懾龍

懾龍

怪首懾龍(Llukalkan aliocranianus),屬名來自Mapudungun語言“激起人們恐懼的”,種名則是拉丁語“奇怪的頭骨”,指頭骨與當地的另一種阿貝力龍——道獵龍有所差異。化石出土於阿根廷晚白堊桑托階的布德拉卡帕組(Bajo de la Carpa組),正模標本是一個不完整的頭骨。

根據頭骨形態的描述,科學家認為懾龍正模並未成年,並且和同組的道獵龍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是二者頭骨的形態學差異表明:二者並非是一個物種的不同生長階段,而是兩個不同的屬種,同屬於阿貝力龍科短吻龍類(Brachyrostra)下的堅背龍類(Furileusauria)。論文還對懾龍的腦部進行了CT掃描重建,表明它擁有不錯的聽覺系統。

懾龍的發現表明在土倫階滅絕事件以後,隨著南美巨型掠食者——鯊齒龍科的消亡,巴塔哥尼亞地區的阿貝力龍科多樣性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當地生態環境中起著重要,甚至是主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懾龍
  • 拉丁學名:Llukalkan aliocranianus
  • 別名:激怖龍、激懼龍、駭龍、致懼龍
  • :蜥形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阿貝力龍科
  • 亞科:阿貝力龍亞科
  • :懾龍屬
  • :怪首懾龍
物種學史,頭骨特徵,耳部,腦部,體型,與道獵龍的差異,發現意義,生存環境,

物種學史

懾龍(Llukalkan aliocranianus,屬名取自馬普切語,意思是“引發恐懼、恐慌的”,種名取自拉丁文,意思是“不同的頭骨”),一種出土於阿根廷北部布德拉卡帕組(Bajo de la Carpa組)(桑托期)的獸腳類恐龍。
懾龍的標本(MAU-PV-LI-581)包括部分頭骨,完整的恐龍體長可能在4米左右,雖然標本不完整,但保存完好的顱腔使得研究人員可以使用CT斷層掃描重建出它的大腦和內耳構造。骨骼特徵顯示懾龍屬於阿貝力龍科當中的堅背龍類恐龍,在很多方面與同一地層出土的同類——道獵龍(Viavenator)非常相似,但尺寸要略小一些。
由於頭骨各部分還沒有完全融合,MAU-PV-LI-581死亡時可能還很年輕,但頭骨上神經和血管走行的孔洞、含氣空腔和枕骨突起等特徵顯示應該屬於一個新物種,而不是幼年的道獵龍,二者正模的頭骨大小並沒有巨大的差異,如果是一個物種的不同生長階段,那么在如此微小的生長範圍內發生如此巨大的顱內形態變化是不現實的。古生物學家還不能完全確定這兩種阿貝力龍類恐龍是如何共存的,可能是剛剛過去的土倫期滅絕事件造成的生態位空缺為這些阿貝力龍提供了發展空間,研究人員認為該地區的阿貝力龍類恐龍可能具有很高的多樣性,還有更多新物種未被發現。

頭骨特徵

科學家們對懾龍保存完好的顱腔進行了CT斷層掃描,重建出它的大腦和內耳構造。

耳部

對懾龍的腦部進行了CT掃描重建,它內耳的前半規管最大,其次是後半規管,側半規管最小,前半規管的形態與其它阿貝力龍科相同。在中耳區有一個充滿空氣的竇,這使得它可以形成更好的共振效果,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表明它擁有不錯的聽覺系統。由於耳部構造特殊,可推測懾龍的耳朵將比其他阿貝力龍科更為敏銳,幾乎類似鱷魚的耳朵。

腦部

懾龍具有形態上類似另一種南美洲阿貝力龍科奧卡龍的腦部,並有相似的內耳構造。此外當與馬達加斯加的瑪君龍比較時,懾龍比前者更仰賴頭部快速移動與複雜的凝視穩定機制。

體型

懾龍的頭骨保存長度為39.2cm,參考其他阿貝力龍類,估測體長在4米左右。鑒於正模尚未成年,或許還有比較可觀的生長空間。
懾龍
懾龍與人類體型比較

與道獵龍的差異

懾龍嗅球和中線拉成的角度是34°,道獵龍為45.5°。
懾龍垂體相較於道獵龍那么較不明顯。
懾龍腦子與道獵龍不同,懾龍的CNs III於CNs IV是分離的。

發現意義

懾龍的命名表明在森—土滅絕以後阿貝力龍在南美洲迎來了大規模的多樣化,不僅體現在種類上,更體現在結構上。阿貝力龍在土侖期以後成為了當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生存環境

懾龍生活的布德拉卡帕組還有當時還有同為阿貝力龍科的道獵龍,大盜龍科的特拉伊龍,阿瓦拉慈龍類的阿基里斯龍、阿瓦拉慈龍,蜥腳類的山精巨龍、林孔龍博妮塔龍、奧瓦龍,薄板類的嶺奔龍這些恐龍,以及一種名為佩文切鱷的鱷魚。該地層還有一些未命名的恐龍,諸如阿貝力龍科、大盜龍科、蜥腳類,其中阿貝力龍如MAU-Pv-LI-582(部分鉸接的頭骨)與來自同一區域的其他堅背龍類(道獵龍和懾龍)有一些共同的形態特徵;MAU-Pv-LI-665(椎骨和肋骨)與道獵龍有一些共同特徵。然而由於缺乏充分的診斷特徵和對阿貝力龍類眾多個體形態差異的認識,無法將新標本分配給這些已知類群,因此,它們被認為是不確定的堅背龍類。除此以外,布德拉卡帕組還發現了一些未命名的大型獸腳類恐龍的破碎化石。與同樣位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布特柏瑞組(BajoBarreal組)(森諾曼階~土倫階)一樣,雖然布德拉卡帕組(BajodelaCarpa組)目前己命名的阿貝力龍屬種體型都不大,但是該地區仍然有潛力不小的較大個體,比如編號為MACN-PV-RN 1012的獸腳類尾椎化石,被認為屬於一個身長為7米左右的大型阿貝力龍科,就像論文結尾提到的那樣,學術界對阿貝力龍科多樣性和進化史的認識還遠遠不夠,未來或許還有更多驚人的化石在等待著科學家們去發掘。
阿根廷內烏肯省Auca Mahuevo以南15公里處的Barreales Sur地區的背椎,編號: MCF-PVPH-418, 屬於Bajo de la Carpa組(年代大約在桑托階) , 椎體長度11厘米,按Baiano和Coria最新的描述算,靠前的脊椎,套氣腔龍的D1長度(8.5厘米),接近脆弱異龍AMNH 680的大小,如果按最初04年的論文描述算後部脊椎那可能只比氣腔龍(D14長度10.2厘米) 大~8%。
編號為MCF-PVPH-399的第二跖骨遠端,化石的主人應是一個很大的獸腳類恐龍。因為同時期沒發現過鯊齒龍科,因此被劃為未知獸腳類。根據其實際長度,該個體體型被認為可以跟巨型鯊齒龍科媲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