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梅堯臣組詩作品。這是詩人傷悼其幼女稱稱的詩,作於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三月二十一日,即不足半周歲的稱稱夭亡當天。這組詩寫稱稱不當死而死,使作者傷心不平,並寫出了稱稱的天真可愛,她的死給父母帶來無盡的悲傷。全詩語言樸素,把傷悼女兒之情寫得非常真切沉痛,可謂是作者用血淚寫成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
  • 作品別名: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梅堯臣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
  • 其一
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傷。
我行豈有虧,汝命何不長。
鴉雛春滿窠,蜂子夏滿房。
毒螫與惡噪,所生遂飛揚。
理固不可詰,泣淚向蒼蒼。
  • 其二
蓓蕾樹上花,瑩潔昔嬰女。
春風不長久,吹落便歸土。
嬌愛命亦然,蒼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乾同兩乳。
  • 其三
高廣五寸棺,埋此千歲恨。
至愛割難斷,剛性銼以鈍。
淚傷染衣斑,花惜落蒂嫩。
天地既許生,生之何遽困。

作品注釋

⑴戊子: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殤:未成年而死叫“殤”。稱稱:作者幼女的名字。
⑵窠:昆蟲、鳥獸的巢穴。
⑶詰:追問,質問。

創作背景

這是詩人傷悼其幼女稱稱的詩。戊子為宋仁宗慶曆八年,詩人四十七歲,在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任國子博士。據詩人《小女稱稱磚銘》,稱稱生於慶曆七年(1047年)十月七日,於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夭亡,還不足半周歲。就在稱稱死去的當天,詩人在極度悲痛中,寫了這組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子女夭亡是對父母的最猛烈的打擊。這組詩第一首的開頭四句就是作者流著眼淚對死去的稱稱講的傷心話。當孩子呱呱墜地以後,做父母的是非常喜歡的。稱稱出生時,作者就特別寫了一首《宋中道快我生女》的詩,詩中說“慰情何必男,茲語當自戒”,表示了自己的喜悅心情。然而這種得女的歡喜,正加重了失女的悲傷;生時之客越甚,死時之悲愈烈愈深。開頭兩句生死對舉,時間的距離是這樣近,生之欣喜如同就在頭一天,不到半年,這欣喜就變成了悲傷。所以下文接著就寫稱稱生命的極其短暫。過去有一種迷信說法:如果一個人做了虧心的事,他就要受到“報應”,他自己或者他的子女就要遭到災禍。“我行豈有虧”,這是用反問表示否定,意思是,自己並沒有做什麼虧心的事,可是稱稱為什麼卻不幸夭亡了呢?“何不長”是用反問加重語氣表示悲痛。詩中這樣說,並不表示作者相信這種迷信說法,這只不過是作者極度悲愴的一種表現。這裡連用兩個反問句,語氣極強。這四句接連用了三個“汝”字,不假雕飾,如同脫口而出,正是含著眼淚呼喚死去的女兒的口吻。
稱稱死時還在襁褓之中,“其喜也笑,不知其樂;其怒也啼,不知其悲;動舌而未能言,無口過;動股而未能行,無蹈危;飲乳無犯食之禁;愛惡無有情之系:若是則得天真與保和”(《小女稱稱磚銘》),也就是說,無論在生活飲食或人事方面,都找不到任何原因。想來想去,作者後來只好想到環境方面了。詩中說:稱稱在時,春天,屋旁樹上的烏鴉孵出小鴉,雛鴉成天亂叫;夏天,蜂巢里擠滿了小蜂,它們常來螯傷稱稱。正是由於雛鴉的惡噪和小蜂的毒鰲,使得稱稱離去了。古時迷信,有鴉噪不吉利的說法,如《格物論》說:“老鴉鳴則有凶咎。”1048年(慶曆八年)閏正月,農曆三月二十一日已入夏天,所以詩中提到夏日之蜂。不說“死亡”而說“飛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同第二句的“死”重複,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因為回憶起稱稱生時情景,因而覺得她仿佛並沒有死的心理狀態。這四句寫的都是稱稱生前極細微的清節,表明在稱稱生前,就是在這些極細微的方面,作者也在為她操心,關心著她的成長;而且,只有對死者愛得極深,才會極力去尋究其死因。作者愛女之深,於此可見。
人們在悲傷欲絕之時,往往會失去理智,常常會把一些無關緊要甚至毫不相干的因素當作重要的東西,等到稍稍冷靜下來,也會感到並非如此。此詩作者也是這樣,後來冷靜一想,也覺得“毒螯與惡噪”,很難成為稱稱的死因。她究竟為什麼會死,作者終究找不到答案。“理固不可詰”是說稱稱之死是沒有理由的,也就是說她是不該死的。正因為她不該死而死去,所以作者才會痛哭流淚,質問蒼天。
組詩第二首的開頭四句寫花蕾被風吹落,比喻稱稱之死。“蓓蕾”是含苞待放的花。它瑩潔可愛,就像作者從前的小女兒一祥。它充滿生機,正待綻開,可是春光易逝,春風並不長久,轉眼之間,她就被夏日的狂風吹落地上,化作泥土。稱稱死於初夏,“春風不長久”點出死時。這幾句,句句寫花,而又句句關合著人,關合著稱稱,所以五六兩句即點明此意。“嬌愛”即指作者可愛的小女兒,她“豐然晰然,其目瞭然,耳鼻眉口手足備好”(《小女稱稱磚銘》),長得白白胖胖,眼睛是那樣明亮,耳鼻眉口是那樣端莊,小胳膊小腿是那樣健美,可是她卻夭亡在襁褓之中,她的命運就像枝頭被吹落的花蕾一樣不幸。詩人在詩中悲痛地說:高高在上的蒼天啊,你為什麼這樣冷酷無情,你難道就不知道人世間有失子之痛,死別之悲,竟然要奪去她的幼小的生命?“蒼天不知苦”是說如果蒼天有情的話,它就絕不會讓稱稱死去的,而她竟然死去,可見老天爺不知道人間有這樣的悲苦。人們在悲傷至極的時候,往往呼天喚地,這句正寫出了這樣的心情。結束兩句寫得更加傷心慘目。慈母是最疼愛自己的兒女的,兒女死去,母親最傷心。稱稱的母親也是先之以淚,繼之以血;乳汁是哺育稱稱的,而今乳汁未乾,而愛女已逝,乳汁與血淚交流,她不知何時才能流盡。慶曆四年(1044年)作者哀悼前妻謝氏和次子十十的《書哀》中的“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詩意與此相近。乳汁有枯乾之時,父母有生之日,失女之痛卻永無窮盡之期。
這組詩用樸素的語言,把傷悼女兒之情寫得非常真切沉痛,是作者用血淚寫成的作品。

名家點評

近人陳衍評價說:“(第一首)落想迥不猶人。(第二首)末十字,苦情寫得出。”(《宋詩精華錄》)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稱梅宛陵。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皇祐(1049—1054)初期賜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預修《唐書》。詩風古淡,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與歐陽修同為北宋前期詩文革新運動領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釋《孫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