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銅像由韓國市民團體及韓裔組織發起建立。截至2017年9月,在韓國國內外設立的“慰安婦”塑像超過40座,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都設有“慰安婦”塑像。其中最典型的有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慰安婦雕像、日本駐韓國釜山總領館慰安婦雕像、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慰安婦雕像、中國上海師範大學慰安婦雕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格倫代爾中央圖書館慰安婦雕像、美國舊金山市聖瑪麗廣場慰安婦雕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慰安婦雕像
- 組織者:韓國人和韓國族裔
- 目的:敦促日本政府對慰安婦問題道歉
- 影響:引發受害者共鳴和國際爭議
簡要介紹,典型雕像,韓國首爾,中國上海,韓國釜山,中國香港,德國維森特,美國格倫代爾,國際影響,
簡要介紹
慰安婦銅像慰安婦銅像由韓裔組織發起建立,旨在敦促日本政府儘快對慰安婦問題進行反省和道歉。
截至2017年9月,在韓國國內外設立的“慰安婦”塑像超過40座,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都設有“慰安婦”塑像。其中最典型的有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慰安婦雕像、日本駐韓國釜山總領館慰安婦雕像、中國上海師範大學慰安婦雕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格倫代爾中央圖書館慰安婦雕像、美國舊金山市聖瑪麗廣場慰安婦雕像。
典型雕像
韓國首爾
2011年12月,韓國市民團體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門前設立了慰安婦少女銅像。
中國上海
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2016年10月22日在上海師範大學落成,開館儀式同時也為象徵慰安婦受害者的中韓和平少女塑像揭幕。據BBC報導,這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個以保存慰安境遇證據為主題的博物館;這也是在中國大陸為中韓慰安婦受害者樹立的第一座塑像。據韓聯社報導,上海師範大學的這組雕塑是在韓國以外樹立的第五座慰安婦雕像。此前一些分別是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塑像由中韓藝術家無償捐獻,由中國少女、韓國少女和一把空椅子組成,位於上海師範大學校園內的草坪上。其設計與中韓民間團體去年秋季在首爾一起設立的雕像相同,少女分別身穿中韓、民族服飾,坐在椅子上。中韓兩國的慰安婦倖存者冒著大雨參加揭幕儀式。致力於將慰安婦問題相關檔案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記憶名錄”的韓國民間團體代表也親臨現場。中國這一舉動受到日本媒體的關注。日本主流媒體包括共同社、《產經新聞》等都在第一時間報導了這一訊息。日本媒體的報導特別關注在中國設立慰安婦塑像尚屬首次以及慰安婦問題的申遺。上星期,日本決定暫時扣押今年應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繳納的40億日元(約4000萬美元)會費。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拒絕證實這和中國的“南京大屠殺”申遺成功有關。
韓國釜山
2015年12月31日夜,在韓國釜山日本總領事館前設定象徵從軍慰安婦的少女塑像的韓國市民團體,將舉行該塑像的揭幕儀式,市民團體成員和學生們將伴著除夜的鐘聲徹夜在這裡舉行相應的活動。日本外務次官衫山晉輔等向韓國方面提出抗議,表示“極其遺憾”,並要求撤除。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民間涉日團體2017年7月7日在日本總領事館入駐的大樓附近天橋上,放置了2座象徵慰安婦問題的受害者少女像。報導稱,日本總領事館已向香港特區政府方面要求儘快撤除。據台灣“中央社”7日報導,香港團體今天發起示威,紀念“七七事變”,並首次在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大樓外放置慰安婦雕像。
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和紀念抗日受難同胞聯合會下午派遣10多名代表前往中環交易廣場大樓外示威,一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就在大樓內。在示威活動上,抗議人士批評日本政府至今並末就發動侵華戰爭及慰安婦等問題向中國人道歉,也沒有賠償。香港團體還首次在大樓外放置了兩座慰安婦雕塑,表示這是華人社會首次放置慰安婦雕像,他們會爭取在原地放置到年底。
德國維森特
2017年3月9日,約100人在巴伐利亞州雷森貝格地區維森特市出席塑像揭幕儀式,其中包括“慰安婦”倖存者代表、韓國京畿道水原市市民代表以及當地官員。此次塑像的設立由德國韓裔居民主導推進,他們原本打算在水原的姐妹城市弗賴堡設立塑像,但因日本政府反對被迫放棄。
美國格倫代爾
格倫代爾市2011年就計畫在中央公園建立日本大阪市、韓國、墨西哥等姐妹都市的紀念碑,2013年初美韓友好交流團體提議建立慰安婦銅像。
2013年7月9日,格倫代爾市圍繞慰安婦銅像設立一事舉行公開聽證會。在聽證會上,有5名當地韓裔居民表示贊成而最終通過,支持者認為“只是想以此揭露戰爭帶來的慘痛,並沒有指責日本的意思”。
2013年7月30日,韓裔組織建立的慰安婦銅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格倫代爾中央圖書館前的公園正式揭幕。與此前在於美國紐約、新澤西兩個州設立的慰安婦紀念碑不同,此次是慰安婦銅像首次落戶亞洲以外地區,且首次在美國公共設施內設立。
國際影響
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部分受害國和慰安婦受害者共鳴,得到了韓國、中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害國、慰安婦受害者和相關民間組織的支持;同時也引發了日本、美國等國的政府以及部分國際組織的抗議和不滿,在國際政治中引起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