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憤

憤憤

憤憤,指煩悶不舒貌;很生氣的樣子。語出《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後漢書·王符傳》:"志意蘊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憤憤
  • 讀音:fèn fèn
  • 注音:ㄈㄣˋ ㄈㄣˋ
  • 出處:《論語·述而》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語】:憤憤
【注音】:fèn fèn
【注音】:ㄈㄣˋ ㄈㄣˋ

引證解釋

1. 心求通而未得貌。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何晏 集解引 漢 鄭玄 註:“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後啟發為說之。”
2. 指煩悶不舒貌。
王若虛 《君事實辨下》:“宋孔熙先 博學文史,兼通數術,有縱橫才志。文帝時,為散騎侍郎,不為時知,憤憤不得志。” 明 歸有光 《與沈敬甫書》之五:“但千古哭聲,未嘗不同,何論前世有屈原、賈生耶?以發吾之憤憤而已。”
3. 氣憤不平。
後漢書·齊武王縯傳》:“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宋書·殷景仁傳》:“湛既入,以 景仁位遇本不逾己,一旦居前,意甚憤憤。”
劉基 《牡丹會詩序》:“有向隅而不獲與羣,則憤憤然見於色,形於辭。”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伍)子胥見吳王信伯嚭之佞言,不用其諫,憤憤而退。”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自甲申淪陷,以至今日,憤憤於腥羶賤種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說不出什麼,只喃喃了兩聲,便憤憤然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