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卿第社區

憲卿第社區

憲卿第社區於2002年6月組建而成,隸屬東北街道。2006年3月,東北街道改名為鳳山街道,本社區即隸屬鳳山街道。本社區境域位於餘姚市城區鬧市中心,東起三官堂江,西至新建路,南瀕姚江,北臨候青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憲卿第社區
  • 組建時間:2002年6月
  • 隸屬:東北街道
  • 改名時間:2006年3月
社區概況,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景觀,秘圖山,餘姚縣衙,通濟橋,舜江樓,虞宦街和新建路,陽明東路,直神弄,憲卿第,理學舊居,聞人銓故居,東水閶,周家牆門,三官堂路,

社區概況

浙江省餘姚市鳳山街道憲卿第社區
社區概況
轄區內包括有舊時的餘姚縣衙、秘圖山、府前路、縣東街、城隍廟、都司前、木弄口、金鎖橋、憲卿第、直神弄、陳家弄、東水閶等里弄區域,餘姚鎮政府亦在本境域內。1995年市政府搬離之前,這裡是全市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所在,是一處以老城區為主體的綜合性社區。區域面積達0.5平方公里。由於境域內有“憲卿第”,社區即以“憲卿第”命名。社區歷史
憲卿第社區
憲卿第社區地處城區東北廓。在宋代時,城區被分為十個坊,轄區內有履仁坊、待士坊、清和坊、崇理坊等。到元代時,現社區境域分屬雙桂坊、待士坊、安定坊、還淳坊、肅清坊等五個坊。明代時,本境區分為九個里。清康熙時,將境域分為十一個里。清末宣統時,本境域歸屬北城鄉。民國十七年,本境域分屬於東門鎮、候青鎮。民國二十九年,本境域隸屬陽明鎮第十七保至第二十一保,共五個保。1952年改為第十七村至第二十一村。1958年,陽明鎮改稱餘姚鎮,本境域歸屬餘姚鎮。1985年7月,餘姚撤縣設市,境域屬餘姚市餘姚鎮。2001年9月,調整城區行政區劃,撤消餘姚鎮,組建東北等四人街道辦事處。社區境域隸屬東北街道辦事處。2006年3月,四個街道改名,東北街道改名為鳳山街道,境域隸屬鳳山街道辦事處。
社區由原來的中山廳居委、憲卿第居委合併而成。
中山廳居委:中山廳居委位於本社區的南半部,因境內舊有城隍廟於民國時期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以大殿改設“中山廳”,居委即以為名。共和國成立前後是餘姚縣陽明鎮十九保、二十保,不久改村。1952年成立中山廳居民委員會。1983年,人民路以南分為中山廳居委,人民路以北為人民路居委。另於1952年將十七村組建為西橫街居委,1963年,西橫街居委與縣東街居委合併,仍稱西橫街居委,1981年改名為木弄口居委。二十世紀末,木弄口居委和金鎖橋居委再併入中山廳居委。
憲卿第居委:憲卿第居委位於本社區的北部。1952年組建直神弄居委;1983年,中山廳居委分出人民路以北部分另立人民路居委。二十世紀末,由人民路居委、直神弄居委合併而成憲卿第居委。
憲卿第社區現有居民二千一百戶,六千一百二十三人。有居民住宅樓群四十七幢,十五個牆門,下設十五個居民小組。區域內有市國稅局等市直機關、企業單位13家,具有營業網點廣、轄區單位多、流動人口多、居民分散、管理難度大的特點。是省示範社區、餘姚市文明社區,榮獲餘姚市級等榮譽近10項,形成關愛型文明社區創建特色。

社區建設

作為餘姚市的中心區塊,這裡歷史悠久,文風濃郁,餘姚歷史上發生的重大的政治活動,都與這裡有關,遺留的文物古蹟眾多。通濟橋與舜江樓,是餘姚的標誌性建築,它經歷了千百年風雨,是餘姚經歷滄桑歲月變遷的證明。縣衙東側原有考棚,是縣試秀才之所,這裡選拔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名人,自宋代至清代約六百八十多名進士,都是從這裡首先考中秀才之後才走向文化領域,或走向官場,為祖國的歷史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歷史偉人的業績使餘姚名聞全國。原先豎立在縣衙門上的“文獻名邦”匾額,正體現了姚江文化在歷史上的地位,顯示著餘姚的古老,象徵著浙東重鎮“東南名邑”餘姚自古至今的歷史價值。
時至近現代,隨著舊城的改造,社區境內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新建路與陽明東路是姚城的商貿中心,這裡有長發商廈、國美電器商場、永樂家電、工商銀行、郵政營業、河姆渡賓館、菸草局、移動通訊公司,以及各類飲食、家紡、服裝、鞋帽、燈具、文化用品商店等,各類現代商場、金融企業的建立,正豐富著餘姚市民的物質生活,體現著餘姚經濟發展的前景。以心學大師王陽明命名的“陽明國小”,和總工會成人職工學校,是兩所教學質量顯著的學校。創辦較早的化纖棉紡織廠,是浙東地區較為著名的紡織企業,有著相當雄厚的生產實力。姚江北岸一批臨江近代古建築的修復,隨著休閒服務類店鋪的開業,面對碧波蕩漾的姚江,蘊藏著古色古香的韻味和悠然之情調,這裡已成為市民休閒的主要場所。三官堂路上自南至北的沿江公園,以及國稅局門前的廣場,已成為市民清晨鍛鍊,或暇日活動、娛樂的場所。這裡還有初建於晚清、重建於二十世紀末的天主教堂,是天主教徒的活動場所。
由於轄區內公園少、休閒場地缺乏的因素,本社區在建綠護綠的工作中做文章,在小區新村等地廣植樹木,遍種花草,號召居民種花養草,形成了不少的綠色家庭,創建“綠色型社區”,使社區營造出綠意盎然的優美居住環境。
憲卿第社區在治安、計生、衛生、文藝、綠色等方面,提倡自我型管理、自我型服務,做出了不少成績。社區還建立有黨員志願者隊伍,文藝宣傳隊伍,醫療服務隊伍,有黨群閱覽活動室等,為社區居民服務,得到社區居民的極大信誠。

社區管理

社區按教育、服務、治安、衛生、環境、文體等“六位一體”格局,開展居民自治活動。社區設立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和四家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現有在冊黨員一百零二人,在職黨員一百四十五人。建有憲卿第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居民議事委員會、議事監督委員會,居民代表大會,負責組織和動員居民民眾,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現有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6人,居民小組長54人。

社區景觀

社區境內有如下人文景觀及歷史名人故居:

秘圖山

因山體僅方丈之高,舊稱方丈山。按古文獻記載,此山是大禹治理姚江時收藏秘圖之所,到唐代時即改稱為秘圖山,山前豎有“神禹秘圖”石碑。山之南麓有勺水,稱秘圖湖。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東吳君主孫權派同學朱然任餘姚長,即於秘圖山前始築縣衙。元代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時有將軍劉仁本治師餘姚,即仿照一千零八年前在紹興蘭亭舉行的蘭亭修禊盛會,在餘姚秘圖山前秘圖湖旁舉行了一次“續蘭亭會”,依照會稽蘭亭景物布置,構築雩詠亭等建築,召集當時名士趙淑、謝理、朱右、僧白雲等四十二人,匯聚於秘圖湖沿邊,修禊賦詩,流觴品酒,令各人按晉人蘭亭修禊原韻,再賦詩倡和。事後即將詩作匯總,鐫刻於石碑。秘圖山“續蘭亭會”詩會,是我國文壇上的第二次盛會。

餘姚縣衙

秘圖山前自東漢建安五年(200)年起,歷來是餘姚縣衙所在地,歷時已達一千八百多年。東漢晚期,首任餘姚長朱然在這裡建造縣衙。縣衙大堂坐北朝南,堂前挖掘一池,種植荷花,稱之為秘圖湖,形成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後經歷代增建,成為一大片古建築群。秘圖山前是歷史悠久、格局完整的古縣衙遺存。1995年,餘姚市政府搬離,秘圖山被平毀,改建為商住樓和商廈。

通濟橋

通濟橋又稱舜江橋,北宋慶曆八年(1048),餘姚縣令謝景初在此始建木橋,取名德惠橋。此後常毀常建。元代中期,有僧惠興以廟產作建橋經費,改築石橋,到至順三年竣工,下設三洞,定名為通濟橋。清雍正四年橋崩塌,雍正七年集資重建,於雍正九年(1731)竣工,體勢龐大,有“浙東第一橋”之稱。

舜江樓

通濟橋北首便是舜江樓,俗稱鼓樓,與通濟橋構成了“長虹騰空,飛閣鎮流”的連合體。元代至元元年(1335),餘姚州判葉恆於城牆上始築譙樓,即為舜江樓。製作刻漏(用桶盛水,中置標尺,水滴下漏,按水位來記時的一種古代計時器)、銅鐘,作報時之用。通濟橋和舜江樓現是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

虞宦街和新建路

舊稱虞宦街,因漢晉時期,虞姓巨族起原於雙雁里羅璧山,世代為宦,後聚居於城內龍泉山東麓,府第相聯,形成集市街區,即稱之為虞宦街。民國十八年四月,虞宦街大火,延燒縣西街、鵝行街店房百餘間。火後即時重建,拓寬街面,逐改稱為新建路,但民間仍一直稱之為虞宦街。

陽明東路

陽明東路原為小石板路,沿路有河,河上有桐江橋、金鎖橋、銀鎖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將小河填平,路面拓寬,改稱人民路。1993年11月,為紀念明代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經市政府決定,“人民(東西)路”即日起改名為“陽明(東西)路”;同時將“人民路國小”改名為“陽明國小”。
都司前 明代萬曆年間於此設立都司署衙門,於1969年改為工人路。

直神弄

直神弄在陳家弄之南,相傳弄內古有“真人廟”,因年代久遠,“真”字下兩點被蝕而成“直”字,又將“人”字訛成“神”字,後人逐稱作“直神弄”。

憲卿第

漢魏以來,御史衙門別稱為憲台,將任職御史的人稱之為“憲卿”;“第”是府第、住宅。由於此弄內曾有任職御史的某官員府第,故稱之為“憲卿第”。

理學舊居

理學舊居在憲卿第弄內七號,原是王陽明的啟蒙老師、餘姚名儒陸恆的故居,曾由王陽明親筆題寫“理學舊居”巨匾額。1995年被拆毀。

聞人銓故居

聞人銓故居在憲卿第弄內32號,是王陽明表弟、學生聞人銓的故居所在地,毀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東水閶

構築江北城牆時,於此城牆位置開水門以疏通候青江之水引入城內小河,稱東水閶,1969年填河擴路,改稱為勞動路。
抑抑堂 抑抑堂在陽明東路48號,是明代廣西按察使、著名戲曲家、黃宗羲岳父葉憲祖的故居,二十世紀末被毀。
舉人房 舉人房位於府前路23號,清代前期某舉人所建,具有明末清初浙東風格的古建築。
蔣家洋房 蔣家泮房在合寶弄中段,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造的中西結合式建築。

周家牆門

周家牆門在府前路,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上海外國銀行任職的周姓買辦所建,具有西洋風格的中國傳統古建築。

三官堂路

三官之名起因於東漢時期,張角創立的太平道與張魯、張修創立的五斗米道,信奉天、地、水三神,又叫三官;各地先後建三官堂以奉祀天、地、水三神。三官堂路即因原有三官堂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