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彳繇

應彳繇

應彳繇(1200—1263)是昌國縣(今舟山)鎮鰲山麓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中進士,歷任臨江軍教授、太學博士、著作郎、權兵、吏二部侍郎,後授翰林學士、同知樞密院事。淳祐九年(1249)遷參知政事,封臨海郡侯,死後贈衛國公,諡文敏。《宋史》有應的列傳,成為浙東應氏中為數不多進入國史的人物。

基本介紹

  • 本名:應彳繇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昌國縣
  • 主要作品:《顯爵淵源世系錄》
  • 主要成就:進士,臨海郡侯
編修應氏宗譜,總結家譜作用,

編修應氏宗譜

應對浙東應氏宗族的貢獻主要集中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而編修應氏宗譜無疑是凝聚宗族人心的重大活動。他編的應氏宗譜最終被南宋皇帝敕名為《顯爵淵源世系錄》,在浙東應氏宗族中有著特殊地位。以至於鹹豐《顯爵應氏宗譜》開篇就稱“四明應氏之譜創自宋資政殿學士應公之道諱”,可以說影響深遠。
應撰寫的《顯爵淵源世系錄序》是關於他自己編修應氏宗譜的回顧性文章,文中包含的史料信息比較豐富。在應編修宗譜之前,浙東應氏原本是有譜牒的,但是毀於五季之亂。五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也就是充滿戰亂的五代時期。
應利用處理完公務的空閒時間,閱讀相關家譜,瀏覽地方志,仔細辨別世系之間的關係,梳理了應氏的起源、繁衍以及歷代名人,著重分析了浙東應氏源於汝南應氏,以及昌國應氏的遷徙情況。費時五年,參照歐陽修、蘇洵編修家譜的體例,總計三卷(乾隆《鄞縣誌》、光緒《定海廳志》不著卷數、民國《定海縣誌》作一卷)的應氏宗譜終於大功告成。
應彳繇

總結家譜作用

通過編修宗譜的實踐,應總結出家譜的三大作用,那就是尊身、尊祖、睦族。一般來說,古人有間隔數十年重修宗譜的習慣。在應修譜的引領下,蜜岩應氏在明宣德、嘉靖、清雍正、乾隆、道光、鹹豐以及民國年間,成功纂修過多部宗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