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海傳

懷特海傳

《懷特海傳》是201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維克多·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特海傳 
  • 作者:[美] 維克多·洛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5851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維克多·洛是懷特海的學生,在《懷特海傳(套裝共2冊)》中,作者深層次、全方位地給世人展示了懷特海這位極富獨創性的哲學家的一生經歷及其學術貢獻。尤其是對懷特海作為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學家的思想歷程,以及過程哲學的發展脈絡,作者都做了匠心獨到的清晰闡述。

作者簡介

  維克多·洛(Victor Lowe),美國約翰斯一霍普金斯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理解懷特海》等書,也是得到西方學術界廣泛認可的懷特海生平著作的傳記作家。
  楊富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加州克萊蒙研究生大學過程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和外籍特聘研究員。繫懷特海《過程與實在》、愛丁頓《物理科學的哲學》等十多部譯著的譯者,著有《懷特海過程哲學研究》《現代西哲學方法論》《信息化認識系統導論》等學術專著。
  陳偉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哲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博士、研究生導師。著有《直觀抑或預設:馬克斯·舍勒對康德倫理學的現象學批判及其意義》《自我與他者:哲學方法論的效應及其界限》,譯著有《法律推理方法》等。

目錄

第一卷:
前言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撰寫緣起
第二節 哲學體系
第三節 過程神學
第四節 本傳契機
第五節 權威獨具
第六節 著述感言
第二章 家世述載
第一節 追憶先祖
第二節 懷念祖父
第三節 父輩事略
第四節 伯父亨利
第五節 教士父親
第六節 母姓家族
第三章 青春少年
第一節 孩提之時
第二節 鄉關故園
第三節 主教泰特
第四節 早期家教
第四章 中學時光
第一節 求學之初
第二節 學校生活
第三節 學習科目
第四節 體育活動
第五節 辯論社團
第六節 爭當班長
第七節 畢業典禮
第五章 劍橋歲月
第一節 初識劍橋
第二節 三一學院
第三節 大一新生
第四節 榮譽項目
第五節 同學友誼
第六節 獎金考試
第七節 亦師亦友
第八節 劍橋淑女
第六章 數學王國
第一節 授業老師
第二節 再露鋒芒
第三節 優等一級
第四節 當選理事
第七章 使徒協會
第一節 當選使徒
第二節 協會歷史
第三節 使徒成員
第四節 性格養成
第五節 哲學論伴
第六節 使徒記錄
第七節 宗教信仰
第八節 觀點擷英
第八章 青年才俊
第一節 人職三一
第二節 訪問德國
第三節 厚積薄發
第四節 首次發文
第五節 格頓從教
第六節 三篇文章
第九章 而立之年
第一節 宗教承諾
第二節 君子好逑
第三節 有女長成
第四節 韋德家族
第五節 獨立女士
第六節 一見鐘情
第七節 談婚論嫁
第八節 《泛代數論》
第十章 已婚數學家
第一節 兒女雙全
第二節 內心爭鬥
第三節 代數研究
第四節 數理哲學
第五節 安居樂業
第六節 教學管理
第七節 教學改革
第八節 兄弟院系
第十一章 伯特蘭·羅素
第一節 大學時光
第二節 良師益友
第三節 哲學轉向
第四節 撰文著書
第五節 扶危濟困
第六節 意亂情迷
第十二章 《數學原理》
第一節 合作伊始
第二節 撰寫論文
第三節 合作過程
第四節 學術分工
第十三章 《數學原理》(續)
第一節 羅素悖論
第二節 摹狀詞論
第三節 合作方式
第四節 另起爐灶
第五節 傳信傳疑
第六節 分道揚鑣
第十四章 以數表物
第一節 概念分析
第二節 時空理論
第三節 再論數理
第四節 波瀾不興
第五節 餘音繞樑
第十五章 告別劍橋
第一節 幾何論文
第二節 學生回憶
第三節 支持女權
第四節 悲情人生
第五節 遷居倫敦
第一卷索引
第二卷:
第一章 初臨倫敦
第一節 《數學導論》
第二節 教授無緣
第三節 擇木而棲
第四節 參會撰文
第五節 評論羅素
第六節 鄉間小聚
第二章 1914~1918年
第一節 數學教授
第二節 "一戰"陰雲
第三節 斯坦到訪
第四節 戰時工作
第五節 子成國殤
第六節 開除羅素
第三章 縱論教育
第一節 首談教育
第二節 自我發展
第三節 教育目的
第四節 博雅教育
第五節 有機教育
第六節 愛國主義
第七節 天賦發掘
第八節 教育節律
第九節 教學風格
第十節 技術教育
第十一節 大學功能
第四章 英倫最後歲月
第一節 肩負重任
第二節 懷特海大樓
第三節 社會活動
第四節 情系古典
第五節 與友偕樂
第六節 "貪婪之神"
第七節 榮譽學位
第五章 初涉哲壇
第一節 邂逅摩爾
第二節 自然哲學
第三節 兩個世界
第四節 相對時空
第六章 "泛物理學"
第一節 聲名鵲起
第二節 泛物理學
第三節 意義學說
第四節 廣延抽象
第五節 分層系統
第六節 批判休謨
第七章 移居哈佛
第一節 伍茲主任
第二節 離英赴美
第三節 美國安家
第四節 哲學講座
第五節 哈佛反響
第六節 日常安排
第七節 主持研討
第八節 黃金時期
第九節 傑茜來美
第八章 新自然哲學
第一節 洛厄爾講座
第二節 美國出書
第三節 自然價值
第四節 永恆客體
第五節 《科學與近代世界》
第六節 "暢銷書籍"
第七節 宇宙新論
第八節 廣義價值論
第九節 論愛因斯坦
第十節 有機哲學
第十一節 邏輯瑕疵
第十二節 亞歷山大
第十三節 挑戰伯格森
第十四節 出版協定
第九章 宗教講座
第一節 科學與宗教
第二節 宗教界定
第三節 學說衝突非災難
第四節 神學轉向
第五節 不可知論
第六節 二書獻辭
第七節 公共宗教
第八節 形上學
第九節 終極範疇
第十節 宗教信條
第十一節 上帝之善
第十二節 終極證明
第十三節 宗教信念
第十四節 觀點誤讀
第十五節 秩序即美
第十六節 形上論證
第十章 非英傳統哲學家
第一節 哲學會議
第二節 國際哲學大會
第三節 簡潔主題
第四節 系列講座
第五節 佩奇講座
第六節 《符號的意義及效果》
第七節 因果效驗
第八節 原初經驗
第九節 新知覺論
第十節 傷感世界
第十一節 無機世界
第十二節 《符號論》
第十一章 吉福德講座
第一節 講座緣起
第二節 講座進展
第三節 超越洛克
第四節 思辨目標
第五節 原創哲學
第六節 思辨哲學
第七節 多元論者
第八節 經驗搏動
第九節 自我創造
第十節 過程與實在
第十一節 範疇體系
第十二節 "本體論原理"
第十三節 範疇要求
第十四節 現實發生
第十五節 集合體
第十六節 宇宙細胞
第十七節 自我決定
第十八節 廣延理論
第十九節 主體性原理
第二十節 "反理智主義"
第二十一節 布拉德雷
第二十二節 形上學
第二十三節 思辨體系
第二十四節 終極解釋
第二十五節 神與世界
第二十六節 雙重問題
第二十七節 終極範疇
第二十八節 消亡與不朽
第二十九節 惠特克父子
第三十節 探親訪友
第三十一節 付梓出版
第十二章 實至名歸
第一節 榮譽學位
第二節 學者誓言
第三節 演講風格
第四節 師生重逢
第五節 七十華誕
第六節 晚年殊榮
第十三章 一家之言
第一節 高山流水
第二節 松柏常青
第三節 易有太極
附錄A《數學原理》第二版序言
附錄B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的信件
附錄C給查爾斯·哈茨肖恩的信
……
第二卷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