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海樓主人,祖籍江蘇蘇州,1960年出生於江蘇連雲港,1994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先後拜著名畫家謝海燕、陳大羽、夏子頤、張文俊等為師,學習中國畫,現為著名畫家中國沁彩畫第一人王心元先生接收為徒。現為中國國家畫院蘇州藝術中心副秘書長、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院士、連雲港市黃海書畫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以鋼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0年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 職業:畫家
- 出生地:江蘇連雲港
- 代表作品:《春雨潤花香》
《高家台遠眺》
《晨曦》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曾有年輕人問過成以鋼,“是你的字好還是你的畫好?”成以鋼先生笑了笑,並沒有做出正面的回答。他說:“我從七歲就開始寫字、畫畫,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從未間斷,這期間的艱辛和付出,外人是難以知曉的。書畫同源,我寫字即為作畫,作畫即為寫字,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寫字,還是在畫畫?”看到這一番問答後,我心裡不由得生出了感慨:或許在成以鋼的內心深處,寫字和畫畫就好比他的左手和右手、手心和手背,你能說是哪一個好,哪一個又不好嗎?因此,在他的畫面中,我們總能看到書與畫的同時存在。
成以鋼的山水多以大求嫌整斷手筆入畫,思動靈飛,意趣盎霸射道然,落落大氣,運筆行氣間,涵渾迷離,色彩豐富,尤其是以氣質居先,雄奇偉麗。近處的石,外為輪廓,內為石紋,石紋之後,方有皴法;遠處的山,磅礴大氣,渾厚深沉。樹下,小溪潺緩;壁上,飛瀑激越;山頭,霧氣氤氳。山與水錯落有致,氣勢雄渾。在群山和亂石間,小道曲折,幾間屋宇掩映林中,雁陣孤舟,點綴其間,為畫面平添幾許生氣和動感。整個畫面透露著“小水大山千點墨,一丘一壑一江煙”的意蘊。
石濤的《話語錄》中說道,“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覆山川之勢,未可以一丘一壑而限量之也”。成以鋼的山水畫筆墨自由、奔放、無拘無束,時刻都是他的激情宣洩。他對用筆用墨非常講究,針對形狀紋理各不相同的山石,就用各種不同的皴法去描寫和表現,筆勢急緩頓錯,一波三折、韻味無窮,就像音樂的旋律、舞蹈的節奏,給人帶來一種激昂的旋律美。觀畫的人在欣賞作品時,其實也是一種尋寶的過程,在看成以鋼的寫意花鳥畫時,總有一個“趣”字縈繞在心頭。在他淋漓的筆法和縱意的筆勢下,畫面中的枝葉藤蔓、瓜果花鳥呈現出了愜意的自然氣氛,仿佛置身夏日庭院的瓜果架子下,蔭涼、微風、蟲鳴、估束鳥叫,好不舒適。除此之外,你還會好奇地發問,為什麼成以鋼的畫面中總有一隻“壺”呢?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文明中歡市微外,而成以鋼的祖籍則在江蘇。或許這個答案並不是畫者心中的唯一,不過就近取材也不無道理!
成以鋼的作品題款更是辭旨清麗,令人耳目一新。有大趣天成之神氣,無矯揉造作之俗骨。成先生以字入畫,以畫涵字,下筆看似隨意,卻是無限傳神,天然成趣,有品不盡的獨特韻味,沒有深厚的藝術造詣和爐火純青的功力,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
在成以鋼的世界裡,毛筆似乎已經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提筆在手,任何承載物都能是他的畫紙。即便是曲面的瓷器胚胎,他也能在上面恣意揮灑,尤其喜歡以青花釉料為墨。他在胚胎上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自由地馳騁個人奇特的藝術想像墓道套力,用筆放縱、水墨淋漓、氣勢旺盛、天趣橫生,構思奇特,筆墨灑脫,形神兼備,渾然天成。歲寒三友、高山大河,都是他筆下的素材。在成以鋼的眼中,水墨、宣紙與青花釉料、瓷胎,僅僅是材料上的不同,創作的方法是相同的。這同在宣紙上作水墨寫意畫筆墨淋漓、力透紙背的效果一樣,有相得益彰的藝術感染力。梅樹、松樹的曲折虬枝,山石、水流的磅礴氣勢,都被他盡情地揮灑在胚胎上。
夫畫者,從於心者也。也許是性情中人的緣故,成以鋼先生喜歡高山大河,欣賞成以他的畫,一股磅礴之氣勢躍然紙上:山則頂天立地,群巒連綿,樹必萬頭攢動,藤蔓繚繞。紙張的篇幅似乎已難限制他胸中的萬千氣象,陵臘艱屑更有不盡的筆意延伸於畫外,引人遐想。氣勢恢宏的畫面中,同時又散發著時代的嶄新氣象和力量感。
成以鋼以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藝術的創作中,從筆墨丹青到陶瓷等工藝美術,都滲透著他對藝術的深厚造詣,他在這種傳統藝術的探索中不斷的去追求,去攀登,去完善。他在這種對去旬棗筆墨格調及其精神品質一致性的強調中,體現著中國藝術精髓。應該說,這正是中國藝術傳統的本質特色之一。
個人作品
夫畫者,從於心者也。也許是性情中人的緣故,成以鋼先生喜歡高山大河,欣賞成以他的畫,一股磅礴之氣勢躍然紙上:山則頂天立地,群巒連綿,樹必萬頭攢動,藤蔓繚繞。紙張的篇幅似乎已難限制他胸中的萬千氣象,更有不盡的筆意延伸於畫外,引人遐想。氣勢恢宏的畫面中,同時又散發著時代的嶄新氣象和力量感。
成以鋼以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藝術的創作中,從筆墨丹青到陶瓷等工藝美術,都滲透著他對藝術的深厚造詣,他在這種傳統藝術的探索中不斷的去追求,去攀登,去完善。他在這種對筆墨格調及其精神品質一致性的強調中,體現著中國藝術精髓。應該說,這正是中國藝術傳統的本質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