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基因

慷慨基因

慷慨基因(AVPR1a)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些人體內可能天生就帶有一種“慷慨基因”,帶有這種基因的人意味著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加樂善好施。統計數據顯示,擁有“慷慨基因”的人捐錢的可能性比沒有“慷慨基因”的人要高出50%。但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有這種“慷慨基因”,以及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基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慷慨基因
  • 外文名:AVPR1a
基本介紹,科學實驗,研究證明,意義,

基本介紹

遺傳學研究早已證實基因決定著人類生命的各種特徵,如胖瘦高矮、飲食習慣等等。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心理系博士阿里埃爾·納佛領導的實驗小組2007年12月在著名遺傳學雜誌《基因、腦與行為》上發表文章,指明一個人是否慷慨某種程度上與其基因構造有關。

科學實驗

慷慨基因納佛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員首先設計了一個名為“獨裁者”的線上遊戲,然後隨機邀請203人參與遊戲。遊戲開始前,所有參與者都能獲得6英鎊(約12美元)。遊戲開始後,參與者可隨意支配這筆錢,可以堅持不出手,也可把這筆錢部分或全部贈予他人。
一般情況下,遊戲參與者不會被告知手中的錢款將用於何種目的。遊戲過程中,所有錢款交易一律匿名進行。
研究小組隨後對遊戲結果進行的分析證實:那些具有AVPR1a基因或其變體的參與者相比那些缺少這一基因的參與者更為慷慨,他們在遊戲中把錢給予他人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5倍。

研究證明

研究結果顯示,AVPR1a基因促使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對腦細胞產生作用,人們因此變得慷慨。研究人員還發現,AVPR1a的啟動區越長,它就越活躍;腦細胞在AVPR1a激發下越活躍,人就越慷慨。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慷慨和外界因素關係緊密,個人的貧富狀況以及教育程度對一個人是否慷慨具有決定性影響。納佛博士說:“研究結果的確讓人興奮。在此之前,人們大多認為慷慨是天性使然,而我們終於了解到慷慨是由特定基因賦予的。但我們還無法解釋為何一些人會有AVPR1a基因以及這類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

意義

此研究報告一經發表,立即激起學者們的濃厚興趣。
英國白金漢郡大學心理學講師喬治·菲爾德曼認為基因促使社會和諧這一事實具有深遠意義。他認為,那些慷慨無私的人往往能在社會上立足並取得成績,因為他們的慷慨會獲得相應回報。
菲爾德曼補充說:“擁有‘慷慨’基因的人會是工作上的好夥伴,他們總是樂於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幫助同事。所以,他們最後會在社會上有所作為,這種類型的成功正是每個人都渴望的。簡單來說,我認為決定一個人是否慷慨可以以他是否在團隊工作中表現出色這一標準來衡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