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美文精選集。其中包括作者對親情的溫暖的記述,對少年時光的追憶,對當下流行文化現象的探討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種種見聞和感悟。作者是記者出身,從事文字工作多年,對生活的體悟和見解很有獨到之處,熱衷於追求品位和情調。是一本適合在午後的陽光下,伴一盞香茗細細感受的美文集。
基本介紹
- 書名:慢慢相愛:劉曉鷗作品集
- 作者:劉曉鷗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733072
- 外文名:Gradually Falling in Love
-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 頁數:308頁
- 開本:32
- 品牌:北方文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慢慢相愛:劉曉鷗作品集》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曉鷗,中國作協會員。1991年步入文壇,同年加入天津作協,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小說、散文、紀實文學300餘萬字。90年代開始從事女性和文化刊物記者編輯。2004年始,潛心文學創作,曾在魯迅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進修,近年來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隨文散文頗豐,見諸《今晚報》《天津日報》《渤海早報》等副刊。
2008年至2012年,連續兩屆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院項目簽約作家。2012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時候》。
2008年至2012年,連續兩屆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院項目簽約作家。2012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時候》。
圖書目錄
代序:以我們熱愛的方式
第一輯情與愛
和一個人慢慢相愛
時間裡的姐妹
與母親同行
走啊走
愛玩的兒子
兒子的世界
兒子的美國畢業典禮
廢墟上的玫瑰
第二輯有一說一
所謂好日子
幸福指數
幸福是什麼
人到中年的吃力
沒人注意,也是幸福
書上說的愛情
上一輩人的愛情
素婚
最奢侈的東西
最旺的婚姻
最重要的是相愛
有很多話還沒說
照片上的蕭紅
行筆如疆——李碧華
時尚變奏曲
《廊橋遺夢》的另一種讀法
羅丹帶來的打擊
莫尼克公主的情結
雨傘和影子
像鯨魚一樣寫作
被三毛“催眠”
美麗的大手
小艾的羅曼史
洗澡往事
集體婚禮
城市夜晚
酒吧一瞥
咖啡館裡的知識分子
燦燦的故事
女人的好歸宿
所謂剩女
女人的衣櫥
女人的疼痛
女漢子
夢想的女人
小姐,你好!
輸情不輸人
美麗是一種天賦
老婆要富養
老夫的底線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恍如隔世
女兒是用來寵的
我看“二代”
當女人老了
閱讀的女人
不是單音符
成名何須趁早
舌尖上的年
因為品位
一捆矛盾?
第三輯行走天下
啟程去美國
相逢在西雅圖
陽光照耀西雅圖
溫哥華的秋天
失蹤在BC校園
哭泣的留學女孩
拐了彎的親戚
不想生活在別處
曼谷的奇葩
華盛頓的詭異之城
賭城的誘惑
尼亞加拉瀑布的啟示
落基山脈之旅
韓國日記
俄羅斯情結
給列寧鞠躬
沒有恐懼的名人墓地
美女的背後
以舊為美的聖彼得堡
化妝間
加拿大的“破爛王”
迷人的米諾克斯小島
愛琴海的懸崖邊看日落
前生與來世
三文魚洄游(非虛構小說)
跋:慢慢親近——別樣曉鷗
第一輯情與愛
和一個人慢慢相愛
時間裡的姐妹
與母親同行
走啊走
愛玩的兒子
兒子的世界
兒子的美國畢業典禮
廢墟上的玫瑰
第二輯有一說一
所謂好日子
幸福指數
幸福是什麼
人到中年的吃力
沒人注意,也是幸福
書上說的愛情
上一輩人的愛情
素婚
最奢侈的東西
最旺的婚姻
最重要的是相愛
有很多話還沒說
照片上的蕭紅
行筆如疆——李碧華
時尚變奏曲
《廊橋遺夢》的另一種讀法
羅丹帶來的打擊
莫尼克公主的情結
雨傘和影子
像鯨魚一樣寫作
被三毛“催眠”
美麗的大手
小艾的羅曼史
洗澡往事
集體婚禮
城市夜晚
酒吧一瞥
咖啡館裡的知識分子
燦燦的故事
女人的好歸宿
所謂剩女
女人的衣櫥
女人的疼痛
女漢子
夢想的女人
小姐,你好!
輸情不輸人
美麗是一種天賦
老婆要富養
老夫的底線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恍如隔世
女兒是用來寵的
我看“二代”
當女人老了
閱讀的女人
不是單音符
成名何須趁早
舌尖上的年
因為品位
一捆矛盾?
第三輯行走天下
啟程去美國
相逢在西雅圖
陽光照耀西雅圖
溫哥華的秋天
失蹤在BC校園
哭泣的留學女孩
拐了彎的親戚
不想生活在別處
曼谷的奇葩
華盛頓的詭異之城
賭城的誘惑
尼亞加拉瀑布的啟示
落基山脈之旅
韓國日記
俄羅斯情結
給列寧鞠躬
沒有恐懼的名人墓地
美女的背後
以舊為美的聖彼得堡
化妝間
加拿大的“破爛王”
迷人的米諾克斯小島
愛琴海的懸崖邊看日落
前生與來世
三文魚洄游(非虛構小說)
跋:慢慢親近——別樣曉鷗
後記
我相信,最值得珍存回味的情感——慢慢相愛。
初識曉鷗,是她妙語連珠的調侃,率真坦蕩的個性打動了我。
一襲白衣,是曉鷗年輕時的最愛。多年過去,我仍然樂於憶起她的白衣飄飄的清新模樣,一如她的名字,聖潔祥鷗。
當我多次見識了她文如其人的作品,感性的、理性的、趣味橫生的,我確認,萬丈紅塵一見如故,弱水三千一見鐘情,不僅僅限於男女。感謝那次小聚結識曉鷗,我更願意讓女性之間紅顏知己的稱謂,替代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句——閨蜜。往後的日子,便有了我倆相約開花、競相盛放的美妙時光,一起泡酒吧樂不思歸,一同下江南尋訪魯迅故居,促膝暢談從文學到電影,忘形high曲歌讓聲音嘶啞,勤勉寫作通宵達旦……
言歸正傳,寫了那么多,目的是想展現我心目中最具靈性的這位生動女子。見到曉鷗《慢慢相愛》的手稿讓我喜出望外,一口氣讀完了全部文字,大多是我熟悉的故事和情景,甚至有我們在濃濃咖啡中,在鮮香佳肴里,在溫馨電影院、音樂廳突發奇想的靈感。至今記得,她那本長篇小說《小時候》,原始創作衝動正是因為我們一起聚餐聊起各自的童年,曉鷗說到興奮處,我們於是情不自禁地說:寫本書吧!
曉鷗的親情散文中無不流露出對父母、姐妹、孩子和對家人的繾綣愛心,彌散出人間煙火的縷縷馨香。《和一個人慢慢相愛》把雙親相濡以沫的晚情寫得催人淚下。《時間裡的姐妹》,兩位女子,一個清雅知性,一個文采飛揚,兩個職業不同、心靈相通的親姐妹走過了從故鄉到異鄉、從少女到母親、從青澀到金黃的成長歲月,留下了深藏心底的姐妹情話,雋永難忘。
二十年前,曉鷗就走出國門了。她就像一隻候鳥般不知疲倦,飛越大洋,遠赴美國、加拿大、澳洲旅行。
多年來,她還遊歷了希臘、東南亞各國、港澳和俄羅斯,從這本書中,足見她豐富的遊記和感受。《溫哥華的秋天》《給列寧鞠躬》就寫出了風趣和智慧的奇特旅行。《的另一種說法》《小艾的羅曼史》出自她平日裡的深邃思考,《咖啡館裡的知識分子》傾注了她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這些素材,有她身臨其境的親歷,也有的是在姐妹們東拉西扯中沙裡淘金。
曉鷗當過十幾年的記者,採訪過各種各樣的人物,親眼目睹各種不同的人生。她以記者的觀察與思考,發表過百萬字以上的紀實文學。她這樣解釋自己的那段經歷:“沒有比當記者更能理直氣壯地走進陌生人的心靈世界了。”
曉鷗是理智的,她清楚自己在什麼樣的時間拐點“另闢蹊徑”。在她不惑之年,她主動結束記者工作,自費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到魯迅文學院進修、充電,這對她後來的純文學寫作,是機會難得的訓練。她嘗試寫過電視劇本,但最終歸隱書房,在虛構的小說世界裡,長袖善舞,痛,並快樂著。
日常生活中,她是一位好主婦。到過她家的朋友,都被她家的不俗格調驚嘆。書房很大,藏書多如微型圖書館,另外一個開放式書櫃擺滿形態各異的小人偶、小擺設,都是她從世界各地背回來的。她說,每個小物件,都是時間的濃縮。還說,這是受了三毛的影響。
許多女作家因為寫作打亂了生活秩序,變得邋裡邋遢,曉鷗卻是講究秩序,追求品位。她說:“女作家可以是健康快樂的常青樹,一直優雅到詩情畫意的夕陽山頂。”
品讀這本凝結了曉鷗人生精粹的洋洋美文,祝願曉鷗與她愛的和愛她的人像這本書名一樣《慢慢相愛》,細細地咀嚼未來日子裡那些永恆的寧靜和甘美。
惟誠
2014年5月12日修改
初識曉鷗,是她妙語連珠的調侃,率真坦蕩的個性打動了我。
一襲白衣,是曉鷗年輕時的最愛。多年過去,我仍然樂於憶起她的白衣飄飄的清新模樣,一如她的名字,聖潔祥鷗。
當我多次見識了她文如其人的作品,感性的、理性的、趣味橫生的,我確認,萬丈紅塵一見如故,弱水三千一見鐘情,不僅僅限於男女。感謝那次小聚結識曉鷗,我更願意讓女性之間紅顏知己的稱謂,替代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句——閨蜜。往後的日子,便有了我倆相約開花、競相盛放的美妙時光,一起泡酒吧樂不思歸,一同下江南尋訪魯迅故居,促膝暢談從文學到電影,忘形high曲歌讓聲音嘶啞,勤勉寫作通宵達旦……
言歸正傳,寫了那么多,目的是想展現我心目中最具靈性的這位生動女子。見到曉鷗《慢慢相愛》的手稿讓我喜出望外,一口氣讀完了全部文字,大多是我熟悉的故事和情景,甚至有我們在濃濃咖啡中,在鮮香佳肴里,在溫馨電影院、音樂廳突發奇想的靈感。至今記得,她那本長篇小說《小時候》,原始創作衝動正是因為我們一起聚餐聊起各自的童年,曉鷗說到興奮處,我們於是情不自禁地說:寫本書吧!
曉鷗的親情散文中無不流露出對父母、姐妹、孩子和對家人的繾綣愛心,彌散出人間煙火的縷縷馨香。《和一個人慢慢相愛》把雙親相濡以沫的晚情寫得催人淚下。《時間裡的姐妹》,兩位女子,一個清雅知性,一個文采飛揚,兩個職業不同、心靈相通的親姐妹走過了從故鄉到異鄉、從少女到母親、從青澀到金黃的成長歲月,留下了深藏心底的姐妹情話,雋永難忘。
二十年前,曉鷗就走出國門了。她就像一隻候鳥般不知疲倦,飛越大洋,遠赴美國、加拿大、澳洲旅行。
多年來,她還遊歷了希臘、東南亞各國、港澳和俄羅斯,從這本書中,足見她豐富的遊記和感受。《溫哥華的秋天》《給列寧鞠躬》就寫出了風趣和智慧的奇特旅行。《的另一種說法》《小艾的羅曼史》出自她平日裡的深邃思考,《咖啡館裡的知識分子》傾注了她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這些素材,有她身臨其境的親歷,也有的是在姐妹們東拉西扯中沙裡淘金。
曉鷗當過十幾年的記者,採訪過各種各樣的人物,親眼目睹各種不同的人生。她以記者的觀察與思考,發表過百萬字以上的紀實文學。她這樣解釋自己的那段經歷:“沒有比當記者更能理直氣壯地走進陌生人的心靈世界了。”
曉鷗是理智的,她清楚自己在什麼樣的時間拐點“另闢蹊徑”。在她不惑之年,她主動結束記者工作,自費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到魯迅文學院進修、充電,這對她後來的純文學寫作,是機會難得的訓練。她嘗試寫過電視劇本,但最終歸隱書房,在虛構的小說世界裡,長袖善舞,痛,並快樂著。
日常生活中,她是一位好主婦。到過她家的朋友,都被她家的不俗格調驚嘆。書房很大,藏書多如微型圖書館,另外一個開放式書櫃擺滿形態各異的小人偶、小擺設,都是她從世界各地背回來的。她說,每個小物件,都是時間的濃縮。還說,這是受了三毛的影響。
許多女作家因為寫作打亂了生活秩序,變得邋裡邋遢,曉鷗卻是講究秩序,追求品位。她說:“女作家可以是健康快樂的常青樹,一直優雅到詩情畫意的夕陽山頂。”
品讀這本凝結了曉鷗人生精粹的洋洋美文,祝願曉鷗與她愛的和愛她的人像這本書名一樣《慢慢相愛》,細細地咀嚼未來日子裡那些永恆的寧靜和甘美。
惟誠
2014年5月12日修改
序言
一段時間來,我和姐不約而同地痴迷一件事,就是以保護文物、搶救文化遺產般的虔誠與熱情瘋狂蒐集挖掘爸媽家裡的老照片,獲取的方式與鬼子進村沒什麼兩樣。
先是姐先下手為強,近水樓台地率先截獲了大批的第一手原版資料,按年代、人物屬性分類掃描編輯,在出版她的自傳體小說《小時候》的同時,稍帶自編了一本紀實性家族畫傳,以“手抄本”的方式在家庭內部傳閱,老爸看了甚至老淚縱橫。
受此激勵,遠在北京的我也熱淚盈眶地搬出自己塵封多年的存貨,將那些我早有預見地在離家前後分批帶走的真品、孤品,逐張掃描、批註、剪輯編輯、分類打包,而後資源共享地傳送給姐,同時更以青蔥般的壯志熱情謀劃著名下一步如何給這些老照片圖文並茂的交代,讓它們從此有個好的歸宿。這是我們這個家庭逝去的過往和記憶,沒有任何功利的懷舊情懷,照片鮮活、忠實地記錄著那些已打上時代烙印且回不去的時光,歲月定格,駐足凝望,雖然一路坎坷,跌跌撞撞,有眼淚也有歡顏,起伏總在破浪時。讓我們姐妹欣慰的是,在那些艱澀、熬過來的歲月里始終能夠以我們熱愛的方式,堅守自己的夢想,滋潤我們的生活,讓自己的天空有了七彩的雲朵,予心靈以真實的表達,這就是文字。
文字之於我們是寄託與排遣,隱忍和抒發。太過自我的東西,讓“小我”躲在文字里喘息、休整、修煉,漸行漸遠,忠實於內心的另一個自己,一個玩伴,也是人生大戲的腳本,不為登台,只做記錄。而老照片則像幽幽的旁白,不動聲跡地述說著曾經……那個年代、季節、地點、場合、主人公與左右……
前些天我姐打電話告訴我,要開始整理這些年的手稿準備出書了。我覺得實在有這個必要,只是工作量之大讓我替她著實頭痛,因為只有我知道這將是一個浩繁的工程,誰也替不了她。這裡還特別應該感謝我媽,雖然現在老人家已一病不起,時而清醒,時而迷茫,可當年她可是稱職的“一秘”,專司檔案類。雖然對文字一知半解,但愛女心切,以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忠誠與執著,硬是把我姐當年發表的每一篇文字都蒐集到並悉心分類保存,從而使其大量的文稿得以保全。那時正是姐寫作的“高產期”,但生活的重壓與繁雜使她分身無術,無暇顧及,散失在所難免,要知道那個時候電腦都是386的,更別提網路、微信、QQ客戶端等現代技術手段了,光是能蒐集到各個媒體的紙質出版物就已實屬不易了,向媽媽致敬!
姐的文學生涯起步早,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深遠。
我曾經寫過一篇隨筆叫《我姐》,裡面就有這樣的描述,“姐在學校可是響噹噹的團幹部,著名的校園詩人,那詩寫得可真格的長,可以和《歐陽海之歌》媲美,其實炮製的時間也不算長,頂多一個晚上。我常抄襲她的大作、小作,去學校應付我那大隊宣傳委員的差事,頂多重擬個題目,略加篡改,就換了著作權,唬得學校的老師同學們對我肅然起敬,好像校園裡真的升起了一顆文學小星。”當時鐵凝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的姐妹關係就是我們最貼切的生活寫照,妹妹就是我,姐姐當然就是姐了。作品從生活狀態到精神層面的交流都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此我無數次看了原作和改編後的電影,破了我看單片的紀錄。
以後的日子,文字始終伴隨著她,長篇、中篇、隨筆、紀實文學、散文、訪談、部落格、微博都似漫不經心地推出,不斷地見諸各大報端、權威的雜誌等。而她即使是頂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頭銜,也仍然是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地買書、看書、寫字,從容悠然地過著她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我喜歡她的文字是由於文如其人,永遠清純,真誠而美好。只有縱然過盡千帆但內心依然純淨的人才會有那樣的情愫和筆觸,底蘊源於滄桑而堅韌,細膩而雋永,洗鍊而精緻,幽默而睿智。我本人並不醉心於碼字,從事的職業也與文學相去甚遠,但我是一個苛刻的讀者,我不喜歡博覽群書,涉獵上下五千年,博聞強記地探求多學科多領域,那活得也太累了,所以我自認淺薄,沒有做“大家”的志向,我書架上的書籍永遠和我的意趣相合,那些超有靈氣而婉約清新的隨筆美文更能感動我,激活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更偏愛女作家,也因此喜歡我姐的寫作風格。
我堅決摒棄那些說教式的、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缺乏生活積累的標以“純文學”的大部頭,在多元的當下,閱讀已成為奢侈,紙質閱讀更是珍稀,除非你有足夠的功底和渴望。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人公,不需要追隨別人的故事纏綿悱惻,肝腸寸斷的,誰也不是誰的救世主,這也是我近二十年不再買小說、看小說的原因,儘管我在上大學時以“吃書”著稱,曾用四個小時讀過《簡·愛》。但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懷念閱讀時代。但文學、文字對我們依然重要,買書、看書、寫字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安貧樂道,隨性安逸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異彩紛呈,充滿誘惑,但那同時也是通往名利場的擁擠跑道,充滿荊棘與挑戰,所幸的是姐能夠選擇與這個世界若即若離,進退自如、健康舒朗地以她熱愛的方式醉心著她理想的生活,就如她向我推薦的《塔沙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樣,體味著“幸福就是滿足的心靈”。偶爾也會以她特有的方式和載體,親切自然地和大家打個招呼,當你看到那個著名雜誌刊登她的《沒人注意,也是幸福》為卷首語,拍案覺得深刻至極,正考慮是否把自己擱進去的時候,人家早到越南高棉深入生活去了。
當你為她的長篇小說《小時候》唏噓感嘆,觸動到××後集體回憶時,她正驅車大籃小筐往老爸老媽那趕呢,當然順便把我過年回家的衣食住行安排妥帖也算是正事,回家路上把瑜伽課上了,從游泳館出來與閨蜜共進晚餐後才回到她的私家花園,在書房為自己沏上一杯香茶,伴著窗外花園樹葉搖曳的微風和瀰漫在屋內的香薰,沉心把早晨那篇《時間裡的姐妹》續上八百字的結尾,滑鼠“保存”,關機。oK!
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有落地窗的大書房,是童年的夢想,如今她端坐在這裡繼續著她的夢想,讀書、寫作,讀書可以和古往今來各色人等神聊意會,寫作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寫作不是為了變成鉛字,是我們已經習慣並且熱愛的生活方式,相信這種方式會伴隨一生,感謝生活。
劉曉寧
2014年2月7日0:18於北京洋房
先是姐先下手為強,近水樓台地率先截獲了大批的第一手原版資料,按年代、人物屬性分類掃描編輯,在出版她的自傳體小說《小時候》的同時,稍帶自編了一本紀實性家族畫傳,以“手抄本”的方式在家庭內部傳閱,老爸看了甚至老淚縱橫。
受此激勵,遠在北京的我也熱淚盈眶地搬出自己塵封多年的存貨,將那些我早有預見地在離家前後分批帶走的真品、孤品,逐張掃描、批註、剪輯編輯、分類打包,而後資源共享地傳送給姐,同時更以青蔥般的壯志熱情謀劃著名下一步如何給這些老照片圖文並茂的交代,讓它們從此有個好的歸宿。這是我們這個家庭逝去的過往和記憶,沒有任何功利的懷舊情懷,照片鮮活、忠實地記錄著那些已打上時代烙印且回不去的時光,歲月定格,駐足凝望,雖然一路坎坷,跌跌撞撞,有眼淚也有歡顏,起伏總在破浪時。讓我們姐妹欣慰的是,在那些艱澀、熬過來的歲月里始終能夠以我們熱愛的方式,堅守自己的夢想,滋潤我們的生活,讓自己的天空有了七彩的雲朵,予心靈以真實的表達,這就是文字。
文字之於我們是寄託與排遣,隱忍和抒發。太過自我的東西,讓“小我”躲在文字里喘息、休整、修煉,漸行漸遠,忠實於內心的另一個自己,一個玩伴,也是人生大戲的腳本,不為登台,只做記錄。而老照片則像幽幽的旁白,不動聲跡地述說著曾經……那個年代、季節、地點、場合、主人公與左右……
前些天我姐打電話告訴我,要開始整理這些年的手稿準備出書了。我覺得實在有這個必要,只是工作量之大讓我替她著實頭痛,因為只有我知道這將是一個浩繁的工程,誰也替不了她。這裡還特別應該感謝我媽,雖然現在老人家已一病不起,時而清醒,時而迷茫,可當年她可是稱職的“一秘”,專司檔案類。雖然對文字一知半解,但愛女心切,以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忠誠與執著,硬是把我姐當年發表的每一篇文字都蒐集到並悉心分類保存,從而使其大量的文稿得以保全。那時正是姐寫作的“高產期”,但生活的重壓與繁雜使她分身無術,無暇顧及,散失在所難免,要知道那個時候電腦都是386的,更別提網路、微信、QQ客戶端等現代技術手段了,光是能蒐集到各個媒體的紙質出版物就已實屬不易了,向媽媽致敬!
姐的文學生涯起步早,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深遠。
我曾經寫過一篇隨筆叫《我姐》,裡面就有這樣的描述,“姐在學校可是響噹噹的團幹部,著名的校園詩人,那詩寫得可真格的長,可以和《歐陽海之歌》媲美,其實炮製的時間也不算長,頂多一個晚上。我常抄襲她的大作、小作,去學校應付我那大隊宣傳委員的差事,頂多重擬個題目,略加篡改,就換了著作權,唬得學校的老師同學們對我肅然起敬,好像校園裡真的升起了一顆文學小星。”當時鐵凝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的姐妹關係就是我們最貼切的生活寫照,妹妹就是我,姐姐當然就是姐了。作品從生活狀態到精神層面的交流都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此我無數次看了原作和改編後的電影,破了我看單片的紀錄。
以後的日子,文字始終伴隨著她,長篇、中篇、隨筆、紀實文學、散文、訪談、部落格、微博都似漫不經心地推出,不斷地見諸各大報端、權威的雜誌等。而她即使是頂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頭銜,也仍然是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地買書、看書、寫字,從容悠然地過著她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我喜歡她的文字是由於文如其人,永遠清純,真誠而美好。只有縱然過盡千帆但內心依然純淨的人才會有那樣的情愫和筆觸,底蘊源於滄桑而堅韌,細膩而雋永,洗鍊而精緻,幽默而睿智。我本人並不醉心於碼字,從事的職業也與文學相去甚遠,但我是一個苛刻的讀者,我不喜歡博覽群書,涉獵上下五千年,博聞強記地探求多學科多領域,那活得也太累了,所以我自認淺薄,沒有做“大家”的志向,我書架上的書籍永遠和我的意趣相合,那些超有靈氣而婉約清新的隨筆美文更能感動我,激活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更偏愛女作家,也因此喜歡我姐的寫作風格。
我堅決摒棄那些說教式的、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缺乏生活積累的標以“純文學”的大部頭,在多元的當下,閱讀已成為奢侈,紙質閱讀更是珍稀,除非你有足夠的功底和渴望。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人公,不需要追隨別人的故事纏綿悱惻,肝腸寸斷的,誰也不是誰的救世主,這也是我近二十年不再買小說、看小說的原因,儘管我在上大學時以“吃書”著稱,曾用四個小時讀過《簡·愛》。但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懷念閱讀時代。但文學、文字對我們依然重要,買書、看書、寫字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安貧樂道,隨性安逸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異彩紛呈,充滿誘惑,但那同時也是通往名利場的擁擠跑道,充滿荊棘與挑戰,所幸的是姐能夠選擇與這個世界若即若離,進退自如、健康舒朗地以她熱愛的方式醉心著她理想的生活,就如她向我推薦的《塔沙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樣,體味著“幸福就是滿足的心靈”。偶爾也會以她特有的方式和載體,親切自然地和大家打個招呼,當你看到那個著名雜誌刊登她的《沒人注意,也是幸福》為卷首語,拍案覺得深刻至極,正考慮是否把自己擱進去的時候,人家早到越南高棉深入生活去了。
當你為她的長篇小說《小時候》唏噓感嘆,觸動到××後集體回憶時,她正驅車大籃小筐往老爸老媽那趕呢,當然順便把我過年回家的衣食住行安排妥帖也算是正事,回家路上把瑜伽課上了,從游泳館出來與閨蜜共進晚餐後才回到她的私家花園,在書房為自己沏上一杯香茶,伴著窗外花園樹葉搖曳的微風和瀰漫在屋內的香薰,沉心把早晨那篇《時間裡的姐妹》續上八百字的結尾,滑鼠“保存”,關機。oK!
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有落地窗的大書房,是童年的夢想,如今她端坐在這裡繼續著她的夢想,讀書、寫作,讀書可以和古往今來各色人等神聊意會,寫作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寫作不是為了變成鉛字,是我們已經習慣並且熱愛的生活方式,相信這種方式會伴隨一生,感謝生活。
劉曉寧
2014年2月7日0:18於北京洋房