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今》為唐末五代的道士杜光庭所書。詩人引用典籍,懷古嘆今,感嘆隋末賢士隱退,民不聊生的情景,再詳細的解釋了為什麼歸隱修道的原因——保存道德,“無為”為眾人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懷古今
- 創作年代:唐
- 文學體裁:詩詞,寶塔詩
- 作者:杜光庭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懷古今》隋唐 杜光庭
古,今。
感事,傷心。
驚得喪,嘆浮沈。
風驅寒暑,川注光陰。
始炫朱顏麗,俄悲白髮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貴以難尋。
夸父興懷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鳴琴。
雁足淒涼兮傳恨緒,鳳台寂寞兮有遺音。
朔漠幽囚兮天長地久,瀟湘隔別兮水闊煙深。
誰能絕聖韜賢餐芝餌術,誰能含光遁世鍊石燒金。
君不見屈大夫紉蘭而發諫,君不見賈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見四皓避秦峨峨戀商嶺,君不見二疏辭漢飄飄歸故林。
胡為乎冒進貪名踐危途與傾轍,胡為乎怙權恃寵顧華飾與雕簪。
吾所以思抗跡忘機用虛無為師範,吾所以思去奢滅欲保道德為規箴。
感事,傷心。
驚得喪,嘆浮沈。
風驅寒暑,川注光陰。
始炫朱顏麗,俄悲白髮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貴以難尋。
夸父興懷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鳴琴。
雁足淒涼兮傳恨緒,鳳台寂寞兮有遺音。
朔漠幽囚兮天長地久,瀟湘隔別兮水闊煙深。
誰能絕聖韜賢餐芝餌術,誰能含光遁世鍊石燒金。
君不見屈大夫紉蘭而發諫,君不見賈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見四皓避秦峨峨戀商嶺,君不見二疏辭漢飄飄歸故林。
胡為乎冒進貪名踐危途與傾轍,胡為乎怙權恃寵顧華飾與雕簪。
吾所以思抗跡忘機用虛無為師範,吾所以思去奢滅欲保道德為規箴。
作者簡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學者。字聖賓(又作賓至),號東瀛子。處州縉雲今屬浙江)人。少習儒學,博通經、子。唐鹹通(860一874年)年間應九經(儒家的九種經典)試,不中,感慨古今浮沉,於是入天台山學道。唐僖宗聞其名聲,召入宮廷,賜以紫袍,充麟德殿文章應制,為內供奉。中和元年(881年),隨僖宗入蜀,見唐祚衰微,便留蜀不返。王建建立前蜀,任為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上柱國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王衍繼位後,親在苑中受道籙,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晚年在青城山白雲溪潛心修道,相傳85歲時逝世。
杜光庭對道教教義、齋醮科範、修道方術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他對《老子道德經》的研究頗有成就,將以前註解詮釋《道德經》的六十餘家進行比較考察,概括意旨,分為“五道”、“五宗”,對“重玄之道”尤其推重。他調和儒、道二家的思想,認為老子的思想主旨,,“非謂絕仁、義、聖、智,在乎抑澆詐聰明,將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見素抱樸,泯和於太和,體道復元,自臻於忠孝”,把孔孟之道統一於老君之道。他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經》,發揮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內則修身”,“外以理國”,囊括無遺。又主張“仙道非一”,不拘一途,有利於道教的傳播和發展。其著作還有《廣成集》、《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道門科範大全集》、《墉城集仙錄》等二十餘種。其思想調和儒、道二家的思想,不融佛教,保持道家本色。一些著作亡佚於元初,無法見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專著有《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註疏為個案》等。
杜光庭對道教教義、齋醮科範、修道方術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他對《老子道德經》的研究頗有成就,將以前註解詮釋《道德經》的六十餘家進行比較考察,概括意旨,分為“五道”、“五宗”,對“重玄之道”尤其推重。他調和儒、道二家的思想,認為老子的思想主旨,,“非謂絕仁、義、聖、智,在乎抑澆詐聰明,將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見素抱樸,泯和於太和,體道復元,自臻於忠孝”,把孔孟之道統一於老君之道。他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經》,發揮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內則修身”,“外以理國”,囊括無遺。又主張“仙道非一”,不拘一途,有利於道教的傳播和發展。其著作還有《廣成集》、《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道門科範大全集》、《墉城集仙錄》等二十餘種。其思想調和儒、道二家的思想,不融佛教,保持道家本色。一些著作亡佚於元初,無法見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專著有《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註疏為個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