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橋

戊己橋

戊己橋,架於寧海縣城東北24公里胡陳西張村南大麥塘口中堡溪上,石平橋,48孔,全長150米,寬1.5米,高2.47米。因該橋為48孔,俗稱48洞橋。日本橋樑專家稱它為中國最長的柱腳式石橋。現為寧波市十大名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戊己橋
  • :2.47米
  • 全長:150米
  • :1.5米
簡介及歷史,建築設計,整體設計,橋墩設計,

簡介及歷史

戊己橋,始建於清代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成於道光己酉年(公元1849年),各取起訖舊式紀年中的第一字作橋名,因名“戊己”。它是浙東古代第一長橋,這裡既無古木翠竹相依,又無村舍茅亭為伴,它靜靜地橫亘在寧海縣東的胡陳港尾部,即中堡溪的入口處,長橋至今己有150年了。

建築設計

整體設計

戊己橋由3塊長條石並列連成橋面,全長為137.5米,寬1.65米,條石厚0.3米,橋高2.65米。此橋俗稱48洞橋,據說在建造公路時被填了一個橋孔,現存47孔,橋墩厚為0.35米,由長度為3-4米的長條石互相榫接。一望無涯的長橋,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張村通向橋南車家村的捷徑,行走在橋上的腳步聲清脆而悠遠,迴蕩在青山綠野之中。
戊己橋
戊己橋

橋墩設計

戊己橋的橋下,是源於海拔800餘米大丹山和茅蘆崗的中堡溪。每到雨季,溪水洶湧奔騰,匯入胡陳港,流向三門灣。如果洪水暴發,急流還可從橋上漫過,故建橋的工匠把迎水一方的橋墩鑿成圓棱形,以減少水的阻力,而在背水一方增加了數十條斜柱作支撐,這種巧妙地處理流水衝力的科學辦法,確保戊己橋抵禦百餘年洪峰的猛烈侵襲而巍然不動。
戊己橋是浙東一座罕見的跨海長橋,三門灣的海潮晝夜出入於橋下,故橋墩有嚴重的海蝕痕,有的己千瘡百孔,很像密集的蜂巢。但由於來自上游的淡水交匯,橋下卻不生牡蠣之類的海生貝類。47個橋孔中,以中孔為最大,跨度達4.3米,其餘均在3.5米左右,這是為便於船舶出入,而在靠近橋心部份的橋面上,還鑿有當年設定竹木扶欄的孔洞,使往來行人在洪水漫橋面時可扶住木欄涉水而過。由此看來,這座初看平凡無奇的浙東第一長橋,其實建造難度非同一般。
首先是海塗基礎鬆軟,眾多的石柱墩在海塗地質上很難固定。如1976年建造胡陳港攔港大壩時,曾7次失敗,都因地基所致;其次是三門灣的風暴、胡陳港的海濤和中堡溪的急流,時時威脅橋墩的安全。但戊己橋至今仍完好無損,堪稱“鬼斧神工”。因此,戊己橋是浙東民間工匠的聰明才智和卓絕創造的真實體現。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