憸是一個筆畫數為16的漢字,漢語詞語,讀xiān,指奸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憸
  • 解釋:奸邪
  • 拼音:xiān
  • 例句: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
釋義,筆畫順序,古籍解釋,

釋義

憸 形聲。字從心從僉,僉亦聲。“僉”意為“兩邊”、“兩面”。“心”與“僉”聯合起來表示“兩面(巴結)的心理”。本義:兩面派、騎牆的態度。
【】xiānㄒㄧㄢˉ
【解釋】 奸邪。
【例句】《書·立政》:“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
《菜根譚》:憸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

筆畫順序

筆畫數:16,部首:忄,筆順編號:442341251251343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憸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3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𠀤音銛。《說文》憸,詖也。憸利於上,佞人也。《書·立政》其勿以憸人。
《囧命》爾無怩於憸人。
《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𠀤音籖。《博雅》彊也。一曰詖也。
《廣韻》《集韻》𠀤七漸切,音塹。亦詖也。一曰㤿憸,多意。
《廣韻》《集韻》𠀤虛檢切,音險。本作譣。《廣雅》詖也。或從心。
通作𢘼。《蔡沈·尚書注》小人而謂之憸者,形容其沾沾便捷之狀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