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吸蜜鸚鵡(戈迪氏吸蜜鸚鵡)

金色吸蜜鸚鵡

戈迪氏吸蜜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金色吸蜜鸚鵡(學名:Trichoglossus goldiei)全身羽毛以綠色為主,胸腹部以淺綠色的底,搭上翠綠色的垂直條紋。頭上像是戴著一頂紅色的瓜皮帽,雌鳥頭冠部的羽色較雄鳥淡,紅的範圍也較少。原棲地在紐幾內亞潮濕的雨林,野外的數量據估計應有十萬隻以上。大約一歲齡即可繁殖後代。雌鳥每次可產下2枚卵,23天后幼鳥孵化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色吸蜜鸚鵡
  • 拉丁學名:Trichoglossus goldiei
  • 別稱:戈氏鸚鵡、戈迪氏吸蜜鸚鵡
  • 二名法:Psitteuteles goldie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亞科吸蜜鸚鵡亞科
  • :吸蜜鸚鵡族
  • :Trichoglossus屬
  • :金色吸蜜鸚鵡
  • 分布區域:中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
  • 命名者及年代:Sharpe, 1882
  • 英文名稱:Goldie's Lorikeet
  • 保護狀況IUCN無危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金色吸蜜鸚鵡身長18-19厘米,體重45-57克。該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和頭頂為紅色;耳羽和臉頰為紫紅色,羽毛帶有藍色的條紋;頸部為藍色,胸部和腹部為黃綠色,羽毛並帶有很寬的深綠色放射狀條紋;尾巴上方為橄欖綠色,內側為橄欖黃色;翅膀內側也有黃色條紋;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棕色。母鳥頭頂的紅色面積比較小。幼鳥有前額為紅色,頭頂大部分為綠色僅點綴些紅色羽毛。幼鳥、亞成鳥的鳥喙為黑楬色,一歲左右換羽完畢。
金色吸蜜鸚鵡(圖2)金色吸蜜鸚鵡(圖2)

生活習性

金色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雨林和山區森林、高大的次要植被區、從平地到海拔2750米高,遍布花朵和果樹的小森林區。平時大多以小群體或是組成至多30到40隻左右的族群;喜歡在樹頂或是花朵盛開的樹木上活動,偶爾可以見到100隻左右的龐大數量,有時候會和當地其他吸食花蜜的鳥種一起集結活動;相當喜歡洗澡,當下著細雨的時候,金色吸蜜鸚鵡會到樹枝的最外端享受雨水;飛行的速度相當快,高度也通常都高於樹頂,飛行的時候會伴隨比較尖銳的叫聲,因此相當明顯易見。金色吸蜜鸚鵡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漿果和昆蟲等為食。
金色吸蜜鸚鵡(圖3)金色吸蜜鸚鵡(圖3)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金色吸蜜鸚鵡分布圖金色吸蜜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人工飼養的金色吸蜜鸚鵡繁殖難度並不高,但是需要比較寬大的鳥舍比較能夠成功。可以提供20×30×20公分的厚木巢箱。金色吸蜜鸚鵡一次會產下2枚卵,偶爾會產下3枚,幼鳥羽毛長成約需6周。幼鳥在離巢後3周可以獨立。通常要3歲以後才有可能繁殖,如果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兩次。
金色吸蜜鸚鵡(圖4)金色吸蜜鸚鵡(圖4)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金色吸蜜鸚鵡(圖5)金色吸蜜鸚鵡(圖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