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士禍

戊午士禍

戊午士禍又稱戌午史禍。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因士林派名臣金宗直的一名學生在編寫《成宗實錄》時將金宗直的文稿《吊義帝文》收入,曾被金宗直得罪的勛舊派有名人物柳子光、李克墩指責該文影射朝鮮世祖篡位。勛舊派大臣利用國王的憤怒,慫恿燕山君把士林派全部驅逐出政府,並誅殺相關者三十多人,釀成戊午士禍。

基本介紹

名詞解釋,事件經過,

名詞解釋

戊午士禍是朝鮮王朝歷史上第一次士禍,又稱戊午史禍。發生於燕山君四年即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七月。

事件經過

朝鮮初年的儒士,大致可以分為出仕王朝的勛舊派與孤忠高麗的嶺南派。勛舊派繼承高麗末年大性理學權近的學說,注重政治經濟等現實問題,作為朝鮮王朝的中心統治力量壟斷著朝政。而嶺南派則以高麗王朝的遺臣自居,拒絕服務於朝鮮王朝,隱居於嶺南(慶尚)地方而自成一派,所以又被稱為私學派。以高麗末年的另一學者吉再為首,經過其門生金叔滋等發揚光大,發展成為盤踞於嶺南一帶的在野勢力(士林派)。而到了朝鮮成宗時代(公元15世紀後半),意圖推行美政的成宗大王起用了士林派儒生,其中以金宗直(金叔滋之子)為代表,包括金宏弼、金安國、金正國以及後來鼎鼎有名的趙光祖等人,這是士林派在朝鮮政壇抬頭的開始。而戊午士禍,其實質就是勛舊派與士林派的交鋒。激進的士林派儒臣對於儒家美政的狂熱追求,不可避免地觸及了勛舊派的政治利益,思想主張的衝突和門閥權位的爭奪,就是士禍的根本原因。
而戊午士禍的肇端,僅僅是正直儒生與作風腐化的勛舊們的私人恩怨。燕山君時代的勛舊派弄臣武靈君柳子光發跡於朝鮮睿宗時代,因為誣告南怡等人,由一介庶子一躍為武靈君。柳子光的行徑在士林派人物眼中,自然是卑鄙無恥的,因此柳子光受到金宗直的鄙夷。金宗直不值柳子光的為人,而且也毫不隱諱自己的厭惡之情,在鹹陽郡守的任上他焚燒了柳子光的題詞,由是引起柳子光的怨恨。其實金柳之間的構怨僅僅是士林派與勛舊派理念衝突的冰山一角,這種衝突現象比比皆是,也包括了戊午士禍另一重要人物光原君李克墩。此人亦是卑鄙無恥之人,最初發跡於世祖篡位,因為平時已經劣跡斑斑,因而被耿直的士林派史臣金馹孫記錄史冊,從而兩人交惡。行為過於激烈的士林派,不知為尊者諱的道理,在史書草稿中大肆抨擊世祖篡位,直指其不合法性,其中金宗直的《吊義帝文》被指為借項羽義帝影射世祖大王,正好被勛舊派捉住把柄。久欲報復的柳子光與李克墩二人掀起了彈劾士林派的風潮,控訴士林派的大逆不道行為。
證據確鑿不容辯駁,士林派勢力因此受到毀滅性打擊,士林派的核心金馹孫、權五福、權景裕、李穆、許盤等被處斬,金宗直被掘墓斬屍,其餘士林派被放逐或驅逐,一律肅清乾淨。剛剛抬頭的士林勢力,就因為論史言辭失當的原因而蒙受沉重一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