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邊地處津浦鐵路以東,黃河以北,它的南北兩端緊逼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據點濟南和天津,東面則是渤海灣,徒駭、馬頰、鬲津等河流橫穿期間。冀魯邊抗日根據地,開始由中共中央北方局委託冀南區黨委領導,後來歸山東分局領導,曾是山東所轄六個戰略區之一。
1937年7月29至30日,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占領平津以後,沿津浦路南犯,冀魯邊首當其衝,最先遭到日軍鐵蹄踐踏。冀魯邊的中共黨組織和抗日英雄,堅決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指示,迅速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果斷地領導抗日武裝起義。1937年9月,中共魯北、津南黨的領導人於文彬、馬振華等在鹽山縣舊縣鎮成立了抗日救國總會,慶雲、鹽山、無棣、樂陵、寧津也相繼成立了抗日救國分會,抗日武裝力量不斷壯大。1937年11月間,各縣救國分會到舊縣集結,宣告成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成為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冀魯邊抗日武裝。救國軍編為一、二、三團和特務團,率先打響山東抗日第一槍。
抗日救國軍迅速發展壯大起來,遭到地方國民黨實力派百般阻撓、分化和破壞。中共魯北工委根據我黨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擴大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同意由國民黨劉景良任抗日救國軍司令。
劉景良任司令後,不但不組織部隊進行抗日工作,反而利用各種手段在部隊製造矛盾,拉攏土匪隊伍,企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分化瓦解救國軍。我黨組織發現這一問題後,與劉景良展開鬥爭。1938年初,根據統戰需要,抗日救國軍啟用國民黨的番號——國民革命軍別動縱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1938年2月,於文彬同志因手槍走火負重傷去世,冀魯邊與山東省委的聯繫遂告中斷,後通過姚依林同志與中共河北省委取得聯繫。3月底,中共北方局派李啟華、楊靖遠、史甄、趙煥文、楊希玲五同志到達冀魯邊區,並將魯北工委改為中共津南特委,李其華任特委書記兼三十一支隊政治部主任,楊靖遠任支隊副司令,三十一支隊(救國軍)名義上有二十幾路,實際由我黨掌握的只有劉子芳、李子英、杜步舟、路牟班等同志領導的第一、二、三路加一個特務團。
當時的冀魯邊,情況非常複雜:土匪蜂起,國民黨地方保全部隊、民團、道會門、散兵游勇和各類地主武裝,乘機各霸一方,占地為王。他們有的接受了我們的改編,成為人民軍隊,其領導人也成了黨的優秀幹部,如仉鴻印、傅相吉等;有的打著抗日的旗號,橫徵暴斂、敲詐勒索,坑害民眾;其中一部分曾一度同我們保持了統戰關係,但後來卻投降日軍,為虎作倀,成為冀魯邊偽軍的一大來源,如李光明、曹振東、劉景良等;一部分危害抗日,胡作非為,民眾恨之入骨,終遭我主力反擊殲滅,如劉炎臣、孫唐臣、孫仲文、張國基等;還有一部分靠暗中勾結日軍,堅持反共反人民,直到最後覆滅,如張子良等。
1938年4月5日,慶雲抗日民主政權剛剛成立,便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聯合進攻。因此,在冀魯邊區抗戰初期,奪取慶雲戰役的勝利,是打開冀魯邊區抗戰局面、擴大部隊力量、創建和鞏固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戰役。
1938年5月,楊靖遠副司令率一路和十八路、司令部直屬騎兵大隊駐守慶雲城,十八路駐城西南孫家八里莊。一路的二營駐城西北的五桃木。一路的一營、特務營、機槍中隊和騎兵大隊駐城裡。住在城裡的機關有司令部、政治部和慶雲縣抗日民主政府。司令邢仁甫率一部分軍隊(可能是二路)駐守樂陵。其他部隊均在寧津、南皮活動。在此前一天,時任魯北工委書記、政治部副主任李啟華和他的秘書楊鴻耀同志去樂陵途中被劉景良部捕去。這時,南邊的國民黨頑固部隊劉景良部又和北邊的國民黨頑固部隊、鹽山的地頭蛇劉炎臣部配合起來,發起了對我軍的進攻,妄想將我軍包圍殲滅。他們的戰略是:劉景良以其小部兵力側擊樂陵,作為牽掣,以其大部分兵力與劉炎臣部配合南北夾擊,圍攻慶雲城。劉景良部約有二千餘人,劉炎臣部約有一千餘人。我軍主力一路四百餘人,新編部隊十八路一百餘人,騎兵大隊四十人左右,敵人的兵力五倍於我。
5月15日,劉景良的前鋒部隊進到孫八里莊附近,與我十八路對峙;劉炎臣部駐離城十二里的黑牛王,與我一路二營對峙。眼看一場蓄謀已久的戰鬥就要打響了。
16日拂曉,敵人向我軍發起了進攻。劉炎臣部襲擊我一路二營。五桃木村沒有圍牆,住家極其分散,不利於防守,二營在敵人襲擊下,倉惶退到慶雲城西關。敵人隨即進至離西關半里的城後陳家和城西胡家南路,劉景良部包圍十八路,孫家八里莊有圍牆,大部兵力繞過我十八路駐地,進至離城一里的城西南常家窖、陳家窖一帶。看來敵人的意圖非常明顯了:堵死我軍向西南突圍之路,迫使我軍從東門退走,他們占領慶雲城。
敵人還有什麼更深的陰謀嗎?
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樂陵縣委書記、魯北地委宣傳部長的慶雲人關鋒同志曾在《楊靖遠同志指揮“慶雲戰役”的軍事藝術》詳細地闡述過當時的情景:“用一般的軍事眼光看,擺在我軍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出東門,轉戰慶棣邊境。這是走不得的一條絕路。敵人攻占了慶雲城,南北會師,可以控制慶雲、鹽山。而慶棣邊境是地主控制的民團勢力,此前雖未與我軍公開衝突,但並不友好;在劉炎臣、劉景良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再加之他們的挑動,完全可能配合頑軍向我進攻,至少會不準我軍入境。這樣,我們這支部隊就有被敵人殲滅或擊潰的危險。
另一條路,就是於夜間突襲城西胡家劉炎臣部,奪路而走,西去樂陵,與我軍其他部隊匯合。劉炎臣部隊戰鬥力較弱,但到夜裡南北二路敵人可能在城西更加靠攏;而我軍又有政治部,縣政府必須掩護,走這條路會有損失,但大部分能夠安全轉移。從局部的保存實力的觀點看來,這是一條可走的路。在戰術上想想辦法也可能減少甚至避免損失。但嚴重的是,走這條路會引起冀魯邊區整個形勢的惡化:劉景良和劉炎臣控制慶雲、鹽山之後,東可以聯絡張子良地主武裝,西北和西部可以聯絡土匪漢奸劉佩臣部(李與劉炎臣有勾結)和吳橋的地主武裝張國基部,南面和西南可以聯絡商河的地主武裝李光明部、德平的曹振東部,形成對我軍的包圍,把我軍壓縮在樂陵、寧津一帶。在這種形勢下,新收編的部隊必離我而去,新組建的部隊也會動搖,主力也會減員,李啟華同志營救不出來。楊靖遠同志剛到邊區,威信尚未建立。如果慶雲這一仗打不好,政治損失必然很大。且當時軍政不和已相當嚴重。在上述形勢下,野心家、陰謀家邢仁甫必然加以利用,挑起地方主義,排斥北方局派來的“外來”幹部,把軍政不和推向更加嚴重的地步。這樣我軍就有分崩離析、被瓦解和消滅的危險。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八路軍東進冀魯邊區就不知推遲到什麼時候。整個冀魯邊的抗戰就會是另外一種局面。
看來似乎可走的這條路,實際上也是走不得的。
怎么辦?只有靠楊靖遠同志的天才運籌了。
清晨,一路二營退在西關後,接到楊副司令的命令:一路副指揮郭盛雲同志率領一營,趁暴風雨之機偷經常家窖、陳家窖之間,直奔孫家八里莊,與十八路裡應外合,擊潰圍攻的敵人。點將,點得十分好。一營是戰鬥力最強的一個營,營長張風亭,綠林出身,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於一九三八年地在滄縣壯烈犧牲)。郭盛雲同志,是“七·七”抗戰後不久,黨中央派來的陝北紅軍的一位連長,有經驗,有膽略,長於衝鋒陷陣。事後,一營戰士們高興地議論說:“郭指揮唱著陝北梆子領著部隊沖了上去,一下子就把敵人打垮了。咱們的郭指揮真行!”
在郭盛雲率部順利到達孫家八里莊,與敵人打響,敵人不知所以。常家窖、陳家窖的敵人也表現出了動搖之勢。楊靖遠副司令,立即命令騎兵大隊出東門(慶雲城沒有南門和北門)向南突進,對劉景良部做遠距離包圍之勢。騎兵馳騁,聲勢浩大,敵人害怕陷入我軍包圍之中,全線退卻。於是,楊靖遠副司令立即命令:特務營作為騎兵大隊的後續部隊,由東路追擊敵人,二營作為一營的後續部隊,由西路追擊敵人,兩路直接奔襲設在慶雲、陽信邊境的劉景良司令部。對城裡,用了空城計,把赤手空拳的政治部和縣政府擺在了那裡。那時縣政府沒有縣大隊,政治部有一個少年先鋒隊,都是十四、五歲的娃娃,有幾支馬槍,多數是背大砍刀,根本不能打仗。已經進到城西胡家,城後陳家的劉炎臣部隊,果然如我楊副司令所預料的,拔起腿來,一下退到望樹以北。
我軍全部向南出擊,兩路追擊敵人,一直追到劉景良的司令部——慶陽邊境某鎮(可惜我把這個鎮的名字忘記了)。劉景良倉惶逃走。我軍在該鎮搜尋到大半夜,俘虜敵人參謀長一名,繳獲百餘槍枝。拂曉前,我軍返回慶雲城附近。”
此時,為了營救李其華等人,妥善處理善後工作,教育劉景良改變頑固立場,邊區軍政委員會決定派人和劉景良談判。經過協商,雙方同意互派代表在劉的駐地惠民談判,解決雙方武裝衝突的善後問題。對此,軍政委員會進行了縝密研究,認為劉景良雖然立場反動,但在八路軍主力壓境的情況下,還不敢走得太遠,談判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同時又考慮到,劉景良反覆無常、心性殘忍,八路軍代表深入虎穴,也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定派代表去。軍政委員會確定李寬和、楊靖遠等人為談判代表。為防止意外發生,又在軍事上進行了周密的部署。最終,八路軍依靠當時主力壓境的優勢和楊靖遠等同志的英勇智慧,用劉景良的參謀長換回了八路軍政治部主任李其華和秘書楊鴻耀同志。幾天之後,楊副司令率部西下寧津。劉景良、劉炎臣偽部再也未敢向慶雲進攻。
關峰這樣評價過慶雲戰役:“這一戰役,粉碎了劉景良、劉炎臣夾擊、包圍我軍的陰謀和軍事部署;用劉景良的參謀長換回了我政治部主任李其華和秘書楊鴻耀同志;提高了楊靖遠同志的也就是黨的威信,緩解和阻遏了我們軍政不和,穩定了邊區形勢,部隊繼續擴大。從規模看‘慶雲戰役’是一個不大的戰役,但是至關重要:從政治上說,它對於冀魯邊區抗戰初期的命運具有決定意義;從軍事上說,是一個傑出的天才指揮藝術的典型……”
慶雲戰役的勝利,使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冀魯邊的慶雲全縣、樂陵東部、鹽山南部、南皮董鎮站穩了腳跟,開闢了第一小塊抗日根據地,使冀魯邊的抗戰形勢有所好轉。
1938年7月初,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先遣支隊曾國華、孫繼先和冀南區黨委宣傳部長馬國瑞率八路軍永興、平綏兩支隊到達冀魯邊區,將三十一支隊的一、二、三路和特務團,整編為三個營,成立了平津支隊第七團,正式列為八路軍序列。9月,肖華率縱隊主力抵達樂陵、慶雲一帶,永興、平綏、平津三個支隊統屬縱隊領導。八路軍的到來,剷除和肅清了冀魯邊境內的土匪民團及頑軍,擴大了八路軍的武裝建設,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使冀魯邊成為山東最早的一塊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