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導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內容簡介
憲法的社會理論分析一書對憲法社會學理論體系進行系統論證,論述了憲法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憲法變遷和憲政秩序形成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基礎,討論了全球化背景下憲法學知識情境的變遷及憲法學研究範式的轉換,闡釋了利益均衡的憲法思維和憲法價值認識論模式的社會理論基礎。
《憲法的社會理論分析》在對憲法社會學理論體系進行系統論證的基礎上,分別運用社會學諸多前沿理論。如國家與社會關係理論、國家起源理論、全球化理論、社會分層理論以及交往行為理論以及社會學研究方法,探討了憲法學理論體系的構建,論證了憲法變遷和憲政秩序形成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基礎,討論了全球化背景下憲法學知識情境的變遷及憲法學研究範式的轉換,闡釋了利益均衡的憲法思維和憲法價值認識論模式的社會理論基礎。《憲法的社會理論分析》對突破當前憲法學研究囿於規範分析的局限、拓展憲法學研究領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潘弘祥,男。1970年生。湖北天門人,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92年本科畢業於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2001年碩士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2007年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主要從事憲法學基礎理論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研究,主持法務部國家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科研項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或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4項,發表論文30餘篇,分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圖書目錄
導言
憲法社會學的學科地位、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憲法社會學的學科地位
二、憲法社會學的研究思維
三、憲法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四、憲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一)哲學方法
(二)一般方法
(三)具體方法
第一章
社會與國家關係理論與憲法變遷
一、社會與國家關係的理論考察
(一)“市民社會”內涵的流變
(二)社會與國家關係的理論流派
二、社會與國家關係的憲法學意義
(一)社會與國家關係——憲法學理論的存在論基礎
(二)社會與國家——憲法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範疇
(三)社會與國家關係——憲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社會與國家關係視角下的憲法變遷
(一)憲法產生的社會基礎——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分立
(二)立憲政治制度——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相分立的政治運行形式
(三)憲法變遷的動力——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的矛盾運動
第二章
國家起源理論與憲法思維
一、國家起源理論:合作論與衝突論
二、國家起源理論類型與憲法理論類型的對應
三、消極自由主義憲法理論與積極自由主義憲法理論的歧點
(一)狄驥、奧克肖特論國家起源、國家本質與公法的關係
(二)消極自由主義憲法理論與積極自由主義憲法理論的歧點
四、以合作主義為理念構建社會利益均衡制度
(一)綜合的國家起源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國家本質的社會性要求構建一種利益均衡制度
(三)利益均衡制度的憲法思維
第三章
全球化理論與憲法學研究範式
一、全球化: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雙重構建
(一)什麼是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根源和動力
(三)全球化的後果: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雙向型構
二、全球化對民族國家憲法的影響
(一)全球化對憲法價值的影響
(二)國家主權內涵發生變化
(三)國家權力配置格局及其作用的範圍、方式發生變化
(四)人權保障力度得到強化
三、全球化與憲法學研究範式的轉換
(一)“民族國家”範式向“世界社會”範式轉換
(二)“主體一客體”結構範式向“主體一客體一主體”結構範式轉換
(三)“人類中心主義”範式向“生態主義”範式轉換
第四章
社會分層理論與憲政秩序
一、社會分層理論概述
(一)社會分層的含義
(二)社會分層的理論流派
(三)社會分層的理論解釋
二、社會分層之於憲法學研究的意義
三、社會分層背景下憲政秩序的構建
(一)何為社會秩序
(二)社會結構與社會秩序的相關性——制度功能視角
(三)社會分層與社會秩序的相關性——制度結構視角
(四)社會分層與憲政秩序——制度變遷視角
第五章
交往行為理論與憲法價值
一、交往行為理論的發展及其哲學基礎
(一)馬克思、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
(二)主體間性理論:交往行為理論的哲學基礎
二、憲法價值理論的哲學基礎:主體性抑或主體間性
(一)我國主流的憲法價值理論是主體性價值理論
(二)主體性價值理論之批判
(三)主體間性價值理論之構建
(四)主體間性憲法價值理論之構建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