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子記

憨子記

“憨子記”講述的是一個憨直的僕人如何從聰明僕人和老實僕人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了主人的兒子,被取名為“憨子”。這個故事映射了現在的社會中不乏聰明人,但是卻是缺乏憨直的人這樣的人才,憨直的人正是大智若愚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憨子記
  • 外文名:Ninny note
  • 類型:古文
  • 屬於:古典文學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社會意義,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梅莊主人在翰林。傭僕三:一黠、一朴、一戇。
一日,同館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輩興闌矣,安得歌者侑有一觴乎?”黠者應聲曰:“有。”,既又慮戇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閽,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戇者已歸,見二人抱琵琶到門,詫曰:“胡為來哉?”黠者曰:“奉主命。”戇者厲聲曰:“吾自在門下十餘年,未嘗見此輩出入,必醉命也!”揮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燭酌酒校書。天寒,瓶已罄,顏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戇者於道,奪瓶還諫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無損也。多酤傷費,多飲傷生,有損無益也!”主人強頷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書童掌燈,傾油污朝衣,黠者頓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戇者止之,諫曰:“仆嘗聞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燭然須不動聲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遷怒曰:“爾欲沽直邪?市恩邪?”應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異日跪御蹋,與天子爭是非,坐朝斑,與大臣爭獻替,棄印綬其若屣,甘遷謫以如歸。主亦沽直而為之乎?人亦謂主沽直而為之乎?”主人語塞,謝之,而心頗銜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誘朴者共媒櫱,勸主人逐之。會主人有罪下獄,不果。未幾,奉命戍邊,出獄治裝。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戇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報國之時,即吾儕報主之時也。仆願往!”市馬、造車、制穹廬、備粱糗以從。於是主人喟然嘆曰:“吾向以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戇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實無用,而戇者有用也。”
養以為子,名曰戇子云。

作品譯文

梅莊主人在翰林院供職。他有三個奴僕:一個聰明,一個老實,一個憨直。
一天,同在翰林院的官員們到梅莊主人家小聚,酒喝得正暢快時,主人說:“我們興致也差不多了,哪兒有歌伎來給我們助酒呢?”聰明的僕人馬上回答說:“有。”接著他又擔心憨直的僕人會有話說,就告訴主人,找個別的理由把他支使出去。叫老實的僕人看門,而他親自去請歌伎。歌伎還沒有來,憨直的僕人已經辦完事回來了,看見兩個人懷抱琵琶來到門口,就驚訝地問:“為什麼到這裡來?”聰明人說:“這是奉主人的命令。”憨直的人厲聲說道:“我在這裡當僕人十多年,從沒有看見過這樣的人進出,一定是主人喝醉了酒吩咐的話!”他揮動拳頭,把歌伎趕了出去。客人們鬧哄哄地散了席,主人感到對不起他們。
一天夜裡,主人點燈飲酒,校勘書籍。天氣寒冷,酒瓶已經喝空了,臉上還沒發紅,聰明人用目光示意老實人再去買酒。老實人在路上碰見了憨直的人,憨直的人奪下酒瓶,回來規勸主人說:“今天喝二瓶,明天喝三瓶,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買多了酒會損失錢財,喝多了酒會傷害身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呀!”主人勉強點頭同意他的話。
不久,主人改官為御史。早晨上朝前,書童為主人舉著燈,燈油倒出來弄髒了主人的朝服,聰明的人跺著腳說:“不吉利!”主人很生氣,叫老實人用棍子打書童,憨直的人上來阻止老實人,並說:“我曾聽您說:古人有羹湯弄髒了朝衣、燒著了鬍鬚都不動聲色的,您能說卻不能做嗎?”主人把怒氣轉到憨直的人身上,說:“你是想賺得直言敢諫的名聲呢?還是想表現恩惠來討好呢?”憨直的人回答道:“恩惠是您施予的,我哪裡有呢!我奉獻愚忠,您卻說我賺取直言的名聲!您現在身居掌管糾察的官職,將來跪在天子腳下,和天子爭論是非,在朝廷上班,和大臣們爭議興革利弊,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拋棄草鞋,甘心降職貶謫就像是樂於回家一樣。您也是為了賺取直言的名聲才這樣做嗎?別人也會認為,您是為了賺取直言的名聲才這樣做嗎?”主人說不出話來,只好對書童道歉,但心裡卻很記恨這人。
從此聰明人整天窺察憨直的人的過錯,引誘老實人一同挑撥離間,勸主人趕走憨直的人。正逢主人獲罪坐牢,諂害沒有成功。沒多久,主人奉命戍守邊疆,出牢來整理行裝。這時聰明人已經逃走了,老實人也竭力請求到別家去做僕人,憨直的人卻捋起袖子上前說:“這是我們主人報效祖國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報答主人的時候啊!我願意去!”他忙著買馬、造車、製作帳篷、準備乾糧,跟著主人去邊疆。於是主人嘆息著說:“我原來認為聰明的人有作用、老實人可以任用。今天才知道聰明的人有作用卻不能任用,而憨直的人可以任用;老實的人可以任用卻實際上沒有用,倒是憨直的人有作用啊。”
主人把憨直的人收養為兒子,取名“戇子”。

社會意義

此事件的寓意正好映射了社會現象,現在的社會中不乏聰明人,但是卻是缺乏像詞條中描述的憨直的人這樣的人才,憨直的人正是有種大智若愚的人。

作者簡介

謝濟世(1689年-1755),清朝文學家,字石霖,號梅莊,廣西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人,康熙四十七年,舉鄉試第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中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捲入文字獄而被罷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