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懷玉山馬鈴薯,塊莖卵圓或長圓形。薯皮極為粗糙,較普通馬鈴薯有明顯區別,顏色為黃色;薯肉為白色。澱粉含量10.3%-14.4%,蛋白質含量2.56%-2.60%,乾物質含量16.8%-18.0%,
維生素C13.1毫克/100克-13.3毫克/100克。未檢測出還原糖。
營養價值
懷玉山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和治療壞血病,還可以補充肌膚水分,去除老化角質,美容、養顏、減肥、養生、抗衰老。懷玉山馬鈴薯中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低,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粗纖維,有促進蠕動和加速膽固醇在體內的新陳代謝。
產地環境
懷玉山地貌類型主要有土石山地、黃土丘陵、河谷川道三大類型。土壤以紅壤為主,耕作層較厚,土壤結構好,土質疏鬆、通透,有機質含量高,速效鉀豐富,產地土壤pH值4.5左右,排灌良好。是懷玉山馬鈴薯生長的適合土壤條件。
玉山縣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河流是信江與樂安河水系的源頭,溪流落差大。
懷玉山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2-16℃,極端最高氣溫33.9℃,極端最低氣溫-9.5℃,7月平均氣溫23℃左右,境內氣候涼爽,雨量中等,年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光照充足,溫度變率大。春季氣溫回升快,乾旱多風,冷暖變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暫,氣溫涼爽舒適;秋季雨量較多,降溫快,霜凍早;冬季長,嚴寒乾燥。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懷玉山馬鈴薯的生長。
歷史淵源
徐光啟(1562-1633年)所寫的《農政全書》中記載有‘土豆’。在《農政全書》卷二十八記載有下述一段話:‘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由此可見,馬鈴薯在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前已傳入中國,並且廣為人知、普遍栽種。
清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二年(1766-1768年),學者朱承熙在懷玉書院任主講時,也是懷玉山書院歷史上學員規模最鼎盛的時候,他們從福建帶來這種“皮黃肉白”的洋芋種植於書院內的院田內,一時間成為全院師生工友們的主要糧食之一。
生產情況
2013年,玉山縣懷玉山馬鈴薯保護面積1860畝。
2015年,玉山縣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2萬畝以上,平均單產2000千克(鮮重)以上,總產在2.4萬噸以上。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懷玉山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懷玉山馬鈴薯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玉山縣懷玉鄉境內的玉峰村、洋塘村、金坪村、隴首村、關口村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6′30″-117°58′13″,北緯28°53′01″-28°53′17″。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選擇土質較輕、土層深厚、疏鬆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塊,水澆地要求灌排方便。
(2)品種選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當地品種“懷玉山馬鈴薯”,選用無病、表皮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顯且具該品種特性的薯塊。
(3)生產過程管理:懷玉山馬鈴薯的生產過程嚴格按照《懷玉山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執行。為保證懷玉山馬鈴薯的品質特色,應重點加強以下幾個環節的管理:
A、播種
①播種時間: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種。
②種植密度:直播單作種植一般每公頃播種60000穴左右;間套種植每公頃37500-45000穴左右。
③播種方法:以高壟雙行種植為主。單作地壟寬100厘米,高20厘米-25厘米,每壟穴播兩行,種薯相互錯開,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套種地廂寬150厘米-170厘米,馬鈴薯壟寬80厘米,種兩行,窄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視土壤墒情播種深度12厘米-15厘米。
B、育芽帶薯移栽
①苗床與播種:選擇背風向陽、濾水、土壤疏鬆,多年沒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作苗床,苗床寬130厘米,長依播種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播種薯400個左右,懷玉山馬鈴薯床底平整疏鬆,床四邊土高10厘米,於12月20日-1月10日或初春10厘米處土溫穩定升至6℃時即可播種,播種時種薯頂芽朝上,種薯間距1厘米擺播,種薯頂部保持平整,上蓋2厘米-3厘米細土,使幼芽生長整齊。蓋土後覆膜保溫。
②帶薯移栽:當苗床種薯30%的幼芽出土,芽長1厘米-3厘米,芽尖呈綠色,即可帶薯移栽。移栽前要嚴格去掉病、爛、線芽薯,每個種薯保留3個健壯芽。按芽的長度分批移栽,如有部分薯塊剛萌芽,可挑出繼續育芽。栽培時,起壟開溝定距移植,底肥同直播。
C、田間管理
①整地施肥:馬鈴薯是塊莖作物,在土壤中結薯,需要的土壤環境,應耕層深25厘米,播種前耕翻土地,耕耙兩次,整碎土垡,開好三溝,結合施肥,起壟種植。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馬鈴薯一般底肥施用量占施肥總量70%。春馬鈴薯每公頃一般底肥施農家肥45000千克。在施肥技術上應做到重施底肥、早施芽肥、穩施蕾肥。底肥施肥採取開溝深施,即在播種壟的中間開一條深20厘米的溝,將肥料施入溝內,先施有機肥,後施化肥(不接觸種薯),然後覆土起壟,並整平壟面。追肥採用穴施,距植株5厘米左右開穴,施肥後及時覆土。
②肥水管理:馬鈴薯在整個生長期中需水量大,遇到乾旱要及時澆水,同時要注意清理溝廂,防漬排澇。
③中耕除草:當馬鈴薯齊苗後深中耕一次,現蕾期第二次中耕除草,並結合厚培土,以增加結薯層數,提高產量。
④追肥:直播田,田間出苗達到50%左右時,追施芽肥,單作每公頃追施有機肥200千克左右;套作每公頃追施有機肥120千克-150千克。植株現蕾時,視苗情長勢或陰陽坡而定。壯苗每公頃追施有機肥60千克,弱苗酌情多施,偏旺苗可不施。
⑤生長調節:現蕾期,對徒長田塊覆蓋黑地膜促進光合產物向塊莖輸送,提高單產。
D、防治病蟲害
①輪作換茬,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
②及時撥除病株,清除田間雜草。
③作好田間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改善通透條件。
④青枯病和粉痂病以農業防治為主。
E、產品收穫
待地上部莖葉全部由綠變黃、塊莖停止膨大後,根據鮮薯上市或交售、貯藏時間適期收穫。收穫前一周殺秧,收穫的鮮薯先要充分攤晾,待薯皮木栓化後方可運輸、貯藏。
F、生產記錄要求
對產品生產地點,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農機具,所施用肥料名稱、施肥方式、施肥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施藥方式、施藥時間及施藥對象,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懷玉山馬鈴薯產地環境嚴格執行《NY5010-2002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產品符合《NY5221-2005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的標準。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生產經營的懷玉山馬鈴薯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2、已取得懷玉山馬鈴薯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懷玉山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字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和相關責任義務。
(2)懷玉山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懷玉山馬鈴薯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2、可以使用登記的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進行產品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品質和信譽;
正確規範地使用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
(4)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懷玉山馬鈴薯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偽造、冒用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懷玉山馬鈴薯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