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來縣戲曲志

《懷來縣戲曲志》是趙玉生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來縣戲曲志
  • 作者:趙玉生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01月
  • ISBN:7-104-02449-2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我小時候接受的啟蒙教育是母親教我的中國古典詩文。少年時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青年時又開始接觸英美文學。對於中國的戲曲藝術,所知甚少。只記得小時候曾在故鄉江蘇常州看過一次“灘黃”的帳篷演出。“灘黃”是常州、無錫一帶的地方戲,後被稱作“常錫戲”,最後定名為“錫劇”。

作品目錄

封面
懷來縣戲曲志
圖片
2006年9月5日,九十一歲高齡的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左二)和懷來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王建軍(左一)、懷來縣委辦公室副主任黃斌成(左四),本書編者合影。
2006年9月11日,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偉(左二)和本書編者合影
沙城龍王廟戲台壁畫(長3.2米,寬1.85米)
蔡有山在晉劇《九江口》中飾張定邊
崔德才在晉劇《唐知縣審誥命》中飾知縣唐成
劉仙梅在晉劇《紅樓夢》黛玉葬花一場中飾林黛玉
郝金銳在晉劇《呼家將》中飾呼丕顯
張家口青年晉劇團演出的新編晉劇《龍城二嬌》中,陳淑玲飾察汗(左一)、張桂英飾大嬌(左二)、曹雅嫻飾楊夫人(左三)、牛學禎飾楊洪(左四)、李增香飾二嬌(左五)
晉劇《朱痕記》牧羊一場中,王秀岩飾朱母(左一)、曹雅嫻飾趙錦堂(左二)
晉劇《朱痕記》中,牛學禎飾朱春燈(左一)、王秀岩飾朱母(左二)、曹雅嫻飾趙錦堂(左三)
張家口青年晉劇團演出的晉劇《漢宮秋月》中,楊韶華飾霍光(中花臉)
高國雲在晉劇《蘇三起解》中飾蘇三
張家口青年晉劇團書記范建平表演魔術《金魚幻影》
晉劇《賣妙郎》中,成連珍飾國文選(左一)、王桂香飾野金鳳(左二)
張家口青年晉劇團演出的晉劇《花打朝》中,王鑑良飾麻參軍(左一)、張壽倉飾程咬金(左二)、李秋萍(原懷來縣河北梆子演員)飾小旦(左三)
范玉龍在晉劇《九江口》中飾張定邊
在晉劇《坐樓殺惜》中,郭美英(山西晉劇院教授左一)飾閻婆惜,席振德飾宋江(左二)
趙貴梅在晉劇《蝴蝶杯》中飾蘆鳳英
趙貴山在新編歷史劇《李自成》中飾李自成
懷來縣河北梆子劇團演員在練功
(左)1982年張家口地區舉辦中青年演員會演,懷來縣河北梆子劇團演出《桃李梅》,楊景琴飾玉梅(左一),武香玲飾封氏(左二)
(上)在河北梆子《楊八姐救兄》中,楊貴卿飾八姐
懷來縣洋河大渠宣傳隊演出的小戲《改貨單》
在現代戲《紅燈記》中,劉德勝飾李玉和,楊懷蕊飾李鐵梅
懷來縣河北梆子劇團演出現代戲《磐石灣》,張海洋(中)飾陸長海
1976年懷來縣河北梆子劇團排演《練錘》,參加河北省現代戲調演
1979年懷來縣河北梆子劇團編劇容為曜創作的大型現代戲《戰古城》,參加張家口地區專業劇團文藝會演,榮獲創作獎和演出獎
題詞
九十歲高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彥涵先生題
中共懷來縣委書記李建華題
文化部青年美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龍新先生題
原張家口戲校校長常大安先生題
序一
序二
目錄
綜述
第一章 劇種
一、山西梆子
三、蹦蹦戲
第二章 劇目
一、溪皇莊
二、雞鳴驛
三、雞鳴山
四、保全州
五、炮烙柱
六、春秋筆
七、綠判官
八、霸王莊
九、青山紅玉
十、戰古城
十一、龍城二嬌
十二、土木之戰
第三章 音樂
一、狼山梆子簡介
二、山西中路梆子音樂
三、河北梆子音樂
四、蹦蹦戲音樂
第四章 表演
一、“狼山黑”蛤蟆臉譜
二、王德魁“撲虎”功
三、常順耍佛珠
第五章 舞台美術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舞台美術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舞台美術
第六章 機構
一、科班與學校
(一)永成班
(二)永順和班
(三)永慶班
(四)懷來文藝大學戲劇系
(五)懷來縣老年大學戲劇班
二、班社與劇團
(一)永盛班
(二)成順班
(三)十大股
(四)雙合班
(五)義和班
(六)榮華和班
(七)雞鳴驛戲班
(八)公社文工團
(九)懷來縣晉劇團
(十)懷來縣河北梆子劇團
三、票社與業餘劇團
(一)懷來京劇社
(二)沙城晉劇社
(三)小莊子奉天落子劇團
(四)蠶房營劇團
(五)南水泉新新劇團
(六)新保全光明街劇團
(七)甘字堡劇團
(八)藝友晉劇團
四、民間樂隊
(一)蘆家鼓匠世家
(二)狼山鼓匠班
五、協會
懷來縣振興戲劇協會
六、作坊與工廠
(一)孟銅鋪
(二)北京民族樂器廠懷來響器分廠
(三)懷來鑼廠
第七章 演出場所
一、懷來城財神廟戲台
二、外井溝戲台
三、南水泉戲台
四、懷來縣大禮堂
五、八寶山煤礦禮堂
六、新保全鎮影劇院
七、人民影院
第八章 演出習俗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演出習俗
(一)祭台
(二)開市戲
(三)廟會戲
(四)求雨戲
(五)行會戲
(六)謝茬戲
(七)接官戲
(八)功德戲
(九)罰戲
(十)對台戲
(十一)拜客
(十二)打通
(十三)懷來城演出習俗
(十四)沙城演出習俗
(十五)新保全演出習俗
(十六)雞鳴驛演出習俗
(十七)蠶房營演出習俗
(十八)查街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演出習俗
(一)會演
(二)政治性宣傳演出
(三)慰問演出
(四)傳統節日演出
(五)物資交流會演出
(六)專業劇團下鄉演出
(七)晉見當地文化主管部門
第九章 舊戲班行當
一、班主
二、教師
三、掌班
四、文武場
五、生
六、旦
七、淨
八、醜
九、寫頭
十、底包
十一、伙房
十二、跟壺的
十三、箱倌
第十章 文物古蹟
一、永順和班匾牌
二、雙合班印
三、義和班戲單
四、北袁營戲台題壁
五、小水峪戲台匾額
六、五營梁戲台楹聯
七、蠶房營劇團團中央錦旗
八、蠶房營劇團國務院獎狀
第十一章 報刊專著文摘
一、秦腔失傳之《義俠記》
二、行將失傳之秦腔舊劇《胭脂血》
三、行將失傳之秦腔舊戲《斬黃袍》
四、塞北戲劇異聞
五、四樹堂談戲
六、記秦腔名伶之技術
七、“狠”的表演
八、一個有詩意的晚會
九、演唱藝術家郭蘭英
第十二章 軼聞傳說
一、狼山班進口蓋三園
二、“大狼貓”“擒”老耗子
三、“背鍋生”學藝
四、收秋紅
五、駱駝旦浪倒旗桿
六、對台戲
七、吃倒狼山
八、永順和班劇本
九、席囤裝餃子
十、“狼山黑”後代
十一、“三盞燈”演“兩本半”
十二、“五盞燈”成戲蹲大獄
十三、“六盞燈”招親
十四、老疙瘩說戲
十五、王小三耍刀有尺寸
十六、王小三服老疙瘩
十七、王小三南甘莊教戲叫倒好
十八、“啞巴”偷藝
十九、石大先生怒奪戲箱
二十、“官廳紅”虎口奪人
二十一、“六搗鬼”吹破天
二十二、“吹斷街”張天真
二十三、蘆生學瞧戲
二十四、雞鳴驛民間“九花娘”的傳說
二十五、懷來城河神廟戲樓的傳說
二十六、接官亭戲樓
二十七、土木城關帝廟戲台不唱“三國戲”
二十八、土木村唱戲用真聖旨
二十九、橫嶺戲曲異聞
三十、兩年榮華班三年七條命
三十一、碾盤上唱戲
三十二、梨園槍聲
三十三、牛桂英之謎
第十三章 口訣·諺語·戲聯
一、口訣·諺語
二、戲聯
第十四章 傳記
一、狼山紅
二、白成功
三、裴永禎
四、王瑞
五、周福慶
六、藩永紅
七、捨命生
八、老疙瘩
九、王德魁
十、李元春
十一、王志雲
十二、王殿魁
十三、王存良
十四、程玉富
十五、劉存義
十六、常順
十七、盂春玉
十八、楊文明
十九、任自新
二十、馮大海
二十一、容為曜
二十二、張憲嶺
二十三、石宗山
二十四、張仲武
二十五、楊軍
二十六、崔德才
二十七、范明武
二十八、蔡有山
二十九、郝金銳
三十、劉仙梅
三十一、常大安
三十二、許繼業
三十三、童光范
三十四、王秀岩
三十五、武耀宇
三十六、曹雅嫻
三十七、王鑑良
三十八、成連珍
三十九、高國雲
四十、范建平
四十一、楊韶華
四十二、趙貴山
四十三、席振德
四十四、范玉龍
四十五、趙貴梅
四十六、閆剛直
四十七、武香玲
四十八、楊景琴
四十九、王慶福
五十、劉德勝
五十一、楊貴卿
五十二、張海洋
五十三、李淑珍
五十四、黃金梅
第十五章 題壁
一、懷來縣戲台題壁
(一)沙城戲台
(二)北袁營戲台
(三)黃營戲台
(四)前郝窯戲台
(五)西坡底戲台
(六)二堡子戲台
(七)果園戲台
(八)狼山戲台
(九)五營梁戲台
(十)南甘莊戲台
(十一)雞鳴驛戲台
(十二)外井溝戲台
(十三)辛莊戲台
(十四)西洪站戲台
(十五)安營堡戲台
二、懷來縣戲班在外地演出題壁
(一)涿鹿縣
(二)蔚縣
(三)赤城縣
(四)宣化區
(五)萬全縣
大事年表
編後語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