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立水文站,一生經歷,
創立水文站
民國7年(1918年),戈福海應順直水利委員會聘請,任陝縣水文站站長,創設陝縣水文站。
陝縣位於豫西黃河南岸。清初至民國初年在其北關外萬錦灘曾設水志樁觀讀水位,方法陳舊,所取資料不夠科學完備,但在萬錦灘設站其地點最為理想。戈福海於民國8年(1919年)初春,率領員工數人攜帶水文測驗儀器、工具到萬錦灘,安置於黃河岸邊高崗上的破廟――觀音堂,把儀器工具和床鋪置於神像台下,把香案當作辦公桌,陝縣水文站就這樣因陋就簡地成立了。
建站後,在設備不足、生活條件艱苦的情況下,開始了測驗準備工作。短短的2個月,他們選定了測驗斷面,安裝了兩岸測驗標誌,調查、測繪了附近河道地形,安設了水尺,於當年4月4日即開始了水位觀測。隨後又陸續開始了流量、含沙量測驗及氣象觀測。戈福海白天在河邊測驗,夜晚時行計算、製圖,兢兢業業不畏疲勞。每次測驗他把岸上工作留給別人,自己爭先上船搶作測水深、下流速儀、取沙樣等艱辛工作,在測船上他曾發生過落水遇險危及生命事故,事後全站人員驚恐失色,他卻坦然若無其事。對每次測驗記錄,他必一一核對、計算,經反覆審核直至無一疑問才肯簽字。
一生經歷
戈福海生長於南京、上海,一向吃的是大米、魚肉,在陝縣卻只有小米、麥、豆,蔬菜也很短缺。但他和員工、民夫一起搭夥吃飯,平易近人,遇事以身作則,吃苦在先,和全體人員 打成一片,相處無間。全站人員及附近居民,對戈福海這樣一個生長在大城市的知識分子,來到窮鄉僻野甘願過這樣艱苦生活,無不感動。
經過3年的艱苦創業,黃河中上游的第一個水文站――陝縣水文站,初具科學方法開展水文觀測的規模。張含英在《黃河志·水文工程》中寫道:“最完滿而有永久之設備者,則自民國8年始,順直水利委員會於陝縣、濼口各設之水文站。”
3年中,戈福海在陝縣水文站作了大量工作,積累了重要的黃河水文資料並為黃河水文事業培養鍛鍊了技術人才,受到順直水利委員會的嘉獎。不料民國10年(1921年)豫西戰火又起,陝縣水文站被迫停測。戈福海奉令除留一二人在站觀讀水位外,其餘人員撤回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