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之戰,元明戰爭中的一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慶陽之戰
- 發生時間:1369年
- 地點:慶陽
- 主要指揮官:徐達
慶陽之戰,元明戰爭中的一戰。
慶陽之戰,元明戰爭中的一戰。明洪武二年(1369)五月,征虜大將軍徐達率軍出蕭關,下平涼,元將張良臣驚,於慶陽(今屬陝西)降。徐達遣右丞薛顯領騎兵5000前往受降。張良臣復叛,出兵夜襲明軍,薛顯戰傷。徐達聞訊,即督軍圍攻...
慶陽攻城戰 城池攻防戰 徐達於21日對慶陽實施四面圍攻,展開長達3個月之久的攻城戰。在這個時候,馮勝、傅友德聽說張良臣降而復叛,率兵由臨洮到達涇州,湯和也率軍前來會合。徐達害怕張良臣的黨羽爪牙會彼此聲勢相通、互相援助,於是調兵遣將攻占慶陽與外界聯繫的出入通道。派俞通源率精銳騎兵攻打慶陽的西路,派...
環慶之戰 環慶之戰,北宋與西夏之戰。宋熙寧三年(1070)五月,西夏兵建成鬧訛堡。北宋慶州知州李復圭集合蕃、漢兵3000人,由裨將李信統領進攻西夏,大敗而還。八月,西夏軍進攻北宋環慶路(今甘肅慶陽)、大順城等地,9天后退軍。宋將郭慶等人戰死。
富平宜君之戰 富平宜君之戰,隋末唐初,唐軍擊敗稽胡入侵的戰役。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匈奴一支別部稽胡進攻富平(今甘肅慶陽),被守將王師仁擊潰。後稽胡又以5萬軍隊進攻宜君(今甘肅宜君),與唐軍激戰於黃欽山。唐軍將士奮勇殺敵,大敗稽胡,俘虜男女2萬餘人。
,則十月之前(正大五年)也打不了大昌原之戰。6.正大七年的記載與《元史》本紀太宗二年所記朵忽魯戰敗的紀錄相符。赤老溫之說不合 其次,上述《元史》本紀所記原文為:“夏避暑於塔密兒河。朵忽魯及金兵戰,敗績,命速不台援之。”這一則紀錄所說的敗績,就是大昌原戰敗,解慶陽之圍而返。而夏天是派遣...
韋州之戰是明成化八年(1472)六日發生的戰役。韋州之戰,明將馬文升大敗韃靼兵之役。韃靼釋嘉策凌等入居河套後,頻繁出擊明軍邊營。明成化八年(1472)六日,韃靼攻入平涼、鞏昌、臨洮。七月,攻入慶陽。後又深入環慶、固原。九月,陝西巡撫馬文升為挫敵攻勢,駐兵韋州(寧夏吳忠東南),同時在諸堡設伏,先破韃靼兵...
馬賢射姑山之戰,永和五年(140)秋,且凍、傅難種羌起義。漢順帝拜馬賢為征西將軍,率10萬人屯駐漢陽,就近鎮壓。且凍羌下武都,北燒隴關,強奪牧師苑馬,並圍安定。六年正月丙子,馬賢率騎兵五六千進至射姑山(今甘肅慶陽北),與羌人激戰,賢軍敗,賢及二子皆被殺。此後,西羌與東羌遂聯合抗爭。
參見:明攻取慶陽之戰、明攻取甘陝之戰 這時盤據在陝甘方面的尚有李思齊、張思道等十餘萬人。徐達平定山西以後,迅即轉攻陝甘,以求徹底完成此次北伐戰略任務。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達派常遇春、馮勝渡河趨陝。三月,明軍入陝西,克西安、鳳翔,迫元將李思齊率部十萬奔臨洮(今屬甘肅)。朱元璋致書招降,右...
3月2日,進攻隴東之胡宗南部侵占慶陽、合水等地。接著,將3個旅東調中部、宜君地區,準備參加對延安的進攻。為推遲和打亂胡宗南部進攻延安的計畫,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張宗遜、政治委員習仲勛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決心集中第1縱隊(轄獨立第1旅、第358旅)和新編第4旅及警備第3旅一部出擊隴東,相機殲滅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