間不僅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而且在不同岩石類型中岩石物質組分含量與光譜譜帶吸收強度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提出根據岩石光譜特徵譜帶吸收強度估計岩石物質組分含量必須在有效區分岩石類型的基礎上開展的遙感地質工作指導思想。 提出了基於圖像本身輻射特性、以大氣吸收譜帶(1.9 mm)輻射特徵為參考、相對機下點的機載成像光譜數據邊緣輻射畸變定量校正方法和模型。實現了機載成像光譜圖像邊緣輻射畸變的逐掃描行、逐象元的定量校正。與已有的輻射畸變校正方法相比,本方法校正精度高,適應性強,無需任何額外地面工作。 套用小波理論的多尺度分析思想,將頻率域和空間域數據處理方法有機地結合,在有效地消除圖像隨機點噪聲的同時,較傳統方法更多地保留了圖像邊緣和細微影紋特徵等高頻信息。 針對單一光譜特徵參量描述和表征地物光譜特徵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和不完整性的特點,將D-S證據證據推理方法引入成像光譜的地物識別中。研究和初步解決了成像光譜證據推理方法中證據源形成、基於類別發生頻率查找表的知識表達、證據的提取和綜合、證據外延和內插處理方法等技術關鍵,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成像光譜基於知識的證據推理分析方法體系。 評價了成像光譜一些常用數據處理和識別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發現單純依靠數學方法進行礦物識別有較大的局限性。發展了基於礦物共生組合規律、礦物光譜學和礦物混合光譜知識的組合光譜特徵匹配識別方法,採用基於知識的判別決策原理,建立了基於知識的礦物識別工作策略,發展了若干蝕變礦物的識別模型。方法考慮了礦物的共生組合、光譜變異和礦物混合光譜,利用了礦物光譜的組合特徵,因而識別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更適合生產實際中套用。 通過對MAIS數據的處理和識別,在河北實驗區圈出了12個金礦化蝕變異常。與河北地調院原張家口工作站一起,對識別出的鉀化異常區(點)進行了多次野外檢查,除地面覆蓋較厚,未見岩石露頭的幾個點外,其餘異常區(點)處都見到有石英脈出露,石英脈及圍岩中發育有不同程度的蝕變。赤城縣炮梁鄉西溝窯地段兩處異常地段地質成礦條件有利,野外見有鉀長石化、矽化等蝕變,硫化物十分發育,見有黃銅礦、方鉛礦、黃鐵礦,蝕變頻寬3米,石英脈呈細脈狀,產於東西向斷裂破碎帶中。經采揀塊樣化驗分析,西溝窯東溝含金0.68g/T、銀348 g/T、鉛15.88%;西溝窯西溝含金4.9 g/T、銀50 g/T、鉛2.86%。較好的礦化,取樣分析Au 4.9g/T、Ag 384g/T、Pb 15%,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已被河北地調院列入普查前期工作的候選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