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交通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我們縣首家從事旅遊服務,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遊企業。 交旅由慶元縣汽車運輸總公司為強大依託,再次面向我們慶元人民,推出了“交通之旅”特色品牌,擁有一批經驗豐富和業務素質高的管理人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元縣交通旅行社
- 時間:成立於2002年
- 地區:浙江省西南部
- 氣候:亞熱帶季風區,
地理環境,氣候,土地,文化,
地理環境
慶元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18°50′--119°30′北緯27°25′--27°51′。2005年被評為‘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2.4%在全國2000多個縣、市、區中排名全國第一。北面與本省麗水市的龍泉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接壤,東西、南面與福建省壽寧縣、松谿縣、政和縣交界。南北長49公里,東西寬67公里,土地面積1898平方公里。全境山嶺連綿,群峰起伏,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北、東部為洞宮山脈所踞,山間盆地相對高度海拔600~800米,齋郎村海拔1210米,是全縣最高居民點;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嶺~楓嶺余脈,山間盆地相對高度海拔330~600米。
這一地區分布有較多河谷,地勢平緩,土質肥沃,灌溉方便,是糧食主要產區,其中黃田、隆宮、安南盛產毛竹;屏都、竹口乃“柑桔之鄉”;新窯村海拔240米,為全縣最低點。
氣候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4℃,降水量1760毫米,無霜期245夭。總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就局部而言,東、北部氣溫較之西南部和中部低,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這一氣候,最宜於香菇等菌類生長。河流有松源溪、安溪、竹口溪、南陽溪、左溪、西溪、八爐溪7條,除竹口溪外,均以洞宮山脈為分水嶺,向東北流入甌江,向西南流入閩江,向東南流入交溪(福安江),故有"水流兩省達三江"之說。水力資源豐富,已經開發的裝機容量有1.56萬千瓦,並與華東大電網並聯,98.6%的農村可使用電力照明、碾米和其他農副產品加工,全縣已於1988年實現初級電氣化。
土地
地層主要由晚侏羅系火山岩組成。由於生物、氣候、成土母質以及地形等因素,土壤類型可分為4個土類、9個亞類、30個土屬、72個土種。其分布規律一般是海拔800米以上山地為黃壤;800米以下山地為紅壤,局部有黃紅壤;中、西部低山台地的山壟、山坡及洪積地等開闊平緩地區多為水稻土。在全縣284.64萬畝土地面積中,林業用地243.5萬畝,占85.5%;農業耕地16.06萬畝,占5.6%;河流3.45萬畝,占1.2%;房屋、道路及其他用地21.63萬畝,占7.7%。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廣闊的山地給慶元人民聚集了巨大財富。據調查,分布有動物100多種,植物2000多種。其中珍稀動物有虎、黃腹角雉、短尾猴、猻猴、穿山甲、黑熊、金貓、雲豹、金錢豹、鴛鴦、大鯢(娃娃魚)、大靈貓、漳鬣羚、白鷳、相思鳥等;珍稀植物有百山祖冷杉、鐘萼木、香果樹、福建柏、銀杏、鵝掌楸、華東黃杉、長葉榧樹、天竺桂、沉小樟、短萼黃蓮、八角蓮、天麻、油杉、銀鐘花、黃山木蘭、凹葉厚朴、天女花、花梨木、斗楓荷、南方鐵杉等。此外,盛產厚朴、茯苓、蘄蛇、芸香、西楓斗等名貴藥材和松脂、山蒼子、錐栗、獼猴桃、茶葉、柑桔等名優特產。地下還蘊藏有金、銀、鉛、鋅、銅、葉蠟石、大理石、石灰石、鉀長石等礦產,其中大理石、石灰石和鉛鋅礦已開採利用。
文化
探究慶元的“三朝文化”,還得從認識古村大濟開始,這是一個偏安於慶元山水的省級歷史文化保護村,歷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莊,從宋朝到明代竟陸續湧現出26名進士,被譽為“進士村”。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漫回,檐牙高琢;各抱地勢,鈎心鬥角;長虹臥波,無云何龍……”在今天鋼筋混凝土建造的世界裡,人們已很難見到這種古代美麗建築的真面目。但在慶元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大濟村,能讓你意外地見到雕欄玉砌的明清古屋、木屋廊橋、接官亭,用青磚和鵝卵石鑲嵌而成的金瓷街、古道。
這就是方圓兩萬平方米、著名的大濟古民居。這些大多建於明清時代的古民居,不同的時代烙印著不同的建築風格。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明代民居聿新堂、懷德堂、世德堂、裕德堂、挹清樓,以三合院為整體布局,從大門進去不設倒座,選擇硬木作形狀各異的木柱礎。時間延續到清代,二十餘座至今仍矗立風雨之中的清代民居,普遍構築牌樓式大門,屋內有前、後二組四合院組成布局,每座房子至少有6個天井合6個天窗,有的房子甚至達到12個天窗和12個天井,並且磚雕、木雕、石雕技藝與木柱樑結構巧妙綜合運用。
1999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毛昭晰教授等組成的省歷史文化保護區評審小組到該村考察時認為,大濟祖先巧妙利用該村南高北低的地形,一層坐南朝北,合理利用,二層卻利用迴廊轉朝南,並且整座建築是前院套後院,大院套小院,統分結合,相得益彰。大門以曲見幽、見奇,構思之巧妙,千古奇絕。
當徜徉於村中那些青磚古道、明清院落,空氣中幽幽漂浮的詩書文禮氣息讓人頓發思古之念。據史料記載,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和景祐元年(1034年),吳、吳兄弟倆同登進士,為紀念一門雙進士的榮耀,大濟人在清雅別致的臨清橋頭兩端各豎一個牌坊,形成雙坊護橋,而這座臨清橋從那時起便被村民改叫為雙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