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猴科

懶猴科

懶猴科(Lorisidae)是靈長目原猴亞目的一個科,是較為原始的猴類,懶猴外表很象狐猴,但是其夜間的活動習慣不一樣,懶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撒哈拉地區以及南亞。包括分布於南亞的瘠懶猴(瘦猴)Loris,分布於東南亞的懶猴(蜂猴,風猴)Nycticebus,分布於赤道非洲的樹熊猴Perodicticus、金熊猴(金)Arctocebus和1996年才發現的假熊猴Pseudopotto五屬,均為生活於熱帶森林中獨居的夜行性樹棲動物。

懶猴科均為以食蟲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平時行動緩慢,但在短時間內可以做比較敏捷的動作。懶猴屬Nycticebus是分布於中國境內的唯一原猴類,本屬有2—3種,即體型較大,分布廣泛的懶猴Nycticebus coucang;體型較小,分布於越南、寮國、高棉和中國雲南南部的小懶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以及未被廣泛承認的中懶猴(間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原本認為中國只產懶猴一種,後來發現另外的兩種在中國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簡介,懶猴詳述,分布範圍,外形特徵,保護級別,生活習性,

簡介

我國有1屬3種:
懶猴Nycticebus coucang、小懶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中懶猴間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
分布於東南亞,我國見於雲南南部,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頭圓,吻短,眼大而向前,眼間距很窄,耳廓半圓而朝前;前後肢粗短,等長,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極短或退化,除第二趾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墊和扁指甲;體毛短密,顏色變異很大。
懶猴科均為以食蟲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平時行動緩慢,短時間內可以做比較敏捷的動作。懶猴外表很象狐猴,但是其夜間的活動習慣不一樣。棲息在熱帶或亞熱帶的密林中,白天蜷伏在樹洞等隱蔽地方睡覺,夜晚外出覓食,吃野果、昆蟲,善於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很少到地面活動。無一定發情期,懷孕期約4個月,一般冬季產仔,每胎產1仔,多在夜間分娩。

懶猴詳述

懶猴科Lorisinae分類: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哺乳綱 Mammalia 真獸亞綱 Theria 靈長目primates 原猴亞目 Strepsirrhini
我國有1屬3種:懶猴Nycticebus coucang、小懶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中懶猴(間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分布於東南亞,我國見於雲南南部,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假熊猴Pseudopotto martini是1996年才發現的新種,分布於赤道非洲。
懶猴(蜂猴)Nycticebus coucang、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懶猴(蜂猴)Nycticebus coucang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東北部,在我國見於雲南和廣西。體型小,體長31~34.5厘米,體重680~1000克;尾長22~25厘米;牙齒36枚;除第二趾是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墊和扁指甲;體毛短密,顏色變異很大,背部棕、棕紅或灰色,背中央有1條褐色縱紋,至尾基部逐漸變窄,色澤變淺,至頭頂分成兩岔延到耳端及眼周圍,腹面棕色。棲於熱帶雨林及亞熱帶季雨林中,完全在樹上生活,極少下地,喜獨自活動。行動特別緩慢,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故名“懶猴”。白天蜷成球狀隱蔽在大樹洞中或在枝椏上歇息,夜晚出來覓食,以植物的果實為食,也捕食昆蟲、小鳥及鳥卵,尤喜食蜂蜜,因此名“蜂猴”。
小懶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與蜂猴十分相似而體型更小,只有懶猴的一半大。體長21~25厘米,尾長1厘米,體重250~450克。頭圓眼大,無頰囊,口、唇、鼻皆為白色。體毛細絨狀,多為橙色至赤褐色。背部脊紋不明顯,腹部、四肢有銀灰色光澤。 分布於我國雲南西南部,以及越南,寮國和高棉等地。棲息於熱帶密林中,白天隱藏在樹叢中,晚上出來活動。以果實嫩葉等為食,也捕食小鳥和昆蟲等。棲息環境、食性與懶猴基本相同而曾被誤認作懶猴幼體。1986 年因一隻形體很小的雌猴產下一崽,才為人們所認識。對小懶猴的研究尚未深入進行。
中懶猴(間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體型大於倭蜂猴但小於蜂猴,成體體重一般為400~700克,體長250毫米左右。上體色似倭蜂猴,但毛端白色尖明顯,體背中央有明顯的暗褐色脊紋,體毛很少捲曲。本種系Dao Van Tien(1960)根據獲自越南北部標本命名的一個新種,其特徵是體型小於蜂猴而大於倭蜂猴。Groves(1971)認為本種是倭蜂猴的成體而作為後者的同物異名。通過在雲南東南部和南部獲得一批倭蜂猴和間蜂猴的標本,經比較,兩者在體型大小、外形和毛色差異、齒型結構和其它形態結構上均有差異,而非年齡變異。90年代,通過分子生物學的MtDNA分析,兩者亦有一定差異,其遺傳距離為0.009。據此推算,兩者在50萬前就已有了遺傳分化。為此,可以認為間蜂猴是一個有效種。間蜂猴的棲息生境與倭蜂猴相似,均生活在炎熱的印度支那熱帶低海拔(300米以下)地區的原始闊葉林中,在茂密的竹林或野芭蕉林中亦有所發現。夜行性,樹棲,單獨活動,主要食物為熱帶軟性甜水果如野芭蕉,榕樹果等,亦偶食昆蟲、鳥卵等動物性食物。間蜂猴為越南北部和雲南南部的特有種,也是亞洲靈長類中分布最狹窄的一個種,估計種的分布範圍不及500平方公里。 國內迄今所知僅分布於雲南南部的屏邊、河口、金平和綠春等邊境縣。國外只分布於越南北部。在雲南,間蜂猴的數量比倭蜂猴稍多。但由於這一地區其棲息的主要生境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已保存不多,其數量亦很稀少,可能不及500隻,加之種的分布區遠比倭蜂猴小。

分布範圍

懶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撒哈拉地區以及南亞。分布在南亞的瘠懶猴(瘦猴)Loris,分布於東南亞懶猴蜂猴風猴)Nycticebus,分布於赤道非洲樹熊猴Perodicticus、金熊猴(金)Arctocebus和1996年才發現的假熊猴Pseudopotto五屬,均為生活於熱帶森林中獨居的夜行性樹棲動物。懶猴屬Nycticebus是分布於我國境內的唯一原猴類,本屬有2~3種,即體型較大,分布廣泛的懶猴Nycticebus coucang;體型較小,分布於越南寮國高棉和我國雲南南部的小懶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以及未被廣泛承認的中懶猴間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原本認為我國只產懶猴一種,後來發現另外的兩種在我國也有分布。

外形特徵

頭圓,尾短,眼大而向前,眼間距很窄,耳廓半圓而朝前;前後肢粗短,等長,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極短或退化,除第二趾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墊和扁指甲;體毛短密,顏色變異很大。

保護級別

懶猴科隸屬於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

懶猴科均為以食蟲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平時行動緩慢,短時間內可以做比較敏捷的動作。懶猴外表很象狐猴,但是其夜間的活動習慣不一樣。棲息在熱帶或亞熱帶的密林中,白天蜷伏在樹洞等隱蔽地方睡覺,夜晚外出覓食,吃野果、昆蟲,善於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很少到地面活動。無一定發情期,懷孕期約4個月,一般冬季產仔,每胎產1仔,多在夜間分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