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闌人·兩處相思無計留

《憑闌人·兩處相思無計留》是元曲作家姚燧創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寫一個閨中婦女與丈夫離別時的情景。此女知道別後要兩地相思,但又無計留住丈夫。想到江邊送行,又怕世人議論,只好倚樓從遠處眼看丈夫漸漸地遠去。全曲抒寫情感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鮮明感人,語言質樸本色,化詞入曲極為貼切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憑闌人·兩處相思無計留
  • 作者:姚燧
  • 創作年代:元代
  • 出處:《全元散曲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品別名:越調憑闌人·兩處相思無計留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憑闌人
兩處相思無計留,君上孤舟妾倚樓,這些蘭葉舟,怎裝如許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越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
⑵憑闌人:曲牌名。入越調。套數、小令兼用。全曲四句四韻,句式(不含襯字):七、七、五、五。
⑶無計:沒有辦法。此處化用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句意。
⑷這些:可作這般、這么解。蘭葉舟:即木蘭小舟,是輕舟、小舟的一種美稱。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初夏遊楞伽精舍次韻》:“飄然蘭葉舟,旋依煙霞泊。”
⑸如許:這么多。此處化用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句意。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兩地相思,後悔當時沒能把他挽留。他登上小船孤身遠去,我窮盡望眼,獨倚小樓。這些小船喲,怎么能裝得下我的這么多離愁?

創作背景

姚燧用代言體的形式,用“憑闌人”曲牌,寫了七首表現愛情的小令。此曲為最後一首,表現閨中人的離情別緒。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支曲中的人物形象與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非常相似。可見作者是借曲牌“憑闌人”隱喻題意在描寫閨中的“憑闌人”。這與早期詞牌與內容有密切聯繫的情況相似,因而是很合乎古意的。
這首小令描寫的是閨中婦女的離愁別恨。這時命運已決定她和愛人要分離了。她想到日後天涯行客寂寞空閨人各一方,只空留下兩地相思。而這種由社會或生活所造成的安排已無可挽回,所以只能發出“兩處相思無計留”的哀嘆了。“兩處相思”是對離別後彼此相戀心緒的想像,“無計”挽留則寫出被迫分離無可奈何的哀傷。用語簡潔卻把他們不幸的命運和內心的痛苦表現出來了。第二句寫離別之情景。一個上了孤舟,一個獨倚危樓,許多離別的細節都省略了,但“孤舟”獨去有多少悽愴之情,少婦倚樓凝望又有多少情思隨舟而往,這給讀者以豐富想像的餘地。
前兩句把離別的情景寫得很概括,讀來只見情意綿綿、離愁重重,但對其“愁”其“恨”不能有一個明確、具體的總體印象。至第三四兩句作者汲取了中國詩詞中以具體見抽象的手法,竟把她內心的離愁別恨寫成似乎有體積、有重量的東西,說“這么小的木蘭小舟怎載得了、載得動我這許多怨恨”。曲中的構思、修辭方法與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近似,強化了對離婦內心的淒楚的表現力。它使讀者對憑闌人的離愁別恨有了一個形象化的了解。

名家點評

河南省古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忠閣:這支小令抒寫的是閨中少婦的離愁別恨。“兩處相思”二句極寫離別時無可奈何的哀傷。眼看他登上孤舟,女主人公憑樓眺望,此時一個獨自遠去,一個獨倚欄桿,悽愴之情,更為沉重。以下兩句,由己推人,女主人公從自己的愁苦想到遠去的情人也肯定和自己一樣,他那一葉小舟,怎裝得下這么多的離愁別緒。這裡化用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句意,把女主人公的離愁表達得更為具體形象。小令抒寫情感,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鮮明感人,語言質樸本色,化詞入曲,也極為貼切、自然。(《元曲大辭典(修訂版)》)
姚燧(1238—1313),元代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原籍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遷居河南洛陽。少孤,為伯父姚樞所撫養,後被薦為秦王府文學,官至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並稱。散曲抒個人情懷之作較多,曲詞清新、開闊;摹寫愛情之曲作,文辭流暢淺顯,風格雅致纏綿。與盧摯並稱“姚盧”。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輯有《牧庵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