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琛主編的《戊戌風雲錄》突破了以往以康梁變法為主的單線條的模式。力圖將戊戌變法這一歷史時期各種人物、事件、變革思想及其歷史要素置於確定的歷史時空中,以北京、湖南、湖北、廣東、上海、天津等為中心區域,以四川、浙江、安徽、貴州等為運動波及的點,具體表述各地變革的特點、過程和結局,並進而考察各地變法之間的關係。在時間維度上,具體考察這一時期歷史人物及其思想的演變和變法的動態進程。
基本介紹
- 書名:戊戌風雲錄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932頁
- 開本:16
- 作者:李濟琛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豐富,容量巨大,涵蓋了變法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思想等各個層面,呈現出立體認識。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馬關條約》的盤剝
飲鴆止渴
財政支絀,“羅掘已空”
橫徵暴斂,民不堪命
舊制度風雨飄搖
第二章 王朝中樞的失衡
慈禧的洋務班底
洋務總管奕訢
洋務主將李鴻章
倒霉的皇叔
西宮壓倒東宮
生不逢時的光緒帝
帝後失和
不得不退到幕後的慈禧
李鴻章與西太后
李鴻章時代的結束
第三章 李鴻章時代之後
兩代帝師翁同龢
親如父子的君臣關係
擢拔文廷式和張謇
帝黨與“後黨”
清流名士
兩廣總督抗法衛國
第四章 新角色登場
馮桂芬
王韜
容閎
薛福成
馬建忠
鄭觀應
陳虬
宋恕
何啟
唐景星
馬良
共同的經歷類型和世界觀念
香港--上海走廊
內地入口:李鴻章和沿海改革者
沿海與中國19世紀的變革
獨行客康有為
第五章 高鼻樑藍眼睛的中國改革論者
局外旁觀者赫德
林樂知的批評與建議
李提摩太的社會改革觀
廣學會打天下
外人的“中國心”
歐風強勁
第六章 深宮思變
年幼好學
憂民念每深求治日兢兢
大夏賴群才 濟治由賢能
虛懷能納諫 旁求常側席
戰敗與反省
臥薪嘗膽雪國恥
萌發維新思想
變法嘗試
文教
工商礦務
鐵路、銀行、郵政、軍事等
路在何方:尋找新的力量
第七章 先行一步:“張之洞與湖北改革”
張之洞:從主戰到變革
軍隊改革與湖北新軍
經濟改革與湖北實業振興
湖北傳統教育格局
改進傳統書院
一個模範:兩湖書院
新教育的誕生
從自強學堂到方言學堂
從引進美國棉種到農務學堂
工業教育與工藝學堂
張之洞與湖北教育
第八章 異軍突起:康有為與萬木草堂
草堂創設
沿革
政治幹部的搖籃
學什麼
登堂入室
美妙的草堂歲月
牛刀小試
草堂精英
第九章 龐雜的思想:“啟蒙運動與中國傳統”
西學東漸
都在談“變”:對《校邠廬抗議》的一次討論
近代時“西學”與康梁“新學”
舊瓶新酒
幾種中國式“議院”方案
維新派的“議院”與“民權”
一個令人困惑的難題
第十章 嚴復:從西洋歸來的思想家"議院"是誰提出的
船政學堂優等生
負篋英倫
歸來在北洋水師學堂
甲午驚夢
獨樹一幟《國聞報》
天下震驚《天演論》
第十一章 宮牆外的動靜
公車上書
康有為的上書活動
從《萬國公報》到《中外紀聞》
北京強學會
強學人物
合群與內訌
第十二章 上海:變法的輿論中心
第一塊居留地
工部局:殖民統治機構的由來
國中之國
洋學堂的興辦
新聞和出版事業
上海強學會
強學會和中國公會
康、張派系
《強學報》
強學又一次流產
風行華夏的《時務報》
《時務報》的汪梁之爭
《時務報》汪黃之爭
報刊盛行 書肆林立
第十三章 湖南變法
瀏陽興算
長沙風雲初動
時務學堂
《湘報)出世
南學會
黃氏地方自治
新舊較量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
第十四章 群英匯聚的人文景觀:“湖南現象”分析
學政江標
巡撫陳寶箴
按察使黃遵憲
開明士紳王先謙
遲到的譚嗣同
湘西才子熊希齡
瀏陽一傑唐才常
江湖俠士畢永年
梁啓超入湘
湖南人的性格
風氣一變動天下
第十五章 京湘滬以外的中國
戊戌變法與天津
四川士林風氣
尊經書院的建立
廖平與今文經學
宋育仁的追求
四川知識分子與公車上書
維新變法在四川
康有為與華南維新
華南號角《知新報》
浙江有限的動作
安徽的變法活動
貴州知識階層的覺醒
第十六章 警報與躁動
中俄密約
膠州事件
強租旅大
英租威海衛
法租廣州灣
展拓香港
瓜分危機
五大臣“問話”
統籌全局
全民上書
保國保種
保國會自身難保
明定國是
第十七章 日本模式
黃尊憲使日
《日本國志》和《日本雜事詩》
《日本國志》的明治維新觀
《日本國志》對明治維新的系統介紹
《日本國志》的影響
康有為何時開始購讀日本書
《日本變政考》與《明治政史》
從《日本國志》到“日本模式”
第十八章 翁康交誼與反目
翁同龢的穩健與溫和
康有為的激進路線
誰來充當旗手
翁康蜜月
反目:從學術思想到政治路線
第十九章 翁同龢開缺之謎
突然降臨的滅頂之災
誰是主謀
翁光起衝突
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公將私報
第二十章 中國政治的特徵:翁同龢透視
學術與心術
維新時代的官場習氣
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皇帝的家事與國事
誰能居間調停:調和兩宮的嘗試與失敗
第二十一章 變法中樞的重組
頻繁召見新派大臣
康有為獲寵與獻策
實幹家張元濟
軍機處
軍機四卿
活躍的兩台諫
第二十二章 制度變革
開放言路
革新官制
澄清吏治
刪改則例
旗人平民化
經濟改革啟動
文教立國
八股科舉窮途末路
軍隊現代化
第二十三章 社會改造
進化論與傳統社會觀
倫理觀的變革
文化觀的演進
新社會的胚胎
移風易俗與社會啟蒙
“與歐美同俗”
雖不施行天下移風
婦女冤仇深
舊女學滅新女學興
解放小腳
不纏足運動勃興
纏足禁廢的文化透視
第二十四章 藉助外力的嘗試
揚英抑俄的宣傳
中日和好的勸說
對維新分子的影響
英向劉坤一遊說
日向張之洞活動
維新分子的態度
聯盟英日的熱情
聯盟英日的理由
縱橫術的破產
第二十五章 新舊決鬥:從權衡新舊到最後攤牌
後台陰謀
新舊鬥法
王照事件
權衡新舊
穩健與激進
康譚鋌而走險
宮廷政變
瀛颱風雨
己亥建儲
新政措施存廢
第二十六章 流血與亡命
戊戌六君子
康梁出逃
張黃獲救
元濟革職
陳寶箴之死
沈鵬上疏
第二十七章 康梁勤王
心懷叵測的“日本朋友”
保皇會
兩廣密謀
“擁藩倒幕”
勤王與反清
第二十八章 自立軍起義
唐佛塵東渡
紅葉館餞別歸國
正氣會
富有票與自立會
張園國會
自立軍聚結華中
大通之役
漢口起事
張之洞的靜觀與翻臉
唐才常之死
第二十九章 中國政治的走向
軍事近代化與軍閥袁世凱
袁世凱與戊戌政變
未來強人與強權政治
孫康調協失敗
日本“協調”難成
孫康爭奪會黨
孫梁攜手與最後決裂
第三十章 反思
中外比較:改革的歷史機遇
緣木求魚
書生操政
自上與自下
激進主義批評
變革的社會承受力
帝後矛盾的激化
大禍臨頭冒險犯難
可行策略初探
變法失敗的思想因素
康氏理論省察
戊戌時代的思想分歧
維新志士的心態
憤激與惰性交感
文化鏈:變革的深層思考
維新文化選擇的教訓
“中國的人民大眾=上帝”
(代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