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山名, 於中國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 、漢江西岸 。東南谷地寬廣,西北巍峨陡峻盤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北始房縣青峰鎮大斷層,南止荊門—當陽一線,長約150公里;西至遠安沮水地塹,東到荊門—南漳一線,寬約20~30公里。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因古代滿山生長荊條,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荊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懷遠縣城關鎮
- 長度:約150公里
- 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
荊山,山名, 於中國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 、漢江西岸 。東南谷地寬廣,西北巍峨陡峻盤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北始房縣青峰鎮大斷層,南止荊門—當陽一線,長約150公里;西至遠安沮水地塹,東到荊門—南漳一線,寬約20~30公里。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因古代滿山生長荊條,故名。
荊山,山名, 於中國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 、漢江西岸 。東南谷地寬廣,西北巍峨陡峻盤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北始房縣青峰鎮大斷層,南止荊門—當陽...
荊塗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境內,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因大禹治水、禹會諸侯、娶妻生子的歷史故事而聞名。...
荊山,山名,我國有五座荊山,分別在湖北省南漳縣西部,陝西省閻良區、三原縣、富平縣三地交界處,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亦名覆釜山),安徽省懷遠縣西南,甘肅省靈台...
荊山鎮,隸屬於安徽省懷遠縣。位於荊山腳下渦河南岸,北接蚌寧高速,南鄰白蓮坡,西與河溜鎮接壤,東與塗山隔水相望。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區白乳泉,淮河、渦河、茨淮...
懷遠縣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懷遠荊山風景區,背依巍巍荊山,面對滔滔淮水。36階花崗岩石梯上,矗立著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基座高10.6米,漢白玉欄板...
懷遠軍,即懷遠縣,隸屬安豐路濠州。軍,中國宋朝的行政區劃。懷遠軍,中國宋朝的行政區劃——軍。 宋理宗寶祐五年(1257年),在荊山縣設立懷遠軍,治所在荊山縣(今...
據《名勝志》:宋置懷遠軍,取宋理宗趙昀“荊山為城,義在懷遠”一語為軍名。 建置沿革 懷遠縣歷史可上溯到原始社會的唐、虞時代,設有塗山氏國。 夏、商兩...
荊山,山名,我國有五座荊山,分別在湖北省南漳縣西部、在陝西省閻良區、三原縣、富平縣三地交界處、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安徽省懷遠縣西南、甘肅省靈台縣。其中...
荊山,在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南。古名楚山,楚人何氏得玉璞於此山中。山勢雄奇、風景秀美,為安徽名勝之一。...
四眼井,懷遠名井,有兩處。一在荊山東澗,老城隍廟前,雍正版《懷遠縣誌》載:“四眼井在察院前,泉出荊山,邑人將井蓋鑿四孔,以便汲取,泉味甘洌,官民利之”,通...
懷遠大禹塑像,位於白乳泉公園東南荊山半坡和老西門外禹王路口各一處。...... 懷遠大禹塑像,位於白乳泉公園東南荊山半坡和老西門外禹王路口各一處。...
懷遠老西門炮樓位於懷遠縣城老西門南的山坡上,它與懷遠縣荊山南麓天河對面的淮河炮樓為淮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侵華日軍炮樓。...
白乳泉位於荊山北麓。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難得的宜茶之水。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採得一塊價值連城的璞玉,敬獻給楚王。因宮中玉工不識其...
三聖寺原名大聖寺 。大聖寺建於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座落於荊山今懷遠縣境內。西面數十步既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元朝末年在戰亂中損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
國中部址於荊山腳下,更名“懷遠縣第五中學”(2011年國中部與其他學校合併,更名為“懷遠荊塗學校”),高中部位於遷至渦河北部的新城區,名“懷遠縣第三中學”。 ...
在峰巒疊翠,榴林似海的荊山腳下,坐落著一座生機盎然的公辦學校,這就是懷遠縣荊塗學校。懷遠縣荊塗學校前身是懷遠三中國中部,1999年因懷遠三中創建省級示範學校而...
聖泉泉水自山石縫中滲出,晶瑩澄澈,清涼甘洌,大旱不涸。清嘉慶《懷遠縣誌水利志》載:“塗山西崖有聖泉,舊志雲一名靈泉。”明代大學士宋濂在《游塗荊二山記》中有...
安徽省懷遠第二中學,簡稱懷遠二中,安徽省示範高中之一,坐落在淮上名城懷遠的禹王路西段,東倚荊山,南臨芡河,北瀕渦水,融山光水色、田園風光於一體,是一所花園式...
安徽省 塗山風景區位於禹會區西部和懷遠縣東南部,雄踞兩山三河,即塗山、荊山、渦河、天河和淮河,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8397畝,人口1.3萬。風景區轄上洪、下洪、...
蚌埠卞和洞,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位於安徽懷遠縣荊山。...... 蚌埠卞和洞,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位於安徽懷遠縣荊山。中文名 蚌埠卞和洞 位於 ...
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荊山。相傳為春秋時楚國人卞和采玉處,故名。洞由巨岩天然巧成, 石型圓潤,石表青翠。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澗...
南宋時期,至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分鐘離縣(今鳳陽縣)置懷遠軍和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鐘離縣;南宋鹹淳七年(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